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自療經歷:很多癌症患者本不該死!晚期癌症患者六年自療經歷
一個晚期癌症患者六年自療經歷:很多癌症患者本不該死!
橙子先生smile 2017-10-04 09:20
1
癌症晚期,正確選擇,猶有生機
癌症晚期,臨危不亂,正確選擇,猶有生機。
本人男性、今年50歲,因父母在較大的年齡生我,故自少體弱,且伴有長期便秘、時有便血。直至08年的某段時間,大便轉為近一個星期一次,後續伴隨潮熱(特別是下午傍晚時分、陣陣發熱如潮水般湧來難受非常)每逢入夜則轉為怕冷,口臭、屁多且臭、腹部脹痛欲死,腰痛如折(如折斷般的感受)且腰肌無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最令人吃驚的是,自己偶然用手壓向腹部深處時、竟觸及裡面有一個如煙盒般大少的硬快(中心處堅硬如石且有明顯的壓痛)其周邊組織實痛且涉及范圍較大。後到醫院檢查,為小腸系膜至後腰肌(主要為脊骨兩端)組織(厚度4-5cm)惡性廣泛增生,且已累及小腸、十二指腸、胰腺體、部分胃體底部,(所涉范圍約10*12cm)並已開始侵入雙腎。而且仍在不斷增生之中。
很明顯、已屬晚期,且不能手術(因涉及范圍較廣,更不能把連帶支撐體重的腹部至腰部的腰肌組織切除呀,否則、就會變成不能坐立的廢人)院方唯化療一法。又因所涉范圍較大、較硬,被告知需加大劑量及次數才可能有效。但問及可能達到何種效果及身體是否能承受時,院方說只能盡力而為。言外之意本人當然清楚,遲早一死,何須死後要妻兒負債生活。於是、決定放棄化療及醫院的一切治療,將希望寄托於中醫學的“保守療法”。
筆者注:——瘤核堅硬、廣泛擴散、身體虛弱——此種情形若做化療必屬九死一生(以其歷盡痛苦而獲一年半載的生存期,還不如早死早解脫)無數病例可證實,本人再三思量,最後未接受院方治療方案。而今證實,當時的選擇太正確了,否則、早就投胎去了。
2
自療過程,歷盡艱辛
自療過程,歷盡艱辛,曾經彷徨,終未放棄。
本人是一個醫學愛好者,業余時間喜歡潛心研究中醫學,特別是病後更是博覽群書,且自然專注於對腫瘤病因病理及治療方法的探索。
可惜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卻難以找到對腫瘤形成機制的本質性和系統性論述。病因病理難明,自然就不可能確立正確的治療法則、方案及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法。雖然現代某些中醫學者將腫瘤按西醫學的分類法(如胃癌、肝癌…..等)采用中醫學的“髒腑辯證”法則進行分類論述,提出相應的攻補兼備之法。
這種方法粗看似科學,但其實仍是未抓到本因的泛泛之談(例如:若瘤體已擴散至多處髒腑及組織該如何辯證治療?當實施補法時,究竟補什麼?陰陽氣血津何者為重?當補之不入時又是何因?當實施攻法軟化及消除瘤體時,就必涉及如何確認瘤體的病理產物,是凝痰?是宿食之積?是久積之瘀?是積毒?還是樣樣都有?)
實際治療難度極大,其結果往往只能概念用藥,就是含糊地應用大家都公認的“軟堅散結、健脾化痰、活血理氣、通經化瘀、清熱解毒、通便排毒、補益氣血……或加入各種蛇、蟲、蟻……等各種新、奇、特類藥物治療一一嘗試治療。
本人在初始的治療階段亦是大致如此,但由於本人始終嚴格按中醫學的辯證論治及脈症體征分析結果兼顧補益正氣的法則,按病情的實際情形組方治療,故初期效果亦可——三個月後自覺疼症基本消除(但觸及瘤體仍疼)潮熱止、瘤體周邊組織已覺開始軟化,但瘤體仍硬,大小不變(即基本能控制其生長)其它症狀如前。
為了追求療效(主要是想軟化及縮小瘤體)在湯劑的基礎上,本人結合自身的實際情形加減變化特制了硇砂丸(專治腹部腫瘤的古方藥丸)配合湯藥治療。如此用藥了半年後,雖覺瘤體周邊已基本軟化,但瘤核仍硬,總覺其大小還未改變,口臭、屁多、腹脹、等症狀仍如前。且自覺怕冷程度及腰痛如折的症狀增加(腰肌已經開始麻木)人感精神萎靡、踡臥嗜睡、倦怠乏力、體重下降了數斤,肌肉已覺萎縮,感到體內功能正在逐漸降低,生命亦將逐步走向終結。再三衡量之後,果斷停止了“硇砂丸” 的治療。但此時、人已漸迷惘,抗癌之道,究竟路在何方?
筆者注:——晚期體虛患者的腫瘤治療,千萬不能急躁,無視身體的承受力而欲加入副作用較大的消瘤藥物治療者【本人就是因心急而加入硇砂,一種帶腐蝕性的工業紅鹽——本草記載可蝕惡肉(即消惡瘤)配制要非常嚴謹,但其毒副作用仍比不上化療藥物】有違古醫學“虛虛之戒”的教訓,最終必因消瘤不成而反送性命。好在本人整個治療階段都注重對身體功能的調養,並能及時糾正所犯錯誤,否則、必將如其它晚期患者一樣走上不歸之路。——及早發覺,回頭是岸,又一次躲過了必然發生的“劫數”,幸運之神再次降臨。
3
偶讀古籍、感悟真諦、腫瘤之因、陽虛寒凝
求生是人類的本能,雖在心灰意冷之際,仍不間斷對腫瘤病因病理及治法的探求。一個偶然的機會,本人在書店中搜索到一本中醫古籍,裡面列舉了因陽氣虛引起的數十條症狀及所形成的病理機制。通過認真體會和深刻的思考,終於明白了“邪之所奏、其氣必虛”的千古哲理,並由此理解了“陽虛寒凝”的病理機制,這也是腫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腹部惡性腫瘤(包含良性腫瘤)是在人體髒器功能低下【腎脾胃陽虛】的前提條件下,再復合其它致病因素所產生的病理產物(食積、寒痰、瘀血——部分患者伴有毒積)逐漸(至少數年或以上才會生成)結聚(結聚的條件為寒凝——首先是陽虛部位的經脈和組織因內寒而慢慢結實成塊,其結果必致周邊的髒腑功能逐漸退化而產生各種病理產物,而且因功能退化而難於排出體外,最終被體內的寒氣凝結)而成瘤體——(實為因虛致實之病)若知其理,必知其正確治法(只是因病情的深淺,瘤體的大小、部位、堅硬程度、合並症狀的多寡和個體體質的好壞,及發病之時間長短……
治療有難易而已,總的來說,易者可愈、難者可控。
4
惡性腫瘤的病因病理和形成機制
01 疾病本因——體內陽氣(主要是腎陽之氣或腎脾胃三者之氣)虛衰到一定程度。
02 其他原因——經常食生冷物、難消化物、粘滯類食物、不潔類食物、熬夜、凶酒、經常服用破壞腎脾胃功能的藥物(如各種抗生素、激素類及清熱解毒類中藥)經常受寒、愛生氣、缺少運動及各種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等。
03 形成機制——當人體的陽氣低下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內寒之症(陽虛生內寒)此時的身體(特別在腹腰部)表現就是比常人怕冷,當腹腰部怕冷的症狀持續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後,並在各種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就會發生經脈(氣血運行的通道)因寒而凝結(寒凝經脈)的病理現象,而寒凝經脈的結果就是經脈內氣血不通並產生血瘀(寒凝血瘀)當某個部分的經脈產生寒凝血瘀時,該部分及周邊組織就會因缺少血氣的溫養而逐漸壞死(初期表現症狀為麻木,若在體內深處即難以發覺)最終將被體內寒氣凝結成塊。
這就猶如將一塊豬肉放入冰箱後就會因寒氣凝結變硬的原理一樣,這就是腹部腫瘤最主要的病理形成過程,凡是腹腰部可觸及的較實(時間長了就變硬)的組織部位其皮膚手感較冷的就是寒凝的證據。
04 腫瘤生於不同部位的原因——人體哪個部位陽氣不足就會在相應部位形成【邪之所奏、其氣必虛之理】
05 腎陽虛的腫瘤形成過程闡述——癌前病變的症狀和最終形成腹部腫瘤的病因病理機制
腎陽虛之人其骨亦冷(如果你是特別怕冷之人,摸摸自己的膝部就知道)如果脊骨亦寒,則脊骨周邊的腰肌組織就會發生寒凝。(中醫學稱之為貼骨疽——貼骨而生的腰肌硬疽,只要用手壓在脊骨的兩邊腰肌,如果感覺有壓痛和肌肉硬實及冷感或兼麻木的表現即是——此階段為癌前病變)此時若能及時治療(大補腎精及腎陽之氣及加入適量溫散寒凝之藥可標本兼治)則可避免其寒凝組織繼續加重和向周邊橫向擴展(若擴展至腎區即成腎瘤)及深處滲透。
若滲透至機體深處造成寒凝就會波及某些髒器及組織病變(哪些髒器組織的陽氣弱,該髒器組織就會因寒凝而形成結塊,這些結塊是形成瘤體的物質基礎,也是瘤體形成的核心物質簡稱瘤核)隨著時間的推移,結塊就會到處形成也就是到處擴散生長——擴散過程的速度與陽氣虛的程度及脾胃功能(即脾胃之氣)關系密切——這是因為其一:患者的脾胃功能越弱,就意味著能生成的營養物質和氣血越少,身體的所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體能就越差。
其二:脾胃功能越弱、吸收消化就越差且因此而產生食積和痰飲的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又因寒凝結塊和寒凝經脈之體會到處阻塞(主要阻塞在胃腸道…..)及腎氣功能低下而難於外排,其結果就會不斷被體內寒氣所凝結而生成膠結難解的食痰,最終形成能被各種方法檢查發覺的瘤體—這就是中醫學的“因虛致實”之理——也就是困擾了現代醫學界數百年的“腫瘤形成機制之謎”——其實、此病變機制早已隱含於歷代名家的零星著述之中,只是很少人將其與腫瘤之因關聯。
記得2011年,本人曾經幫一病人作檢查,發覺其貼骨疽已向深處滲透,並從其腹部正面深處觸及有組織已變實及壓痛,只是范圍不大,本人建議應立即治療,可惜其到醫院作檢查及CT掃描後並未發覺有什麼瘤體已生成。
(一般醫生不明白腫瘤的病因病理及形成機制和中早期症狀表現,如果未仔細觸及腹部深處的組織病變,或做CT掃描時未能探及其腹部深處的組織變性,又或者所探及的組織密度並未達到醫學上所界定的瘤體密度值而易被醫生忽視。例如:很多關心自己身體的人,每年都到醫院做各種檢查,但忽有一次,被告知生腫瘤且已到中晚期則是此理。)
其家屬認為本人危言聳聽,後不到一年,因腹腰部疼痛,結果再到醫院檢查為惡性小腸系膜腫瘤且已擴散到胃底區域(已涵括腰肌、小腸系膜、十二指腸、胰腺體,且已不能手術)。
始信本人所言不虛,幸運的是瘤體發覺之時整體已經開始硬實但未到較硬程度。更加幸運的是患者因本人對其申明利害關系而最終未選擇做放化療(本是體虛、化療數次後必重傷體內功能和氣血,就必致後續更加嚴重的擴散和增生等一系列問題而成必死之症,通常也就是在痛苦和爭扎中苟延一年半載而已)——但若身體較好者及遇上專業的中醫師作系統調理也可免一死,但仍會遺留各種難以修復的後遺症。
後經本人幫其治療近半年,結果瘤體周邊組織已基本軟化,只余最硬的瘤核。最後用溫補腎陽及調理脾胃功能之法調養約半年以完全控制瘤核再生長。
5
胃癌、胰腺癌等的形成機制闡述
其病理形成機制仍是在腎陽虛的先決條件下逐漸形成的(所不同者是寒凝結塊在不同部位,並產生各自不同的病理產物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如前所述,當腰肌寒凝繼續向體內深處滲透時:
若寒凝結塊於小腸肌膜的區域就會使小腸的運動變得困難(小腸肌膜組織寒凝,必致小腸運動功能低下)這時,食物在小腸的消化吸收和運行就會變得困難,這樣就必會經常產生食積和食痰之類的病理產物,其症狀先是右腹經常產生脹痛及放屁較多(用手觸壓就會感覺裡面實疼,嚴重的會硬疼)隨著時間的推移,脹痛就會波及整個腹部且令人難忍,這是因小腸裡面的食積和痰飲被寒氣所結,腸道阻塞較嚴重之故(此時、連放屁亦變得困難,患者脹痛欲死)——這就是小腸癌的形成過程。
同樣的——當寒凝組織波及到胰腺、胃體底部時,胃部的消化亦發生困難(胃底組織寒凝,必致胃體蠕動功能低下)這時,食物在胃體的消化將同樣變得困難,這樣、胃體亦必會經常產生食積和食痰之類的病理產物,其症狀先是上腹部經常產生脹痛(用手觸壓就會感覺裡面實疼,嚴重的亦會硬疼)嘔呃和口臭(食積、痰飲發酵產生的有毒胃氣上沖於口咽部位的結果)
當寒凝組織波及到婦女的子宮——亦即形成子宮癌,當然就會影響月經、排毒、生育與性生活…..等問題,除會產生疼痛,還有可能產生各種異常的分泌物。此病因較單純,亦不涉及復雜的病理產物,故相對容易治療。但會同時涉及肝經的病變,故需連帶治療。
6
病因既明、應對有策、治病求本、千古哲理
雖然瘤體形成的本因與生長擴散的機制已明了,但因本人體內的瘤體堅硬且大(涉及范圍較大)加之身體虛弱,自然不能強行消瘤。
一般藥物無法消除堅硬的瘤體,如強行長期用高度副作用的藥物消瘤,則身體的所有器官及氣血、組織特別是肝肺等嬌嫩之體必會同時受到消瘤藥物的嚴重摧殘,這是事實,亦是稍有常識之人都應可明白的道理,若強行,必定付出生命的代價,無數事實已證明了這個真理。
於是、本人干脆放棄了消瘤的念想,而是根據古人治病求本的法則采用大補腎陽脾胃之氣為主、結合化痰散結、溫寒散凝…..等方法繼續軟化周邊瘤體組織及控制瘤體的生長和盡可能延長自己的生命。
注:機體陽氣及脾胃功能恢復就不會再寒凝經脈和組織,也不會產生新的痰飲食積為寒氣所凝,瘤體自然就不會再生長和擴散。同時、當體內陽氣恢復到較高的水平時,瘤體的寒凝物質就會漸被溫散而排出體外,這就是癌症的自愈機制,亦是古人一直強調的治病求本之理,而脾胃功能恢復就可以從飲食中源源不斷地吸收營養物質以維持生命所需,自然就可讓生命延續。而今證實、當初選擇“帶瘤生存”這種實屬無奈又是唯一的方法是完全正確的。
為什麼病人做手術以後還會重新生長復發?為什麼做完放化療後癌細胞會擴散及聚集成新的瘤體?為什麼消瘤越快,人離死期卻越短?為什麼癌瘤消了,人卻死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呀!
7
癌症治療、須據實情、正確治療、可愈可控
01 對於早中期患者
如果瘤體不大(少於5cm者)未到結硬的程度(若是腹部腫瘤只要用手觸壓即知)且患者體質不會太弱者,無論其生在什麼地方,都可用一般的消瘤藥物(需要准確判斷形成瘤體的病理產物——如寒痰、食積、血瘀……等選用合適的消瘤藥物——病理產物的准確判斷有一定難度,拍片及提取物化驗均難以確定,需要專業且經驗豐富的中醫師經過嚴密的四診合參才可大致把握。)
02 對於中晚期患者
瘤體大於5cm以上,且瘤體已較硬者。此時、一般中藥就基本不能將瘤體消除而只能手術切除。但須在術後將瘤體周邊的經脈和通道及時疏通(這點非常重要,否則術後的殘存物質將難以排出而重新積聚,日後又會形成新的瘤體——只要用中藥疏通了就無須化療,只要不做化療就可長期生存)最後用中藥及營養物質調養好身體即瘤體永不再生。如因體虛較甚不能手術者,亦可用中藥以治本為主,治標為輔的方法獲得較長時間的少痛苦生存。
03 對於不能手術的晚期患者
若瘤體已擴散但擴散處未結硬者,仍可用中藥標本兼治,使擴散處的瘤體消除或軟化。最後剩余堅硬的原發處瘤體,就可通過治本之法控制其生長而獲得長時間的無明顯痛苦(僅表現不適,但不影響生活質量)生存(生存期長短全因個體氣血狀況及髒器功能而定,與殘存於體內的瘤核無關。據國外醫學界證實,部分老人死後的屍體經解剖發覺其體內生有瘤體,但因生前沒有明顯痛症而未被發覺就是最好的“與瘤共存”證據——也幸好未及時發覺,否則、必因過度治療而提早死亡)——本人就是屬於這個階段的患者,全因選擇正確並精通腫瘤控制之術而存活多年。
若瘤體已廣泛擴散且擴散處已結硬,並發症較多加上身體較虛弱和嚴重消瘦者,就只能用中藥保守治療,盡量減輕痛苦,只能如此。
04 癌症之痛,真的無藥可治嗎?
患者痛症之多,不可勝數,但只要找到了引起疼痛的原因,就一定有解除之法。如果精通古中醫學的辯因論治和辯證論治之術,又何愁疼症難除。眾所周知,癌痛主要表現為“阻塞型疼痛”並由“因虛致實”而起,只要找到因何而虛(陽虛、氣虛、陰虛、血虛)虛在何部(四診合參可知)實(阻塞)在何處和致實的病理物質(痰、瘀、食積、毒積、寒凝…..)是什麼,即可對因和對症下藥,只是治療的難道稍大,需要化解某些較為頑固的病理物質及最終治療其本因(各種虛症)才可以完全解除疼苦。——例如:若患者因陽氣虛衰而引起的寒凝型疼痛,只要用溫寒散凝、溫通經脈的藥物並根據其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加入引經藥物治療,即有較明顯的標本兼治的止疼作用。
筆者注:痛者不通,通者不痛。要治療痛症必須要了解痛因而准確用藥兼時時顧護患者的正氣,切不可概念性的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類藥物胡亂治療。
例如:因寒凝不通而痛者、溫散寒凝即可止痛,因燥澀不通而痛者、潤燥化瘀即可止痛,因血瘀熱滯不通而痛者、清熱化瘀即可止痛,因寒痺不通而痛者,散寒宣痺可止痛,因氣滯不通而痛者、理氣行血可止痛,因氣虛難行而痛者、補氣行血可止痛…….痛因不同、治法亦異。
否則、必因損耗了患者本已不足之氣血而致病情惡化。晚期患者的治療不容有失,一旦誤治或因心急而消瘤過度就沒有回頭路可走,這點要切記。
只可惜,時下治療各種痛症者,多數就只會用止痛藥臨時止痛,而過後依然,還會產生各種副作用,治病就真會這麼難嗎?——不明病因,已成時弊,中醫精華,蕩然無存,憐我患者,病不逢時,治療不效,費用奇高,病隨一生,窮死一世,仲景醫聖,怎可暝目?
05 疾病的復雜性和現狀的無耐。
相比前人,現代社會的人類疾病表現得非常復雜,這是因社會整體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變遷所致。
飲食環境在變:為了養活龐大的人口,各種速長劑、殺蟲劑、食品添加劑、轉基因食品……應運而生,無時不在威脅人類的健康——食物的生長周期短必致其本身營養不足,而各種xx劑的廣泛應用更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脅。
生存環境在變:大氣質量、水資源、各種異常的氣候環境、異常的微生物滋生。無時不在影響人類的健康。
生活態度在變:利欲熏心、生活壓力、情緒壓力……等比前人倍增。
生活方式在變:夜生活多,睡眠不足,色欲橫流,運動減少,吸毒酗酒,各種賭博……等。
治療方式在變:由於涉及的病因多樣,病機復雜,病理產物多且頑固,致很多病症難於找到真正的源頭原因(即使找到原因但病理產物多而繁雜依然難以治療)於是能控制者就盡量控制,不能控制亦無法治療者就只能不了了之。各種抗生素、激素、止痛藥、中藥的清熱解毒藥……等泛濫應用,致人體功能日漸低下。
8
明確病因,萬病可治
人體一切疾病之本因都在於陰陽失調
先解釋幾個重要的中醫學概念,概念既明即病因亦明,病因既明即病理亦明,病因病理明了,則治療法則可立,制方依據可憑。
陰陽概念
陰——是體內的津液類物質的統稱,也是構成血液的基礎物質,有濡潤各器官組織的作用。可分腎陰、脾陰、胃陰、肝陰、心陰、肺陰。
陰液不足【陰虛】——陰虛生內熱(或內火——火比熱的程度要高)、此熱因陰液不足而生(水不制火)故稱虛熱,補陰即愈——切記虛熱不能用清熱法治療(否則必越治越壞,一生難愈)必須要滋陰降火才可治療。當症狀消失後,就轉為益陰養血兼少補陽氣之藥(即善補陰者於陽氣中求陰之意)調養適當的時間,當體內之陰陽達到平衡即可徹底治愈,這樣就不會向各種慢性病方向發展。
陽——指蘊含人身的陽性之火(又稱命門之火、簡稱陽氣)具有溫熙人體、抵抗寒邪的作用,是產生人體生命動力之火,相對陰性物質而言、陽火是一種功能,也是產生功能之氣的主要來源,故習慣稱之為“陽氣”。可分腎陽、脾陽、胃陽、肝陰、心陽、肺陽。
陽氣不足【陽虛】——陽虛生內寒,寒是因陽氣不足而生,故補陽氣(補陽氣者亦要適當加入少量補精血之藥,即善補陽者於陰中求陽之意,其加入比例視患者的實際情形而定——須經脈症分析才可准確判斷)即內寒自消——注:腫瘤成因所以數百年讓人困惑不解就是因沒有弄清陰陽的病變機制。
氣——是體內的精血物質和陽性之火共同產生的功能之氣(亦即陰+陽產生功能之氣)它是維持人體各個器官和組織功能的動力之氣,具有推動血液和津液運行和統攝血液和津液在脈管中運行而不使其溢出脈外的作用。可分腎氣(下焦之氣)脾胃氣(中焦之氣——簡稱中氣)心肺氣(上焦之氣)人身處處有功能之氣。此氣弱即功能弱而百病生,此氣衰即功能衰而人易老,此氣足即功能好而病難生,此氣絕即人生滅。——氣有不足之分(氣虛)絕無氣盛之說(功能之氣,身體至寶,只有不足,絕無過盛,理解錯誤,必生禍害)“氣有余即是火”之說純屬謬論,“陰虛陽盛”之人才會生內熱(火)
精血——是維持器官和人體各組織功能的物質基礎。其中精藏於腎,來源於父母體受,是人體最寶貴的精華物質,人的一生都在不斷損耗,但可於後天得到補充,血能生精即是。
人體的“精血津氣”四者都可通過食物營養所化生,但必須依賴健全的脾胃功能才可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 故長期精血氣虛衰者,單純補精血不佳(功能不好、如何吸收,調好了脾胃腎功能即吃什麼都能補)而健脾補腎(補腎脾之氣,補氣即能生血)就會效果顯著。【注:各種慢性疾病之所以難以根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藥物影響了患者的脾胃腎功能之氣,讀者可以從一代醫聖張仲景的制方法則中體會——建議參閱《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詳盡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