公司出了問題,請博士來花了「100萬」都沒用,沒想到「清潔工只用190元」就解決了!

某國際公司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裡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

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知識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2、學歷不夠的人很有創造力;

3、能吹是多麼的重要。

13年前讓中航油巨虧5.5億美金的國企老總,現在怎麼樣了?

原創  華商韜略  2017-10-20 16:08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丨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

丨作者:王瑩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商業史上,陳久霖顯然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名字。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36歲的他臨危受命前往新加坡接手管理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4年後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機板掛牌上市,7年後,他交出了成績單:公司淨資產增長890倍,達1.5億美元。

2004年是中國商業史上不能抹去的一年,對比德隆坍塌、劉永行的電解鋁項目被叫停,

曾揚言「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獄!」的柳傳志在這一年高調收購了IBM的PC業務。

然而,對於年薪已達到490萬新元的陳久霖來說,在這一年中航油(新加坡)5.5億美金虧損事實,把這個「石油大亨」推向了輿論的漩渦。

如今,他捲土重來,進入商業投資領域,甚至想做中國的米爾肯。

曲線回歸

2010年6月22日,中央官媒報導了一則新聞:「陳久霖復出任央企高管」。

然後,媒體在葛洲壩國際官方網站的高層人員介紹中,看到陳久霖的名字。

與他此前供職的中航油一樣,葛洲壩國際公司的「娘家」也是國務院國資委。

實際上,從新加坡回國後,陳久霖的職業道路並沒有關閉。

相反,幾十家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向他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加盟做高管,其中不乏一些跨國的能源巨頭。

做了兩年後,也許在葛洲壩並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和實現抱負,陳久霖2012年離開葛洲壩,開始集中精力管理他個人控股的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

事業第二春

目前,約瑟投資已經投資了33家企業,分佈在中國內地、香港、澳洲等多個市場,總投資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約瑟公司存在的意義也許不僅僅是打造成為一艘頗具規模的投資「航母」,更像是陳久霖盼望已久的「事業第二春」。

近幾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規模交易越來越多:

海爾斥資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旗下家電業務,中聯重科以33億美元收購美國機械生產商特雷克斯,以及海航集團斥資60億美元收購美國電子產品分銷商英邁……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陳九霖對當下麵對的市場機遇相當看好,

「如今的市場更規範、更成熟,而中國經濟日益強大,讓我有了更多的選擇和發揮空間。」

如陳久霖所想,約瑟投資在中國資本「出海」熱潮洶湧的大環境下,也跟著「沾光」:

最近幾年,陳久霖成功收購澳大利亞一家上市企業,擁有400多億美元的潛在價值;

另外,公司還獨立與合作組建五隻基金,包括與寧夏自治區政府合作的150億產業基金、與內蒙古自治區合作的200億元能源礦業基金、10億美元的中美大學產業園基金和100億人民幣的中國企業歐洲併購基金。

陳久霖表示,目前,自己在做投資的過程中除了看重項目的社會價值,更青睞以下六個產業:

能源、節能環保、稀有礦業、大健康產業、教育傳媒、網路。

做中國的米爾肯

如果你經常混跡於資本市場,一定聽過麥可‧米爾肯這個名字。

這個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馳騁華爾街的「垃圾證券大王」,是自J.P.摩根以來美國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

他的成功秘訣是:找到一個無人競爭的資本市場,先入為主並成為壟斷者。

「很多朋友都認為,我有能力做中國的米爾肯。」陳久霖說這句話的時候,顯得胸有成竹。

他毫不吝嗇地分享自己投資的三個理念:一是滾雪球理論,二是長期持有,三是價值投資。

談到滾雪球理論,就不得不談到一個人,他就是巴菲特,也是陳久霖本人崇拜的投資大神。

他50歲時的財富是1億美元,55歲時也才1.5億美元,直到2008年才達到628億美元,一舉成為世界首富。

眾所周知,巴菲特的財富是厚積薄發,逐步積累的結果。這更讓陳久霖對「滾雪球」投資理論深信不疑。

陳久霖的人生軌跡頗具戲劇性:一個農村孩子,放棄鐵飯碗考入名牌大學,在沒有任何支持的情況下遠赴國外接盤一個虧損企業,

僅四年就扭虧為盈,成為「亞洲新領袖」的最佳代言人,然後又迅速陷入絕境,接著又不可思議地再度「復活」,再次成功進入國內外商業投資領域。

「我不會懷唸過去,我永遠是活在未來的人。」陳久霖笑著說。

也許正是這種「不戀過去」的現實精神,才能讓他更好地抓住當下的每分每秒。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