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你知多少 是否身陷其中
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英語:Workplace bullying),泛指在工作場所裡,個人或團體對於同事或是下屬進行不合理的霸凌行為。包含言語、非言語、身體、心理上的虐待或羞辱。
這種形式的攻擊行為不同於在學校裡的霸凌行為,職場霸凌通常有關於組織中的既定規則和政策的運作;霸凌者可以是同僚,偶爾也可能是下屬。 霸凌行為可以是隱蔽或公開的,霸凌的負面影響不僅引響了被霸凌的個人,也可能導致員工士氣的下降和組織文化的變革。
「職場霸凌」這個詞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被使用是在1992年安德烈‧亞當斯 有關於工作霸凌的書中出現:How to Confront and Overcome It (1992)
定義
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場所中發生的,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罰所造成的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沈重的身心壓力(MSF Union,1994)
Field(1996)則定義職場霸凌為一種藉由控制與壓抑他人以表達霸凌者內心的攻擊與不適當行為的強迫性需求,這些不適當行為可能是社交上的、個人化的、人際上的或專業性的不當做為,並因為整體工作環境對此類不當做為的默許或忽視而持續存在,受霸凌者不僅會因為霸凌者的攻擊與不當做為而受害,更會因為整體工作環境的默許與忽視氣氛而感到彷若被所有人聯合傷害與背叛,進而造成強大的生理與心理受創結果。
職場的霸凌可以是在許多的情況和形式下發生的,也有學者用以下這些行為來做為職場霸凌的判斷:
- 重複(經常發生的)
- 持續的時間(長時間)
- 升級(攻擊程度增加)
霸凌形式
- 持續的吹毛求疵,在小事上挑剔,把微小的錯誤放大、扭曲。
- 總是批評並拒絕看見被霸凌者的貢獻或努力,也持續地否定被霸凌者的存在與價值。
- 總是試圖貶抑被霸凌者個人、職位、地位、價值與潛力。
- 在職場中被特別挑出來負面地另眼看待,孤立被霸凌者,對其特別苛刻,用各種小動作欺負被霸凌者。
- 以各種方式鼓動同事孤立被霸凌者、不讓被霸凌者參與重要事務或社交活動,把被霸凌者邊緣化,忽視、打壓排擠及冷凍被霸凌者。
- 在他人面前輕視或貶抑被霸凌者。
- 在私下或他人面前對被霸凌者咆哮、羞辱或威脅。
- 給被霸凌者過重的工作,或要其大材小用去做無聊的瑣事,甚至完全不給被霸凌者任何事做。
- 剽竊被霸凌者的工作成果或聲望。
- 讓被霸凌者的責任增加卻降低其權力或地位。
- 不准被霸凌者請假。
- 不准被霸凌者接受必要的訓練,導致其工作績效不佳。
- 給予被霸凌者不實際的工作目標,或當其正努力朝向目標時,卻給被霸凌者其他任務以阻礙其前進。
- 突然縮短交件期限,或故意不通知被霸凌者工作時限,害其誤了時限而遭到處分。
- 將被霸凌者所說或做的都加以扭曲與誤解。
- 用不是理由的理由且未加調查下,對被霸凌者犯下的輕微錯誤給予沈重處罰。
- 在未犯錯的情形下要求被霸凌者離職或退休。
統計數據
2007年的WBI-Zogby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有13%的員工遭受到職場霸凌,有24%的人表示過去曾遭受過霸凌;另外12%的人曾目睹過職場霸凌。且報告顯示,有將近一半(49%)的美國勞工曾遭受過霸凌,或是目睹過同事遭到霸凌。
2008年,Judy Fisher-Blando博士發表的關於攻擊行為的論文:工作場所霸凌對其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成效的影響。科學的研究確定了受到影響的員工,幾乎有75%的人曾遭受過霸凌或親眼目睹工作霸凌。
根據2010年國家健康訪談調查職業健康補編(英語: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Occupational Health Supplement) (NHIS-OHS)的調查,全國的勞工有8%的人曾在工作上遭到威脅、暴力或騷擾。
霸凌參與者之間的關係
根據Hoel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施暴者是主管,其次是同事,少部分比例的施暴者是下屬或客戶。 因此,職場霸凌參與者的主要關係大概可以表示為:
- 上司與下屬之間
- 同事之間
- 員工與客戶之間
- 組織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