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身先養腎,萬惡之首源於濕!祛濕先健脾。
中醫:養腎等於養命,腎為生命之根本。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腎中精氣為生命之源,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生長、發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與腎中精氣盛衰密切相關。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冬天補腎最合時宜。現代的營養學表明,食品的顏色與營養的關係極為密切,食品隨著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淺變深,其營養含量愈為豐富,結構愈為合理,而黑色食品可謂登峰造極。黑色獨入腎經,食用黑色食品,能夠益腎強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在冬天進食則更具特色,在冬天,黑色食品更能顯出“英雄本色”,可謂冬天進補的佳肴、良藥。
《本草綱目》中記載,黑色的食物最養腎,補腎。
黑色食物補腎食療方
黑米粥
材料:黑米、玉米、糯米、水
做法:1、將黑米、玉米、糯米分別洗凈。2、全部混合後加入適量的水煮至黏稠即可
紅棗木耳
材料:黑木耳15克、紅棗30隻
做法:以溫水泡發,洗凈後煮爛,加冰糖常服。
功能:補腎益血。適用於貧血、體虛。
黑豆烏雞湯
做法:將烏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凈備用。黑豆放入鐵鍋中干炒至豆衣裂開,再用清水洗凈,晾乾備用。何首烏、紅棗、生薑分別冼凈,紅棗去核,生薑刮皮切片,備用。加清水適量於鍋,用猛火燒沸,放入黑豆、何首烏、烏雞、紅棗和生薑,改用中火繼續煲約3小時,加入精鹽適量,湯成。
功能:這道菜是專門為補腎生髮設計的,黑豆、何首烏、烏雞都是補腎的良方,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萬惡源於濕,祛濕先健脾:
中醫道:玩惡之首是濕氣,濕氣重則疾病多。祛濕是關鍵,祛濕先健脾!
千寒移除,一濕難去,濕氣黏貼,如油入臉。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去看醫生,第一時間就告知你濕氣太重。
濕氣的三個因素!
濕氣被稱為“萬惡之邪”“萬病之源”。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人體的濕氣過重時,會對人的健康狀態產生嚴重的影響
濕的存在有三個因素
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四川多濕,那裡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這三種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係。
“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素問·天元紀大論》:"太陰之上,濕氣主之。"濕邪。
《靈樞·水脹》:"此皆嘗有傷於濕氣。"濕性粘滯重濁,易傷陽氣。
濕氣——萬惡之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
-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
-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
-
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
……
濕氣檢測“三字訣”
【黃】
臉和手微微發黃——脾虛
臉和手呈蠟黃色——內濕
【油】
面部容易出油,頭髮黏黏膩膩。
【沉】
雙腿發沉,像灌了鉛。
頭蒙蒙的,像裹了一條濕毛巾。
這三項,如果出現一項,代表濕氣已經存在了,三項都有,濕氣就比較重了 。
除此以外,下面這幾個現象也可以幫你判斷濕氣是否嚴重。
一分鐘自測體內是否有濕氣
☑(1)早晨上完廁所之後看下大便的形狀,如果大便長期不成形,或者雖成形但還是有一些黏在馬桶上,那麼體內的濕氣就比較重了。
☑(2)刷牙前先照鏡子看一下自己的舌頭,如果發現舌苔黃中帶膩,那肯定就是體內濕邪作祟了,舌苔越黃說明濕邪越厲害。
☑(3)刷牙時總感覺噁心乾嘔,嗓子裡面總有東西——絲絲拉拉、不幹不凈。
☑(4)早上到了該起床的時間卻還是會覺得很困,覺得身上老有東西包著自己,懶得不想動彈,這是說明你的濕氣比較重。
身體濕氣重的表現
頭部
當濕氣侵蝕的時候,頭部是首先會反應出來的部位。最初,可呈現頭昏沉重,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關節
當濕氣侵蝕到關節,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消化
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下降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舌苔
舌苔厚膩也是濕氣重的表現之一,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祛濕方法!
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材料:紅豆、薏米、赤小豆、蕎麥、燕麥
做法:
1.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鐘放入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雖然這個粥煮起來比較耗時麻煩,但我和我爸媽每天都會喝上一碗。
我把這個妙方告訴了好朋友,很多人剛聽到皮膚變好,能除去體內濕氣都很感興趣,可一聽這個粥熬煮那麼耗時都連忙搖頭,覺得每天下班都好累了,不想再去折騰熬粥了。
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
【穴位貼敷】,也是目前祛濕效果最好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你也可能聽過,生薑能夠祛濕,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中央衛視大力宣傳也足夠證明這個點了。
據載: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痿身瘦,陽氣虛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風寒,常多疾病。若常貼湧泉穴,兼貼腎俞、關元穴,不但終身永無寒濕、腳氣、癱瘓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壽,此後漸漸流傳於民間,經現代科技改良製成藥包貼湧泉穴叫酵素足貼。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濕效果要好。
在《清太醫院配方》一書中,載有“延年湧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藥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種藥熬枯去渣,入鉛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攪拌成膏,製成膏貼。
如果堅持每天貼敷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據統計,貼敷湧泉穴療法可以防治手腳冰涼、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便秘、風濕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