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片貼這個萬靈穴快速治療感冒,還能防中風
【早安健康/李志剛(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穴位小檔案
穴位名:風池
功效:祛風散熱、清頭目
適應:中風、眩暈、感冒、鼻塞、目赤腫痛、口眼歪斜、頭痛、耳鳴、頸項強痛、高血壓等
用法:按摩,次數不限,每次5分鐘;艾條灸,每次每穴灸15~20分鐘
我在門診就遇過這樣一個患者。劉先生是位職業培訓講師,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需要到全國各地進行培訓講座,感冒對他來說更是家常便飯。由於長期服用感冒藥,劉先生的身體逐漸對感冒藥不「感冒」了。所以,劉先生心急如焚地找到我,希望我能為他快速治療感冒,因為3天之後他有個非常重要的培訓會要舉辦。
要能快速治療感冒,自然就要取治療感冒的大穴:風池穴。
除了風池穴,我還需要選取些適合劉先生病症的配伍穴位。問診後得知劉先生不流鼻涕、痰液黏稠色黃、尿黃大便乾的症狀,我判斷劉先生的感冒是屬於風熱型感冒,所以,我又為劉先生選取了大椎、列缺、合谷、外關、曲池、尺澤等穴進行灸。 經過系列的針灸後,我除了囑咐劉先生接下來2天繼續接受治療之外,還教他一個治療感冒的小秘方。這個小秘方,我等會兒再介紹,在這裡先賣賣關子。
就這樣,3天時間過去,劉先生的感冒症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精神也足了,痰液的情況也得到好轉,上臺作演講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了。此後,劉先生還跟我通過電話,他跟我說按壓風池穴和我教給他治療感冒的小秘方非常有效,他現在外地出差時經常這樣自我治療。
風池穴是保護我們人體健康的「護城河」,用途非常多。為什麼說風池穴是人體健康的「護城河」呢?我們首先來看下「風池」的含義。池,是蓄水的地方,在古代專指城外具有抵禦外敵入侵功能的護城河。而古人又經常說「作巔高之上唯風可到」,從字面的意義看,我們不難理解「風池穴」是人體頂部(即頭部)的「護城河」。而在中醫裡,我們經常用風池穴來疏風去痛,治療感冒所致的眩暈、頭疼。這也非常符合「風池」穴的字面意義。
在中醫裡還有一句話:「風池、風府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這說明風池還是個驅寒、治療風寒感冒的要穴。所以,我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風池穴是一個治療感冒的萬靈穴,不管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都可以使用它。如何利用風池穴來治療感冒呢?一般情況下,在感冒之初,找到風池穴並用指腹稍用力按壓該穴2~3分鐘,每天堅持按揉2~3次,即可使感冒症狀得到緩解。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蒜片,貼在風池穴上來治療感冒:把新鮮的蒜片去皮,切成3公釐左右的薄片,然後將頭部左右2個風池穴用醫用棉布擦拭乾淨並塗上凡士林,再把蒜片貼在穴位上,然後用紗布將其包紮固定,3小時後再取下,每天貼1次,一般3~5天內能治癒感冒。
有少部分人貼蒜片後,風池穴處的皮膚可能會起小泡,不用擔心,也無需處理,過段時間就會自然會痊癒。這就是我教給劉先生的小秘方。據說,現在劉先生無論去哪出差,都隨身帶著大蒜以備不時之需。
要掌握這個蒜片治療感冒的方法,自然還要找準風池穴的位置。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你用拇指和食指從枕骨粗隆兩側向下推按,推到枕骨下緣凹陷處用力按壓,如果有酸痛、麻脹感,就說明找到穴位了。
風池穴是全家人治療感冒的保健穴。不過,風池穴的作用還不止於此。在日常的診療中,我們還用風池穴來治療中風。在這裡告訴大家1 個知識,就是凡是帶有「風」字的穴位,比如風池、風府、風市、翳風等穴位,都能治療廣義上的中風。
這個「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是因為感受外邪而中風,比如感冒發燒等,而內風則是內因引起的,比如抽搐、昏迷、麻木、痙攣等都屬於內風。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的中風是內風,比如痙攣、麻木等。
家庭中經常需要應酬的中年男人、老人、中風後的患者,都可以用風池穴搭配其他穴位來防治中風症。在《類經圖翼》裡有記載:「風池治中風不語,牙關緊閉,湯水不能入口。手足不遂,足三里主之。」根據書中記載,我們知道很早前人們已經意識到風池穴對治療中風的重要性。
在中醫的觀點裡,眾病皆因風,外風內侵使人體陰陽不調,氣血錯亂,加之激動、勞累導致肝火暴漲,風火相扇,氣血奔走於上,使之發中風病。要治療這個中風病就必須以醒腦開竅、活血化瘀、祛風活絡為根本,再以平肝潛陽、熄風祛痰為輔,才能從根本將「中風」處理好。
而風池穴為膽經頭部穴位,就有治內外風的功效。同時,它又與肝膽互為表裡,針灸它還能有平肝熄風、活血化瘀的效果。這就是我們防治中風的目的。菸酒過量、經常應酬、熬夜的中年人尤其應該利用風池穴來保養自己的身體,預防中風病,而老年人和中風患者更可以經常揉壓風池穴。那麼,具體要如何讓風池穴為我們服務呢?在家裡,我們可以取風池穴為主穴,配合百會、人中、十宣和足三里的按摩來防治中風。
本文摘自《居家穴位調養的第一本書》/李志剛(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