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中苦苦追求的泵感真有必要嗎?對於訓練到底有什麼作用?
「在訓練中,你能找到最滿足的感覺就是肌肉膨脹的泵感了!」-阿諾德•施瓦辛格
正如阿諾德的評價,泵感是一種很愉快的訓練體驗,也是千千萬萬訓練者每次訓練中所苦苦追求的。
一、泵感其背後的機理是什麼?
當肌肉收縮對抗外界阻力時,身體增加了流向肌肉的血流量,富含用於肌肉發揮功能的養料。
與此同時,肌肉收縮限制了正在工作肌肉內的靜脈,限制了血液和代謝產物的流出。
因此,細胞間隙的液體濃度提高,導致部分血細胞進入肌肉,如此造成了肌肉腫脹,俗稱泵感。
簡而言之,肌肉腫脹必須要有持續的阻力、足夠的強度和較短的休息時間,這樣才會使得血液更多地流入肌肉而較少地流出。
二、但是這種肌肉腫脹有什麼好處嗎?它真的能為你帶來更快更多得肌肉生長嗎?
一項針對細胞內滲透性(細胞水合作用)改變的研究表明,在訓練中,血流量的增加,其實起著一種促進蛋白質合成的調節作用。
這意味著,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差意味著水分和細胞外的物質進入細胞,而這也恰恰可以促進更多的蛋白質合成,同時減少肌肉內蛋白質的分解。
Ⅱ型肌肉對於細胞水合作用更為敏感,而且Ⅱ型肌肉與Ⅰ型肌肉相比,有更大的生長潛力,這是泵感帶給訓練者的益處之一。
另一個研究則是針對的細胞結構本身,肌肉腫脹導致細胞膜劇烈形變,這增加了細胞破裂的危險。
而細胞為了生存會加強細胞的結構並且激活合成代謝的途徑,與mTor(作用主要是通過調節蛋白質的合成影響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相似,激活類似mTor的合成通路意味著肌肉生長的可能。
還有科學研究表明,增加的血流量提高了氨基酸轉運到靶細胞的效率,進一步提高了合成代謝。
從這些科學的研究中不難得出結論,肌肉腫脹確實是一種確保目標肌群得到充分刺激的信號,也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的一種狀態
三、如何實現肌肉腫脹(泵感)?
對目標肌肉要給予持續的壓力,讓血液更多地積聚在目標肌肉,選擇一些訓練可以給予你持續的壓力的訓練動作,比如夾胸器,而同樣是練胸部的啞鈴飛鳥,則壓力隨著合攏變得越來越小。
8-12次的重複範圍被認為是增肌最合適的範圍,這個範圍配合較重的重量,將會有效地保證訓練強度,較高的訓練強度也是促進泵感發生的必要條件。
同樣,遞減組和倒金字塔組也可以助你快速實現泵感,將組間休息時間縮短到小於30-45秒,會有助於維持你的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