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震撼:科學與佛教匯合之處

原子是99.999999999999%,小數點後12個9的空的空間。這就迫使我們重新定義,我們看待自己和真實的方式。

如果我們的身體和周圍的所有東西,幾乎全是空而無物的空間,那麼為何物體在感覺上,顯現為堅實的東西?

信不信由你,你並沒有真正碰觸到你所坐的椅子,而僅是懸浮在它的上方。是椅子的原子和你身體的原子在互相排斥。

極度震撼:科學與佛教的交匯處!【中英字幕】

                                    

空性、一體性、現實世界的本性

在看待與理解真實的方式上,科學與佛教似乎有很強的平行性。

儘管這些理念並不是佛教所特有,在大多數古代東方思想中也能找到,而佛教似乎能與最新的一些科學發現,有著非常和諧的共鳴。

我想先通過考察佛教的三個主要信條,來闡述這些觀念:

 (1)空性

 (2)互聯性(業因陀羅網)

 (3)真實之本性(究竟實相)

然後再將這些觀念,與現代科學的理解並列對照。你的右手邊會有相關資料的鏈接,包括視頻連接、書籍和網站。

本段視頻的前提是基於如下信念:兩種表面上相反的認知模式

 (1) 非物質的和物質的

 (2) 直覺的 和理性的

 (3) 精神的 和科學的

實際上它們是同一實相的兩種理解方式,類似一枚硬幣的兩個面。

再次提醒,在觀看本視頻時,我們需要隨時注意,在人類感知到的現象與事物的真實存在本身,有著巨大的差異。

一、空性

空性是萬法的生起與回歸之處,佛陀說:「現實世界起於空性---非二元的、無限的源。」例如你所坐的椅子,你所看的電腦,甚至你的身體也是當下從空性中生起的。

為了更好地說明,請想像一場夢境,夢中有一頭大像還有你自己。於是你會認為,這個是我,那個是大象。兩者似乎是兩個分離的實體。然而當你醒來,你發現,你和大像都是從你做夢的意識裡同時化現出來的。意識是這場夢境之源,也是無窮無盡的其他可能的夢境之源。

想像空性的另一種方法,也可以把它比作書頁。書中的空白頁可理解為空性狀態,書頁本身並不包含任何信息,但可以有無限可能的詞、句或故事,為書頁所承載。空性可以理解為一個潛在之場,任何可能性均可從中生起。

為能對其有初步理解,必須重新定義對物質實在的理解。我們會發現「空性」----這在道教中稱為「道」,印度教中成為「梵」,似乎非常相似於量子物理中量子場的概念。

讓我們先探索一下所謂物質實在的本質

(1)平行:波粒二象性

我們的現實世界表現出一種二元性,我們所經驗到的物質,既像波或非物質性實體那樣存在,又像粒子或物質性實體那樣存在。展現為波的形式,粒子在時空中沒有確定的處所,只能認為它們同時處在一切地方,彌散遍布整個宇宙。

  

想像你手中的蘋果是一個粒子,這個蘋果存在於一個確定的時空位置中,本例中是你的手。而其波的形式,「蘋果」並不僅在你的手裡,而是彌散遍布於其所有可能的狀態。但這怎麼可能?怎麼可能看起來堅實確定的東西,同時有能力成為不堅實的。怎麼可能看起來有確定時空位置的東西,也可以遍布廣袤的空間而存在?

這看起來令人震驚,但是能證實這點的實驗,已經被重複了上千次。且都是同樣的結果。這個最初令物理學界震驚的結果,最終成為被人廣泛承認與接受的事實。

是什麼決定了粒子表現出波狀或是粒子狀呢?人們最終發現其關鍵,恰恰正是現象的觀察者----人的意識

(2)意識

粒子的性質並不是預先確定的,而是由觀察它的心靈所定義的。從而看起來是堅實的實在,僅僅只是一個面向。而現實具有兩個基本方面:波和粒子。

(3)原子之空

原子是99.999999999999%,小數點後12個9的空的空間。這就迫使我們重新定義,我們看待自己和真實的方式。

如果我們的身體和周圍的所有東西,幾乎全是空而無物的空間,那麼為何物體在感覺上,顯現為堅實的東西?這種堅實的感覺,實際上是原子集合之間的排斥或推力。正如兩個磁鐵的同極靠在一起,會相斥一樣。

我們的雙手、雙腳、指頭,從未真正碰到過任何東西,只是受到了強大的排斥力,從而給我們堅實性的幻覺。信不信由你,你並沒有真正碰觸到你所坐的椅子,而僅是懸浮在它的上方。是椅子的原子和你身體的原子在互相排斥。

將所有事物聚在一起而顯得堅實的,是一個起伏漲落著的能量之海,而非任何「物質的」東西。不僅你的身體幾乎都是空無的空間,你看到、經驗到、與之互動的任何事物,都是盡然無物的虛空。

(4)量子場

在量子物理裡有所謂的「量子場」,它是一種電磁場(註:並非傳統的電磁場),所有物質都從中生起。場裡生起的粒子並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同一體系的不同形式,場和場中生起的物質是同一回事。

「因此我們可以將物質看成是由場很強的空間區域所構成的……在這種新物理中,沒有既有場又有物質的地方,因為場是唯一的真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想像場就是一片洶湧的大海,海波不斷地漲落起伏。正是波的那些[高·潮]頂點,生起了我們的物質和現實世界。大海的其餘地方則不在我們的感知範圍內,但仍然作為物質的可能性而存在,所有物質從此場中生起與回歸。

作為一種遍布全體時空的連續媒介,這似乎與空性的觀念完美平行。從場中生起了我們觀測到的所有粒子,並且還成為每一個原子的基礎。正是這些原子將我們聚攏在一起,將宇宙聚攏在一起。

二、一體性

佛教中一體性或互聯性的觀念,指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連的。認為我們是實體的、互相分離的,及我們與周遭世界是分隔的,這種想法被認為是一種幻覺。我們自己及我們現實世界的真正本質,是完全的合一的、一體的。

我們看看這些觀念如何平行於現在的物理學所告訴我們的。

(1) 平行: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並不認可量子理論,並於1935年和幾位一起共事的物理學家,寫了一篇被稱為EPR的論文,他們反駁量子理論的嘗試,最後卻反過來證明量子理論的正確性。不僅如此,還偶然發現了量子物理的另一奇特性質「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當兩個粒子相互作用時,它們成為所謂的糾纏態,彼此之間擁有一種特殊的連接。這時如果其中一個粒子受到影響,例如被測量或被觀察,另一個粒子會同時顯現出與這一個粒子完全相同的特性。不管它們之間相隔多遠,是處在房間的兩端,還是整個宇宙的兩端。這讓愛因斯坦覺得非常奇怪,他後來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 

(2) 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

為了理解這有多麼奇怪,想像你和你的朋友每人手拿一個籃球,當兩個籃球處在糾纏態時,不論你們分開多遠,你們之間任何一個人對籃球的操作,都會瞬間同時反映在兩個籃球上。不論這兩個球相隔幾英尺遠,還是幾英裡遠,甚至數百光年遠的間隔距離。

事實上,糾纏著的多個粒子表現得更像一個東西,而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的兩個、三個、或多個分離的東西。這正說明了奇特的超距作用,不論它們在時空中的位置在哪,這兩個粒子永遠是相互相連的。

現在,如果我們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之前,整個宇宙都凝聚在比原子還小的奇點,就能明白所有我們當下經驗到的物質和能量,過去是、未來也一直是相互糾纏的,或者相互連接的。量子糾纏似乎指向宇宙中真正的一體性。

(3) 量子場

我們存在於一個能量之海中,所有原子都由其相互連接。從實現本視頻製作的那些原子,到宇宙另一端一顆恆星誕生的那些原子,產生這些原子的場遍布了整個時空,是一個互相連接的網。

量子場這個網連接了所有生命、能量、物質、存在,並使其成為一個的系統。我們所經驗的所有事物都來自相互連接的唯一的源。

三、 心與實相

一切皆是我們心造作的結果,心即一切。——佛陀

在佛教和許多其他神秘傳統裡,心是真實實相的核心,它不僅是真實的一部分,而應說,正是心創造了真實;這正如做夢的心創造了夢境一樣。認為世界存在於心之外,與意識分離,這在東方傳統中是錯誤的觀念。實相中,一切都是心。佛陀之後過了將近2500年,量子物理學家似乎才偶然地發現了這一真理,

「有物質藉助一種力而產生並存在……在這種力的背後我們必須假設有意識和智慧心靈的存在。這心是所有物質的母體」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物理創始者

(1)平行不確定原理

著名的德國量子物理學家沃拉.海森堡發現,在觀察原子世界的同時,我們也在影響它,他意識到,不可能同時知道電子的速度和位置;在測量電子速度的同時,它沒有明確定義的空間位置, 在測量電子位置的同時,它沒有明確定義的速度,他稱此為不確定性原理。

「我們所觀察的並非自然本身而是自然根據我們的提問方式所呈現的樣子」——沃拉.卡爾.海森堡

 之所以這樣,並非由於感知或觀測儀器的局限,而正揭示出電子如幻影般的性質,意識的觀察關聯著所觀察的事件,並且實際上定義了它的位置或動量(速度);真實是由觀察他的心靈所定義的,物理學家約翰.惠勒考慮到,觀察者是量子論如此關鍵的一方面!他建議這個詞確應換成參與者。

(2) 雙縫實驗

雙縫實驗最初設計用來檢驗光的本性,卻從根本上改變了量子物理,並顛覆了我們如何理解真實。實驗中,有一裝置發射粒子,穿過兩道縫,並記錄粒子打在縫後面屏幕上的什麼地方;物理學家的發現令人震驚!曾經被認為堅實的粒子,表現的像波,粒子表現得像什麼則取決於它們是否被觀察!未觀察時,它們處於疊加態,或者說,處於無限可能的狀態;被觀察時,粒子擁有確定的位置;這時只有有限的可能性。

理論上,如果我們用棒球做這個實驗,當我們看著棒球穿過狹縫,我們會看到它們落在後牆的確定位置上,當我們沒有看到棒球穿過狹縫,我們會看到干涉圖案;就是說,沒看它的時候,棒球表現得像波,同時穿過兩個狹縫,直到你的心靈或意識定義出棒球的位置;在這之前,棒球甚至沒有位置。這個實驗被重複了幾千次,都是同樣的結果,甚至還用碳80分子這樣的大的粒子重複了這個實驗。

若無心來定義,現實並不存在,若無心,真實實相僅作為無限可能性而存在,量子物理學家偶爾發現了神秘主義者說了兩千多年的道理,真實只是心的投射。

結論與含意

科學與靈性之間的界限,無可避免地變模糊了,兩者的觀點可以互換,我們在科學上的探索,我們想要一切遠離精神性、宗教性、神秘性的努力, 最終將我們領到人類歷史的一扇門前; 這扇門會變革我們的範式。開啟一個新的自我覺悟的文明,扔掉過去的教條,擁抱嶄新的世界觀,創造出21世紀的神話,為了能夠轉變,我們必須願意提問與質疑,我們必須願意打破構成我們信念體系的基礎,我們必須願意以開放的心態投入於對實相真實本性的探索中;其含意是深邃的,但它終究在我們手中,因為真正的轉變只會發生於我們之內,為了所有的前人和所有的來者, 願我們覺醒!步入一個新的全球視野,只看到愛而非恨,只看到一體而非分裂,慈悲而非對抗。

最後我送給大家一個祝願,願所有人快樂(慈), 願所有人不再痛苦(悲),願所有人永不遠離快樂(喜),願所有人擁有平等心無有憎惡與執著(舍)。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