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城府更重要的,是能忍會說的能力,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比城府更重要的,是能忍會說的能力,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你認為想要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些人說是學歷、背景、人脈。可就憑這些,能成功嗎?當然不,多數人只看外在條件,習慣性認為高學歷必然等同於高職位高薪水。事實上,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你能取得多少信賴,才能爭取到多少機會。

有時你遇到個能發揮才能的工作機會,領導就是不肯給你。意味著到手的成績,眼睜睜飛走了。

人生就是場博弈,干成事前,得讓人願意把出成績的活給你做。比如,林妙可在奧運會上台唱歌,大家都認識了她。有誰認識天下唱歌的楊沛宜?

這個機會就得靠兩招:一要能忍;二要會說。讓領導、老闆、貴人把心思自動往你身上靠,自覺自願的在一有好事前,就想起你。什麼叫能忍會說?

其實就是披著隱忍的外衣,說出自己的道理。一味沉默很容易吃啞巴虧,說得直白又容易被人懟回來。這就需要我們在適當的時候說出適當的話。

今天我們結合古人的故事,說一說能忍會說的智慧。

一、

今天的主角是諸葛瑾,不太出名。但他有個小7歲的弟弟諸葛亮,一說起來都知道是歷史上第一聰明人。

如果是你,當你有這麼個弟弟,是高興呢還是不高興呢?相信大多數人高興不起來,因為這樣就顯得你很無能。

可諸葛瑾不僅沒嘆息,還特別高興。因為在那個時代,他不僅比諸葛亮更早拜將封侯,還更得到大王的信任,甚至比諸葛亮多活了好多年。

這就奇怪了,諸葛瑾不是沒名氣嗎?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名氣又不能當飯吃,實際獲得老闆信任,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諸葛瑾是怎麼做的?

比城府更重要的,是能忍會說的能力,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二、

諸葛瑾服務的孫權,是個權二代。他經常容易生氣,一天,他看吳郡太守朱治很不順眼。為啥不順眼?現代我們也經常遇到一些有錢的富二代,權二代,看某人不順眼,就想他在自己面前消失。這就是常說的“犯二”。

孫權在朝堂上大發脾氣,大家一個勁的“嗯,大王說得是。”“嗯,大王說得對。”“嗯,大王說得好。”孫權越聽越來氣,黑著臉,氣哄哄散了朝。

大家都知道他是氣朱治,可這有什麼辦法呢?說起朱治,可是當年孫權還是小孩子時,推薦他當過孝廉的(一種少年官員)。等到孫策死時,還把孫權託付給朱治,請他做輔政大臣。

這麼個人,有恩於孫權。如果是你,你怎麼辦?恐怕只能等孫權自己想通了。

可諸葛瑾覺得,這也顯得他這個做臣子的太沒用了,連為領導分憂都做不到。他來到孫權面前,說:“大王,我想寫封信給朱太守。”

孫權正在批奏章,就說:“那你寫吧。”

諸葛瑾寫一句,嘴巴里念一句,觀察孫權臉色的變化。他先寫作為臣子的道理,再寫做君主的道理。尤其是最後,他寫了朱治作為臣子,百分百臣服於大王。孫權聽到最後一句,非常高興,他說:“這就是我想讓朱治做的,我的疙瘩讓你揭開了。”

原文:瑾揣知其故,而不敢顯陳,乃乞以意私自問,遂於權前為書,泛論物理,因以己心遙往忖度之。畢,以呈權,權喜,笑曰:“孤意解矣。顏氏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

三、

大家看,諸葛瑾向孫權提出自己看法時,並不直接說,他先忍著慢慢說,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意向。如果孫權點頭同意,臉色喜歡,他才繼續說;反之,他立刻隱忍下來,放棄正在說的內容,轉向其他話題。

但你以為這就表示他放棄建議了嗎?並不,他會再藉其他事情從頭開始,找到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贊同,引導孫權的想法與他一致。

你看,他會提意見,只是一邊隱忍,一邊揣摩,一邊提。

一天,孫權的權二代脾氣又發作了,他看校尉殷模不順眼。這真要說孫權會投胎,他就是這麼幸運,可以閒著慌,看誰不順眼就整誰。

孫權給殷模定了個莫名其妙的罪,很多大臣給殷模求情。孫權更憤怒了,他覺得自己是大王,給手下人定個罪怎麼了。他和大臣們反复爭論,大臣額頭的血都磕出來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是和大家一起勸,還是守著自己不說話?

諸葛瑾選擇了第二種方式,引起了孫權的好奇,他問:“子瑜怎麼不說話?”

諸葛瑾看機會來了,離開座席跪下說:“我和殷模都是逃難來到江南,流亡中得到主公的賞識,才能活命並幸福生活。現在我沒有起到監督殷模的責任,以報答主公的恩情,已經在懺悔中了。我怎麼還敢為殷模求情呢?

瞧,諸葛瑾不像其他人,一味勸孫權,他是從孫權角度出發,給他一頂大帽子戴。領導人整治下屬,也得有個理由,就是整你讓我爽。如果不整人,讓領導人更爽,他幹嘛還要整人?

孫權聽後心裡是高興的,看,他的施捨讓諸葛瑾這些人感恩戴德吧。他表現出來是傷感的,說:“我想起當年了,我願意特為您而赦免他。”

原文:權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測。群下多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默然,權曰:“子瑜何獨不言?”瑾避席曰:“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權聞之愴然,乃曰:“特為君赦之。”

比城府更重要的,是能忍會說的能力,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五、

諸葛瑾這樣的性格,給孫權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孫權升他為綏南將軍和宣城侯,比諸葛亮被劉備拜為丞相早了整整2年。

他的做法是:1、先順著孫權的意思,從對孫權意思的揣摩中找到提意見的方式;2、邊隱忍邊提意見,對方不同意就換個方式繼續提,最後達成自己的目的。

諸葛瑾的做法,避免了正面衝突,避免了因為意見不合而起爭執。在職場,給領導老闆提意見;在商場,與客戶交流溝通;處理感情,與另一半過日子。我們都會遇到意見不合的情況,掌握事物的分寸,在交流中用隱忍和提意見掌握節奏,你就能掌握交談的主動權,讓結果始終倒向你這邊。

但是這麼做有個前提,保持清醒的頭腦。你必須時刻保持,比對手更清醒,知道你們在聊什麼。

諸葛瑾靠著這個辦法,成為孫權眼中的大紅人。有攻打曹魏的美差,第一個想到他;還沒打下豫州,就被封為豫州牧;孫權臨終時,還把太子託付給他。可謂享盡了榮華富貴。

而他呢,沒煩惱沒憂愁的活到68歲,可比他操勞致死的弟弟諸葛亮,整整多活了14年。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