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4句話,改變你的課堂

怎樣的課才算「好課」?作為從教三十多年的人,回顧自己上過與看過的課,總覺得稱得上「好課」的不外乎這麼幾個「有」。

總結起來是四句話:要有人,要有料,要有趣,要有變。

如果濃縮一下就是要有味,能讓人回味無窮的味。

1、課堂要「有人」

你的課堂上,有生命的成長嗎?

有人的第一層含義,當然是有學生。

作為一位教師,應該努力從教育的本原,來認識我們的課堂,教育是面對人,幫助人的生命生長的,著眼生命生長的課堂,必然是基於學生實際,要從學生生命生長需要出發的。

我們在課上總是習慣於指向考試,指向升學,我們灌輸給學生的,很少是指向批判、體驗、創造的。

考試升學,找好工作,討好老婆,過好日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著眼於人的,但是人生絕對不僅僅是這麼一條直線。

如果我們的課堂給他們的就這麼一條直線,那麼將來他們一旦遇到挫折,離開這個軌道的時候,他們就不知所措了。

給課堂注入個人風格。

「有人」的第二層含義,就是有我們自己。

所謂有我們自己就是要有我們的個人風格,是我的「課堂」,這裡面包含著「我的」教學哲學。

每個人包括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教師的個體意識,就會失去教學的創造性。

做教師的,學徒,到匠人,到藝人,到專家,這個過程中我們所教的每堂課本就是不一樣的。

這原本是常識,可是我們在課堂教學評價時往往只有一個標準,這標準更多的時候是無視施教教師和受教學生的。

課堂上要關注情境中的人。

所謂「有人」,還包括不在場的人,比如教材的編寫者,教學綱要、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的制定者,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些孩子身邊的人,這才是我們掛在嘴上的「教學情景」。

我們對情境的理解是有誤區的。

我們喜歡「設置情景」,什麼叫「設置情景啊」?就是編,編假話,編個套子,讓學生鑽進去,然後關起門來打狗。

真正的教學情境,如加拿大學者范梅楠所講,包含學生近期在家庭、在社區所遭遇的實際生活。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就是近期與這位學生所發生的各種關係,這個關係就多了去了,不僅僅是人,還包括我們所處的課堂這個實景。

我認識的一位美術教師張曉明在講到,雕塑類型辨析時順手拈來施教教室的牆柱和方格玻璃窗為例,讓學生感知什麼是圓雕,什麼是透雕。很自然引過來了。

課程資源的利用就應該是隨機的,信手拈來的,但是又不是隨意的,它始終緊扣著課堂教學的目標,為實現或者達成教學任務而服務的。

特級教師:4句話,改變你的課堂

2、課堂要「有料」

「有料」,換一個角度講,就是課程資源。

一堂好課,教師是會從實際的教學情境出發,開發和利用相關的教學資源的,這資源既有我們自身的經驗積累,更來自與學生的互動。

我們必須明白「我」就是課程,「我」就是課程資源,同樣,課堂當下發生的,每一個教師之外的存在,也是課程,也是資源。

問題是在具體的課堂上我們如何來調動和使用這些資源。當然有料是要建立在教師自身的功底和閱歷的基礎上的。

3、課堂要「有趣」

所為趣味性,就是課堂能讓學生產生發現到某種稀罕之物的興奮,迫不及待地要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與大家分享他的樂趣。

人總是喜歡發掘神秘的寶藏,尤其是孩子。有趣的課堂,就是要帶領學生走進神秘的境地,尋求知識的寶藏。

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總是習慣了搬教參,甚至於習慣了等集體「備課」給我們提供一個現成的教案。於是我們就慢慢喪失了對教材深度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這種「無趣」與「無情」慢慢導致了我們課堂的枯燥乏味,誘導了學生的漫不經心的,被動接受,敷衍了事。

有趣的課堂會將學生的天賦、洞察力、以及多元的視野聚焦在他們對生命的挑戰上,進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可能,也就會尋找到我們從未想過的答案。

「有趣」的資源就是能夠觸發學生思考的。

4、課堂要「有變」

「有變」說的是一堂好課的每一個環節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隨機的,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動態生成」。

一堂好課是一定會根據課堂的實景調整教學預案和教學方法的,這樣的課堂才是有張力,有靈氣的。

教學面對的是人,既然人是活的,我們怎麼可以死守預先設定的教學方案呢,又怎麼能夠按照一個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呢?

其實,有變的課堂就是要打破我們對他人的迷信,對標準的迷信。

我們的課堂要勇於挑戰傳統的模式,不能用一個不變的標準來認識自己。

因為生命是多元的、變化的,決定了教育必須是多樣化的,而不是刻板化、模式化,好的課堂總是會在變化中收穫教與學的愉悅。

特級教師:4句話,改變你的課堂

做到這「四有」,需要培養四種能力。

如何上出這樣的好課?

需要學會四種能力:解讀文本的能力、靈動的能力,沉穩的能力,「得意忘形」的能力。

1、解讀文本的能力。

在文本中發現問題,才能培養出有「問題」的人。

應試教學的弊端之一是把學生教得沒有問題了。真正的教育要做的是讓每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產生新的問題,使他們成為一個個有「問題」的人。

要讓學生有「問題」,自己先要成為有「問題」的人。

教師對文本的閱讀最要緊的就是從文本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善於思考的學生。

2、靈動的能力:捕捉課堂上靈光一閃的瞬間。

所謂「靈動」,就是教育理論上講的教育機智,我的理解是「課感」,也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靈感。

教師有了這種 「靈動」,在課堂上才能夠迅速發現、捕捉那些對課堂教學有幫助的瞬間,也才能夠及時消解那些不利於教學的負面因素。

比如,課堂上突然有麻雀飛進了教室,怎麼辦?一是把它趕出去,二是不聞不問,再有就是相機引導,跟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前兩種情況沒有及時消解不利因素,而「相機引導」就是具有課堂的靈感,能將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為我所用。

所以:「遇物則誨,相機而教。」教學不存在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靈丹妙藥,由於時間、場景在變化,教育的「變數」是永恆的。

既然「變」是永恆的,「不變」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要靈動遺憾的是,有些教師往往對這些火花和引子視而不見,甚至毫無感覺,原因就在缺乏獨特的感受力和敏銳的洞察力。

3、沉穩的能力:別讓浮躁的心態污染了課堂。

所謂沉穩就是不浮躁,現在的課堂教學當中有一種很不好的現象,尤其是低年級,就是動不動就表揚:「你真聰明!」「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問題的?」過度就是一種浮躁。

許多情況下教師同樣很急躁,比如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完成練習、在與教師的互動當中,出現了思維、語言、表達阻塞的時候,有的教師就會拉下臉來:「這個我都講了多少遍了,你還不會?」

要想沉穩地駕馭課堂,一定要克服這種浮躁的心理,埋下頭來,回到教育的本真。

教育不僅僅是考試和升學,教育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豐富生命的色彩,拓展生命的厚度。

比如適應生活、獨立生活、改善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使人成為人。

所以,在「靈動」的同時,還要講究「沉穩」。

比如課堂上,教師要明白廉價的表揚是不利於學生成人的,同樣動不動就棒喝,也是不可取的。

換句話講,沉穩就表現在,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棒喝時就棒喝,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特級教師:4句話,改變你的課堂

4、「得意忘形」的能力:擺脫固有的模式束縛。

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如果用統一的「模式」去教,就會很機械、很教條,所以好老師的課堂要達到「得意忘形」之境界。

「得意」包括三個維度:

一是要「得教材之意」,也就是要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主旨、特點和編寫者的意圖。

二是要「得學生之意」,也就是要瞭解學生的需要,適時調控學生的情緒,使之漸入佳境。

三是要「得課堂之意」,即充分認識到教育教學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而不是一套不變的、機械的程序。

「忘形」是指,一個好教師,首先得忘掉自己的教師之形,把自己與學生放在同一個層面,認識到自己是學生的合作者、幫助者,要時刻以欣賞的目光看待學生。

二是要忘掉教材之形,即不拘泥於教材和教案,也不拘泥於某一種程式,而以自己的教育機智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三是要忘掉課堂之形,努力將課堂視為一個小社會和師生互動合作的舞台。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與學生的合作中享受到教育的樂趣。

老師的課堂如果沒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能好在哪裡呢?

所以課堂想要擺脫某種模式束縛,老師就要根據自己固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特長,來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好課的背後折射的是教師的教育哲學,一個好教師的課堂教學,一定是有他的價值認知和價值取向的,他既不會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也不會為人左右,失去自我。

好課的藝術,就在於「放得開,收得攏」,這藝術會讓人覺得餘音繞樑,回味無窮,會讓師生難以忘懷。

更多小孩教育文章、影片...等相關資訊,請多多關注粉絲團「幼教大百科」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