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告訴你,心理學造就了90%的行情
前些日子,是諾貝爾獎各獎項陸續公布的時間,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給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他的研究專項是什麼呢?行為經濟學或者說行為金融學。
行為經濟學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呢?
通俗的說,就是本來應該理性的思考後去行動的經濟行為,最終往往表現為「非理性」。
這方面典型的代表,就是被稱為「心理帳戶」,人的心理往往在同樣的錢,分成了不同用途的帳戶,就像如果你丟了本來是存款的500元,你可以還會花100去看場演唱會,但是如果你丟的就是買到的100塊錢的票,你卻可能根本不會再去買票了,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心理現象。
所以,雖然這個行為經濟學,用「行為」來描述,筆者認為它更應歸屬於心理學的範疇,人們一直都在用「非理性"來進行經濟活動。
馬上要來的「雙11」,又是一波剁手潮的到來,人們之所以熱衷於「打折」,也是因為心理上奇妙的感覺,不但是未來的使用權,還有你占到了「便宜」的滿足感,這種感覺,有時候甚至遠遠超出於物品真正的適用價值本身。
還有誇張的行為表現,你通過兼職掙了1元,可能比工資100元感覺還要滿足。
等等太多,行為上的「不理性」,也就是心理認知上的偏差,而心理學偏差體現更多的在哪裡呢?就是在股市投資中,這就是人性的戰場。
心理學造就了的行情
筆者認為真正的理解投資,需要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技術分析,你需要懂得最基本的趨勢、位置和形態。
第二階段就是基本滿分析,你投資的時間越久,越會對價值投資的感觸越深。
第三個階段就是心理分析,也就是說,你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揣測大眾的投資心理。
這個投資市場上,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消息,以及對這些消息的輿論評價。
筆者曾自嘲過,所有的「專家」都是馬後炮,包括筆者。
就像大投資家科斯托拉尼說的,「行情造就了報導,而不是報導造就了行情」。
股市可能更像個酒鬼,聽到好消息會哭,聽到壞消息會笑,也就是表現出來的那些利好兌現成利空。
而這些輿論、報導,會在某一個短期,激化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使得大眾按照某一方面的心理預期,進行了強化,變成了一群群氓。
就像行情上漲的時候,人們對於未來的企業盈利預期更好,但是你沒有注意到的時候,行情的上漲,帶來的價格上漲,使得盈利預期需要更高才能支持現在的股價,很多人最後購買的那一剎那,完全是不理性的心理造成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當最後一個悲觀者也成為樂觀者的時候,市場就是牛市的末期了。
邏輯思維與置身「市」外
今天筆者路過一個證券營業廳的時候,恰巧聽到兩個老股民,在交流,其中一個說「這個莊家吃貨吃的挺多」。
這樣的情形,估計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
為什麼心理學有意思,或者說行為經濟學有趣,就是理論上,你是很難猜到對方,到底想怎麼樣的,你根本不知道,莊家到底下一步要怎麼走。
這幾年興起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做很多事,但是都是確定性的事,人工智慧很難做的事,就是對人性的預測,不管怎麼計算,你都無法算出,我今天,會不會買股票。
那心理學豈不是無法研究?
雖然具體到個人,是很難預測他的想法,但是要知道,股票盈利的原則,是「二八原則」,也就是說,其實,你不必真的想知道那個莊家,到底的想法是什麼,你只要推測出,大多數投資者,面臨著這個股票,會怎麼做,那麼,你就是利用了心理學了。
在這樣一個非理性的投資市場中,你知道了大多數人的選擇,然後做出你的理性選擇,也許,就是心理學上,最簡單的事。
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察·塞勒,他是教你做一個更好的「不理性的人」。
而投資中,你需要做一個,比別人更理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