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 100 塊傷害的孩子~看看你是否也在這樣做!
被 100 塊傷害的孩子~看看你是否也在這樣做!
父母到底該不該拿孩子的錢?
對於孩子的錢,父母該如何處理呢?
屬於孩子的錢父母是否可以花在日常的家庭消費中?
下面有個真實案例,
趕緊接下去看看吧...
一個遠房親戚給了孩子 100 元,
說是給孩子買文具的。
孩子非常高興,
折好了就放在胸前的小口袋裡。
沒想到過了幾天,
小男孩就被父母毆打得遍體鱗傷入院,
說是因為孩子偷錢。
小男孩在醫院始終沉默不語,
對誰的問話都是「問我媽媽」,
親戚們探病給的紅包,
孩子竟然也是「給我媽」。
後來孩子當老師的一個姑姑看望他,
循循善誘才爆出讓人心疼的過程:
原來遠房親戚給的那 100 塊被孩子視為珍寶,
但卻被父母以各種勸說交了出來,
最後為家裡買了一頓菜和一大瓶牛奶就花光了。
孩子後來反悔,
要媽媽返還 100 塊,
孩子媽媽說:
「那頓菜那瓶牛奶你自己都有吃,
如果算的這麼清楚,
那麼你每天吃的喝的都是爸媽花錢買的,
你得先還給我們,
媽媽才考慮將 100 塊還給你...」
孩子苦惱於自己的錢被父母"騙"了,
沒多久就將手伸向了媽媽的錢包將錢"拿"回。
這個家庭的教育很嚴厲,
孩子偷錢那是天大的事,
父母不由分說就是一頓打。
父母到底該不該拿孩子的錢?
有不少爸媽說:
「孩子的錢就是父母的錢,
孩子會亂花錢,
理所當然要交給父母」;
但也有爸媽說:
「錢給了孩子就是孩子的了,
父母沒收就是以大欺小不道德」;
更有父母說,
「孩子小不代表傻,
你這一沒收小心會被記住一輩子,
你在孩子心裡的形象也會轟然倒塌。」;
也有媽媽說:
「我經常讓孩子自己保管壓歲錢,
會鼓勵她使用在合理的地方,
比如說『等開學了就能自己去交學費了,
別人知道了會覺得你很能幹很懂事的。』,
孩子很樂意照辦」;
更有父母鼓勵自由支配:
「你不是很想買個自行車嗎?
如果交學費後有剩,
還能買個自行車呢,
不夠老媽借你。」
對孩子來說,
這類錢跟父母給的零花錢是不同的意義,
因為這筆錢是完全屬於自己的,
孩子因為"擁有"而快樂和自豪,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已經長大,
這種代表著成長的喜悅,
如果硬生生被父母剝奪,
孩子有多抗拒可想而知。
那麼,對於孩子的錢,
父母該如何處理呢?
【10 歲內孩子】
對於 10 歲內的孩子來說,
對錢沒有任何的概念,
小金額的幾塊錢可以讓孩子自己保管處理,
如果是金額較大的,
比如某些家庭的孩子春節時收到上千塊的紅包,
可以跟孩子講清道理代為管理,
比較推薦的做法
是幫孩子將錢存進孩子的金融社保卡賬戶,
因為年幼的孩子一般不能在銀行開戶,
但是父母如果給孩子購買了兒童醫保
就會有可儲蓄的金融社保卡。
既然是保管,父母就不能隨便動用。
【10 歲以上的孩子】
年齡超過 10 歲的孩子,
對金錢已經有了概念,
知道壓歲錢是給他本人的。
父母如果要動他的"錢",
想必他會捍衛自己的權利。
無論金額多少,
凡是屬於孩子的錢,
父母不妨把保管錢的權利交還給他們。
對於 10 歲以上的孩子,
父母可以進行消費和理財方面的引導了。
具體方法可以是跟孩子做個計劃,
比如打算拿這筆錢作什麼用途,
購買一輛自行車、資助貧困小朋友、
參加少年訓練班,
甚至只是儲蓄或投資不消費,
父母進行理財計劃時小部分不妨用上孩子的錢,
等有收益時將相應的收益返還孩子,
讓孩子感受到延遲消費帶來的喜悅。
對於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
家長需要經常監督,
還可以建議孩子
是否可以把一些錢存到爸爸媽媽這裡,
需要用的時候再按照比例領取。
屬於孩子的錢
父母是否可以花在日常的家庭消費中?
因為這筆錢是屬於孩子的,
父母有這樣想法時,
理應跟孩子商量而不是威迫利誘。
比如到超市孩子突然要買奶酪,
大人可以這樣說:
「奶酪沒在今天的消費計劃內,
你如果要買就得自己買單,
否則我們將這個購買放在下次的購物計劃內。」
不僅能避免掉很多衝動的消費,
還能讓孩子為家庭付出責任。
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很重要~
爸媽們要以正確的方法教導孩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