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 2017/10/05 擋牌公佈

點我加入 FB 六合 539 大樂 即時開獎單 粉絲團

點我加入 FB 六合 539 大樂 原創版路分享社團

加入社團及粉絲團觀看最即時的原創版路!!



(1)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中秋節裡多樣的風俗習慣,了解這一節日的淵源及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中秋節吃月餅慶豐收、慶團圓、送祝福、送親情的意義。

  (2)通過主題鮮明、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活動,把禮儀與傳統送達到全體少先隊員之中。

  (3)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並將傳統節日文化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

  (4)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組織形式,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隊員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樹立學生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和意識,培養祖國好少年。

  [活動主題]“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中華傳統我傳承

中秋節

  [活動過程]

  1.營造校園文化,宣傳“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

  舉行“知傳統 學禮儀”主題教育啟動儀式,大隊部介紹主題活動內容;“泉水叮咚”廣播站將廣播以“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為主題的節目;各班出一期“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的板報;櫥窗將張貼“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宣傳畫,動員全體師生積極投入活動。

  2.開展實踐活動,踐行“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

  (1) 開展“快樂中秋節”調查活動。通過制作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習俗及故事等,感受中秋節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我國傳統佳節的獨特魅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經常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審美能力和寫作能力。

  (2)開展“明月千裡傳我情”和 “賞明月、唱明月、頌明月”搜集活動。搜集與中秋、月亮有關的詩詞、散文、歌曲、故事、繪畫、民間傳說、對聯、燈謎等,激發學生愛家人、愛故鄉、愛生活之情。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審美情趣,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

  (3)開展“中華傳統我傳承”中秋游園會。一年級開展月餅品鑑會,教師先講講有關中秋、月亮的故事或民間傳說,向學生介紹有關月餅的習俗、現代月餅的生產、飲食文化等,並用彩泥制作“中秋月餅”;二年級開展中秋模擬賞月會,學生自己講一講和中秋、月亮有關的故事或民間傳說,賞月的常識與習俗、禮儀、對聯、燈謎等,並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畫一幅中秋圖;三年級開展中秋禮物制作會,為親人朋友制作中秋禮物(賀卡等);四年級辦一份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把搜集到的與中秋、月亮有關的詩詞、散文、歌曲、故事、繪畫、民間傳說、對聯、燈謎等,用手抄報的形式展現,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五年級開展中秋詩歌吟誦會,吟誦與中秋、月亮有關的詩詞、散文、民謠、諺語等,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審美情趣,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六年級抒發中秋感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詞,賞析並寫一篇美文,抒發自己的中秋感悟,或抒寫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4)開展“知民俗 愛祖國 弘揚民俗文化”征文活動。開展中秋節愛國征文活動,提升學生知民俗、愛祖國,弘揚民俗文化的精神,樹立學生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和意識。

  3.評選階段:以表彰激勵為手段,促進榜樣示范

  將學生制作的“月餅”“手抄報”“書信”“賀卡”等在各班內展出、交流,在班級內評出“最佳創意獎”“內容豐富獎”“表演獎”“積極參與獎”“好少年獎”等。

  [案例研究]

  中秋節前後,學校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主題大隊活動。通過調查、搜集、游園、征文、評比等多種形式,隊員們查閱資料,介紹了中秋節的來歷,還用古詩詞誦讀、歌、舞表演和做月餅等,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增強了“我是中國人,說中國話,過中國節,傳承中國節日”的愛國情感。

  “‘傳中秋文化 知中秋禮儀’中華傳統我傳承”主題大隊活動,較好地利用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是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小學(以下簡稱“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大課堂。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隊員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長中國人的根,聚中國人的心,鑄中國人的魂,樹立學生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和意識。

  此次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增長了見識;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同時也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風采的舞台。通過學習與實踐,學生們的內心得到觸動、思想得到提高、個人得到發展、行動得到實踐,使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中秋節活動方案二:中秋節游船拜月活動的一些經驗

  媒體是社會的守望者,負擔著一個國家民族各種傳統文化傳播的使命。地方媒體有責任把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然而傳統意義上的傳播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一些傳統文化消亡的速度。如何拯救傳統成為媒體人新的課題。淮海晚報不滿足於常規的文化報道,自己組織群眾搞傳統文化活動,起到非常好的社會效果。要在活動中找到傳統文化傳播的新規律,積累更多經驗,是研究新時期下如果經營運作傳統民俗、弘揚發展地方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科目。

  20XX年中秋節,江蘇省淮安市淮海晚報社組織4000多市民成功舉辦運河游船拜月活動,得到市民贊許、同行認可、領導表揚。現將活動策劃中的一些經驗和啟示總結起來,共大家分享。

  一、 提前策劃,吸收志願者做骨干

  春祭日、秋祭月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民俗儀式,泛舟賞月更是古代文人最為風雅的休閒方式。淮安是歷史上運河四大都市之一,如今運河文化仍是淮安市的重要名片之一。但是現今很多傳統民俗已經被國人所淡忘。如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怎樣發展我市的運河文化,既是政府部門面臨的課題,更是淮安市民關心的話題。從2009年開始,淮海晚報社每到中秋就要舉辦游船賞月活動,獲得市民的關注。每年活動都有所創新,參加進來的志願者也越來越多。活動已經從最初40多名讀者游船賞月發展到2011年中秋節1000多人共同祭月,人數擴大很多,項目形式也豐富很多。

  20XX年的中秋來臨之際,淮海晚報社與運河文化旅游公司以及多路的文藝志願者提前策劃,多次商討祭月方案,從資金支持、節目落實到燃放河燈安全保障一一細化。全場節目包括了舞蹈、歌曲、戲曲等,但沒有一個演員提出一分錢的酬勞。很多群眾演員為了達到最好的舞台效果,拿出自己的積蓄去購買演出服裝道具。漢服社的大學生原本都准備中秋長假各自回家過節,也紛紛修改計劃,留在第二故鄉淮安,和淮安的市民一起祭月。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其中,多個熱心公益的企業也慕名前來提供資金和物質上的贊助。

  二、 活動期間,安全問題最重要

  活動於9月30日晚上7:30正式開始。一輪皎皎明月,給活動帶來了超過想象的人氣。文藝活動精彩紛呈,水上放燈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這個時候安全問題成為整個活動最為重要的問題。

  在活動前,本報已經請求城管局的15名隊員和海事局的兩名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但主要工作還是由記者和游船公司的工作人員擔當。其中最重要的分發河燈環節、拜月環節、登船環節特別注意。組織志願者搭成人牆,防止發生哄搶、踩踏和落水事故。

  另外就是活動吸引大量攝影攝像愛好者到達現場。拍客們的熱情值得鼓勵,但是他們掛著長槍短炮,還要爬上爬下確認太讓人不放心。所幸我們提前設置好拍攝位置,對我們選定的攝影師提前發放了工作證。持證攝影師可以進入內場,並可以跟船進行拍攝。一些危險區域,設有專人看管防止發生意外。活動各環節間歇階段,擴音喇叭多次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以及多個危險情況的處置方法。

  隨著十多名亭亭玉立的漢服麗人,三上香、三祭酒後,一篇氣勢磅礴的《祭月祝》從贊禮口中緩緩念出。廣大市民點燃河燈,紛紛閉目許願,祈禱祖國富強、人民安康。游船在運河中破浪遠行,留下一串串河燈在河面上蕩漾生輝。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活動雖然人氣很旺,但是平穩進行,沒有發生意外事故。

  三、 後期宣傳,繼續擴大影響

  新聞媒體策劃民俗活動,更要發揮自身傳媒的力量。不僅在事前宣傳造勢,事後更是要繼續擴大影響。淮海晚報搞的這個拜月儀式,吸引大量民間拍客之外,也引起媒體同行的關注。除本報第二天刊發了4個版面以外,淮安電視台和江蘇電視台也都對這個充滿民俗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動進行報道。整個祭月活動和諧美好,受到群眾喜愛,視頻和圖片在網絡、微博上被大量點擊轉載。

  本報將收集到的影像資料邀請專業人士剪輯加工做成了一部15分鐘的專題片。這部專題片在淮安市中心的大運河文化廣場電子大屏幕上循環播放,引起市民的關注。有了這部專題片,似的參加活動的志願者、演職人員和贊助商都覺得非常值得,也為以後的再次組織民俗活動做好鋪墊。

  四、 媒體搞民俗活動的幾點啟示

  祭月活動的圓滿成功,也給我們傳統媒體很多的啟發。首先從市民的參與度來看,弘揚傳統民俗和地方特色文化,屬於群眾有需要,政府能辦到,企業肯“買票”的項目。在這中間,淮海晚報社發揮了媒體的宣傳組織發動作用,社會各界和廣大志願者積極支持、參與,組織者淮海晚報社和運河文化旅游公司依靠社會的廣泛支持和熱情參與,辦成了一次有影響的傳統文化展示,同時推介了本地的旅游資源。其次,地方文化可以打造、值得驕傲,定有回報。裡運河文化風光帶是淮安市區重要的親水風光帶,名人故居、文化祠館、古籍名勝沿途不勝枚舉。通過祭月活動,吸引來眾多市民游覽,既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能夠宣傳和弘揚民族文化、運河文化。

  附祭月祝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況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之。故於壬辰年八月歲次仲秋之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於清江浦古運河之畔,共賞秋月。此雅集之事也。況秋夜召我以皎月,蒼穹假我以華章。會水畔之高台,序同袍之樂事。此地有明時古閘,浦樓新景。儒寺相間,文化四館二祠,映帶左右。同袍之躋,列坐其次,雖無管弦絲竹之盛,然黃冠布履,葛衣鼓琴,一唱一誦,亦足以暢敘幽情。並肩拜月,共詠嬋娟,賞月清歌,雅集未已。品月食以賞花,飲濁酒而醉月。是秋已寒,節令頗正。倘有優思,當伸雅懷。若明年此季,回視今日,則亦猶今之視昔也!蟾月呈祥,飲地橫觴。列食奉酒,祀於神靈。尚饗。

中秋節活動方案三:中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中秋前夕,因為經常參加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研究,我突然敏感地發現“中秋節”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主題,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又可以陶冶學生的生活情趣。因為每逢中秋,九州大地,合家團圓,一邊吃著美味的月餅一邊賞月,是人間最幸福的時刻之一!恐怕就是月宮裡的嫦娥,也會羨慕不已。於是我和所執教的三年三班的學生交流了這個想法,孩子們竟然也對“中秋節”這個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做過一番動員之後,我興奮地和孩子們一起談論著分組的問題。在學生自主成立了“中秋節的來歷與風俗”“中秋節的傳說”“中秋節的詩詞歌賦”三個小組之後,一個男同學站起來問:“老師,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麼回事?”我當時一愣,因為我根本就沒有想到孩子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可他的話題竟激發了大家的想象,又有孩子舉手問:“老師,人如果到月球上是飄著的嗎?”“老師,聽說賞月的時候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月亮上有黑影,真的嗎?”面對這些始料未及的問題,我靈機一動,說:“好,這些問題很有價值,有誰對這些問題感興趣?”有幾個男同學舉起了手。“那好吧,你們就成立一個探月小組吧,去了解你們感興趣的關於月球的科學知識。”

  經過了幾天的實踐與收集材料,匯報課上,學生們不僅了解到了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還通過讀書、上網等方式找到了《嫦娥奔月》《後羿射日》《玉兔搗藥》《吳剛砍樹》等神話故事,其中一個學生還拿來了《嫦娥奔月》的連環畫,真是生動活潑、趣味橫生。令我大開眼界的是一個孩子給大家講述了玉兔為什麼搗藥——原來是嫦娥的身體很虛弱,經常生病,所以玉兔就為她搗藥治病,多麼善解人意、聰明可愛的一只小兔子啊,而這是我以前也不知道的,別看只是三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能力與智慧真是了不得!當然,我也不忘去關注“探月組”的活動,因為我早已在上節課後去查找了關於月球的資料,知道由於月球表面的高低不平,所以產生了環形山和黑斑的現象。孩子們則拿來了《十萬個為什麼》《科學畫報》等書籍,還有從網上下載了月球的圖片,他們在匯報時還因為查找的數據不同而爭執起來,我覺得他們很可愛,真是一群勤於思考、認真鑽研的好孩子,在他們當中,也許就有未來的科學家!

  經過了這次實踐活動,我常常思考成立“探月組”,了解關於月球的科學知識,似乎與中秋節這個話題走得太遠了。其實我的初衷是想讓孩子們受到古代傳說的熏陶,因為三年級的孩子想象力十分豐富,正是讀童話、讀故事的階段,而那些古老的傳說會為孩子們的童年增添一抹神奇的色彩,使他們心馳神往。但今天,尤其是嫦娥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後的今天,我堅信,我的做法是對的。因為我們新課程中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孩子們的思維與想象力是廣闊的,而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更應該得到保護。試想如果人類沒有對月球的濃厚興趣,沒有對太空的無限遐想,又怎能有今日的嫦娥飛天,又怎能有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又怎能有社會的進步呢?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千萬不要把學生當成“鴨子”,把他們“趕鴨子”似的趕到教室裡,然後“填鴨子”,一股腦硬把老師的知識塞給他們,期末是“烤鴨子”,學生被“烤”得直冒油,回家還得“笤帚疙瘩燉肉”。最後教出來,學生個個都是“板兒鴨”了,變成了一模一樣的工廠裡生產出來的產品了。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人才,我們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自由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想象力,相信我們的學生將來也會成為愛迪生、成為牛頓、成為愛因斯坦。“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給孩子一個創造的舞台,他們將演繹最精彩的人生!

  另外, 作為一名教師,還應該多學習一些科學方面的知識,因為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迅猛,教師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學生的發展,才能不斷豐富自己,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還有,中國一些傳統的節日也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如端午節、元宵節、清明節、春節,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甚至於像“九·一八”“五·四”這樣的日子也可以展開豐富的實踐活動,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在緬懷先輩、反思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前進的方向,找到前進的動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成了舞台的主角,他們動手、動口、動腦,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充滿了自信,充滿了陽光,而我則常常被他們感動,為他們喝彩,看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我們為人師者的幸福與驕傲,但我們也必須奮起直追,因為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不好教了,他們知道得太多,個性太強,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不停地研究兒童心理,掌握最佳的教育方法。相信在我們的正確指導下,在我們的悉心呵護下,這些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將來一定會成為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棟梁!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