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姑娘無私照顧「被台灣人遺棄的」麻瘋病患40年,無怨無悔將一生都奉獻給台灣。
麻疯病在以往的台湾社会中,是被视为最可怕的传染病,患者会被送往日本政府盖的「乐生院」终生隔离。来自美国的Marjorie Ingeleiv Bly,中文名是白宝珠,她来到台湾后发现麻疯病患被隔离的惨况,决心一肩扛起照顾责任,就这样在台湾奉献了40年,成就不凡的人生。
▼白宝珠(Marjorie Ingeleiv Bly)1919年於美国密苏里州出生,因为父亲到中国传教,她在中国出生,8岁时遭逢战火,随著家人回到美国明尼苏达继续求学,原本主修生物,后来转读护理,1941年毕业於美国Saint Olaf College。毕业之后,她在基督教医院接受正规护理训练,而后到诊所上班,在这里医师教她许多医疗专业技术,也第一次接触到「麻疯病」。
▼1952年,白姑娘接受信义会差派到台湾来的。她初到台湾时,是在乐生疗养院照顾麻疯病人,白宝珠的手稿中写著:「虽然麻疯病人的故事都是由泪水交织而成的,但那绝不是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也不是一出连续剧,而是真实的人生,残酷的人生。」
得到麻疯病的人,病毒会侵害皮肤和末梢神经,於是便像这样:眉毛脱落、鼻子凹陷、皮肤逐渐像癞皮狗一样凹凸不平、甚至溃烂;手脚会逐渐扭曲变形、甚至残废,因此,当时的麻疯病人饱受歧视,只能躲在黑暗的角落,静静的等待死亡的降临。
▼当时的台湾社会对於「可怕的麻疯病患」是避之唯恐不及,政府甚至呼吁全国民众「举告」麻疯病人,检举还有奖金,将所有的麻疯病人通通集中送到乐生疗养院「终生隔离」。白宝珠因为在美国时曾接触过麻疯病,她并不完全认同将病患隔离,她希望患者能够回归社区、回到家乡。她发现许多乐生住民都来自澎湖,但是他们在乐生待的愈久,就越不可能回到澎湖。於是,她转到澎湖去照顾麻疯病人。
来到澎湖后,她发现有些家庭会把病人藏在家中,不能让邻居知道,更不能让卫生单位知道,怕被送到乐生去;有些家庭则会放弃麻疯病人,如今澎湖还遗留有「望夫岛」的遗迹,当时家里只要有麻疯病人,就送到孤岛之上,从此家人之间只能隔岛遥遥相望,再也不能相聚。
这位独自到澎湖去照护所有的麻疯病人的异国姑娘,并未从一开始就得到澎湖的信任。但她一点也不气馁,她学习说台语,以便和大家更亲近,她总是面带微笑、语气温柔,主动去关心别人,她挨家挨户去拜访,足迹踏遍一个离岛,她认为「教育是最好的治疗」,「医人、医病,也要医社会。」她主动要求到每个小学去演讲,教导孩子和家长认识麻疯病。
▼渐渐的,民众对麻疯不再恐惧,她在澎湖医院成立「马公特别皮肤科」,有独立的三个诊间,分别是「看诊室」、「换药区」和「候诊室」。让麻疯病患不用把自己全身包的紧紧的,来躲避旁人异样的眼光。她在照顾麻疯病人的医疗工作上的表现,几乎让澎湖成为全台湾照顾麻疯病人之医疗工作的典范,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评鉴为最合乎人性的医疗照护。她不仅拒绝任何传播媒体的采访,也拒绝吐露任何病人的资料给外人知悉。所有她照顾过的病人,都有一份安全感,只要是有任何身体上的问题,病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白姑娘。
当1993年,她获得第4届医疗奉献奖时,许多媒体记者很想认识她,想要多介绍有关她在澎湖所做的医疗服务事工,但都一概被她拒绝采访。她只谦虚地说:「把奖颁给我的病人吧!他们不但合作,而且勇敢。你看,他们今天可以在外面喝咖啡、唱卡拉OK,这种喜乐,才是最好的治疗。」随著医疗的不断进步,麻疯病在她有生之年,已经绝迹於澎湖。2006年5月,白宝珠将澎湖医院三个诊间的钥匙交还给院方,宣告澎湖麻疯病走入历史。
▼从她在墙上贴满的家人照片就能看出,她其实也很想念远在美国的家人。但当家人问白宝珠什么时候退休回美国的时候,她却说:「澎湖,是我的家。」
五十多年过去了,白宝珠由「白姑娘」、「白阿姨」,到白发苍苍的「澎湖阿嬷」。从被排斥、被接纳到被肯定、被尊敬,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她过去帮麻疯病患刮脚皮,做皮肤切片,长时间看显微镜,晚年白宝珠的双眼全盲,行动不便的她住进医院的护理之家。但她却一点也不后悔,「我不遗憾,即使付上视力这个代价,我也不遗憾,因为我可以早期发现这个人需要及早治疗!」
▼2008年,90岁的白姑娘离开了人世,回到上帝的怀中。她也亲自立下遗嘱,并把遗嘱送交美国在台协会保管。遗嘱写到:「把我的骨灰,撒向澎湖的大海……」众人依照她的遗愿,在追思礼拜后,将白姑娘火化后的骨灰撒向澎湖的大海。
被澎湖人称为天使与救星的白阿姨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雕像会永远伫立在马公街头,她无私的奉献、坚毅的精神永远留在每个澎湖人的心中。谢谢她的付出,让台湾的历史上留下这么美好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