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死因排名前十的「慢阻肺」,四招教你遠離可怕的它
世界卫生组织前段时间公布了全球层面的前十位死亡原因排名,不出意外的,“慢阻肺”依旧位列其中。听上去陌生又可怕的慢阻肺到底是什么呢?
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病症在内的一组具有慢性气道阻塞、通气受限的疾病。其典型症状是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全身疲乏无力,重症有发绀、头痛及意识障碍。慢阻肺病情进展缓慢,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只能控制无法治愈,具有不可逆性。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久之可演变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肌康复锻炼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呼吸操则是这种康复锻炼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可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扩大其活动范围。较常用和较有效的呼吸操主要有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全身呼吸体操和“六字诀”呼吸法等。
腹式呼吸法
也称膈式呼吸。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半屈,在双腿的腋窝下垫一个软枕。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吸气时腹肌舒张放松,使腹部下陷隆起,同时膈肌收缩,位置下移;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凹下,膈肌松弛回复原位。在呼气腹部凹陷时,用手稍稍用力向下压,以使膈肌上抬,然后吸气让腹部隆起。做腹式呼吸时,患者要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可逐渐延长呼气的时间,使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之比达到1∶2或1∶3。腹式呼吸锻炼初始,2次/天,10~15分钟/次,熟练掌握后,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时间,并可在卧位、坐位、站位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呼吸方式。
缩唇呼气法
将嘴唇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呼出。但吸气时则宜经鼻,因为空气经鼻腔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咽喉、气道的刺激,并能防止感染。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出。该法可随时进行。做缩唇呼气可延缓患者呼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的压力,使肺内的残气更易排出,从而可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缩唇幅度的大小和呼气的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厘米处的蜡烛火苗倾斜为宜。严格说来,缩唇呼气也是腹式呼吸的一部分,慢阻肺患者完全可以在做腹式呼吸的同时配合做缩唇呼气。
这几种疾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但从定义上看,几种疾病是有区别的。
慢阻肺 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和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期和并发症加重期对个体患者的整体疾病严重性程度产生影响。
注意:以前很多慢阻肺的定义总是强调“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而在目前的定义中,慢阻肺的概念中已不包括这些术语。
肺气肿 或者说是肺气体交换表面(肺泡)的破坏,是一个病理术语,但常在临床中应用(是不正确的),仅能描述慢阻肺患者存在的多个结构异常中的一个。
慢性支气管炎 指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并连续2年者,是一个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仍在应用的术语。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认识到慢性咳嗽、咳痰(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可以先于或后于气流受限出现,可能和固定气流受限的发展和(或)加速相关。在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可以存在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 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它的定义是有呼吸道症状史如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加重,同时伴有可变的呼气性气流受限。
重点提示 临床上主要应该区分慢阻肺和哮喘,因为这2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不同。典型的慢阻肺与哮喘可以很容易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诊断,例如:慢阻肺多为中年发病,症状缓慢进展,多有吸烟史或其他烟雾接触史。而哮喘发病早(多见于儿童期),症状每天变异较大,多于夜间和清晨发作,可有过敏、鼻炎及湿疹存在;可有哮喘家族史。
但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患者会表现不同的异质性,同一患者会同时合并不同的疾病,存在一定的重叠,比如哮喘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慢阻肺,慢阻肺会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或合并哮喘。因此增加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
全身性呼吸体操
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具体步骤:
①平静呼吸;
②立位吸气——前倾呼气;
③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
④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
⑤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
⑥抱头吸气——转体呼气;
⑦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
⑧腹式缩唇呼吸;
⑨平静呼吸。
在进行锻炼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其中部分动作进行锻炼,不一定按以上顺序进行,如病情较重可不做蹲位等姿势。
“六字诀”呼吸法
“六字诀”呼吸法结合了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肢体运动,突出的特点是在呼气时合并“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发音训练,分别影响人体的五脏和三焦。通过不同的发音在人体腹腔内产生不同的内压,循经导引,引导人体气血沿各脏腑对应的经络运行,调节全身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改善人体脏腑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