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還能不能回頭?(劇場解析)

經過了一年的等待,《聲之形》在天朝也上映了。

票房上的表現,雖然不如先前和之後上映的《銀魂》、《刀劍神域》。

但,這部作品,不管是為內容本身,還是為給京阿尼補票,都推薦看一看。

那麼,在說《聲之形》之前,讓補娘先深呼吸一下。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作品裡展現出來的事情,我們可能每天都在迴避

如果要給《聲之形》加一些關聯詞,可能最容易被貼上的標籤是“校園霸凌”和“殘障人士”。這兩個詞語背後所包含的社會現象,不僅是在作品當中,更是在社會上,每天都發生的事情。我們可能是當事人,也可能是旁觀者。我們面對,或者迴避。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而《聲之形》也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誕生的。2008年,原作大今良時將45頁的短篇漫畫《聲之形》寄給《周刊少年magazine》,並獲得第80屆《周刊少年magazine》新人漫畫獎。本來《聲之形》已經確定要改為長篇連載,卻因為內容涉及殘障人士遭遇欺凌的情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不可能連載的漫畫。如果不是在《別冊少年magazine》班長朴鍾顕的堅持,以及講談社法務與全日本聾啞聯盟的多次商議下,如今的《聲之形》也無法與大家見面。由此,不難看出作品的內容對社會來說,是多麼敏感。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實際在看過劇場版,再補了漫畫版之後,補娘想給這部作品貼上的是“成長”、“溫情”、“諒解”、“包容”這樣的標籤。即便這部作品原本就自帶話題,但劇場版的上映讓更多人知道了它。129分鐘的片長對原作7卷的長度來說,依舊太短。監督對原作的情節必須要做出取捨。再加上原作的時間跨度又比較大,很多細節在劇場版實在很難體現。所以,我要貼上的這些標籤,也許只看過劇場版的諸君不會贊同。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沒關係,對《聲之形》的介紹,補娘會將劇場和漫畫分開來做解析。今天就從劇場開始。

這是一個從不理解到理解的故事

《聲之形》是以石田將也和西宮硝子這對少男少女為中心展開的。作品採用了插敘的方式,故事從成為高中生的將也和硝子的重逢開始。然後,時間推回到六年前,他們還是小學的時候。患有先天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作為轉學生來到了石田將也的班上。硝子的與眾不同引起了將也的興趣,經常調皮搗蛋的他,也不時對硝子做一些惡作劇。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一開始,班裡的大部分同學都盡量在接受硝子。時間一久,因為處處要關照硝子,大家明顯感到了一些不適應。班裡原來的節奏因為硝子而被打亂了。以將也為首的一群人,開始用各種方法欺負硝子。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事情演變得越來越嚴重,在校方介入了之後。始作俑者的將也當然被槍打出頭鳥,更戲劇化的是,隨後將也身份轉化也變成大家欺負的對象。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兩人的小學生涯在誤會中結束。小學之後一直獨來獨往的將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本來,他為了完成自殺前的儀式,而選擇去尋找硝子。卻也因為硝子的釋懷,而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隨著他們的和解,將也開始重新和小學時候的一些同學聯繫。希望大家可以對當年的事情同硝子和解。為此將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在這個過程中,硝子對將也也產生了情愫。可小時候的事情在他們心中都留下了很深的痕跡。這個過程並不順利,甚至讓硝子對自己的厭惡進一步加深。致使硝子最後想到了自殺。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幸好將也及時趕到,救了硝子一命。硝子雖然沒事了,將也卻掉下樓去,差點喪命。也以此為契機,硝子終於不再逆來順受,鼓起勇氣選擇自己面對過去。曾經沒有傳達的話語,相互之間不理解的人,終於相互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由於劇場版對原作情節的調整,補娘認為第一次看劇場版的時候,多少會覺得有些彆扭和模糊的地方。所以,劇場解析裡補娘只對劇情做簡單的介紹,具體的細節分析,我們留到漫畫解析篇中說。

鏡頭語言和BGM賦予了作品新生

京阿尼是業界良心代表之一,這個大家都知道。《聲之形》依舊保持了京阿尼一貫的高水準。全篇通過鏡頭的切換,配合BGM營造的氛圍,讓觀眾可以在主角視角和旁觀者視角之間自由切換。這是看漫畫時很難感受到的體驗。雖然對原作情節不免有所刪改,但是通過鏡頭的切換,更有助於觀眾站在人物的角度去看故事。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一開場一分半鐘左右的OP,鏡頭從高中時期切換到了將也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在漫畫中對硝子轉學前,將也的生活有比較詳細的描寫。在劇場版中抽掉了所有對白,留下了主要事件的鏡頭。雖然我覺得這增加了觀眾去理解人物的難度。但相應的,劇場版通過輕搖滾風的歡快音樂,表現出將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調皮的個性。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而在BGM和鏡頭的配合上,還有一個對比鮮明的地方,就是在硝子受欺負和將也受欺負時,BGM的所營造的不同氣氛。在硝子受欺負的時候,大家可以聽到,BGM是非常輕鬆歡快的,而在將也受欺負的時候BGM明顯沉了下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安排?我想這是從聽覺上的“主角視角”。硝子受欺負時,BGM之所以歡快,展現的是將也欺負硝子時歡快的心情。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他顯然樂在其中,絲毫不覺得自己在做壞事。而當身份轉換,將也自己變成了被欺凌者時,他才知道受欺負是什麼感受,這時沉重的BGM是將也內心的苦悶。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作品當中,像這樣利用BGM和鏡頭視角的配合來展現人物心理的地方還有很多。這些細節的處理,不僅體現了監督對作品的理解,還通過很巧妙的方式,讓觀眾很容易有代入感。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情節刪減導致的人物描繪上的單薄。

學會去傾聽

最後,我想講一下,將也從最初摀住耳朵拒絕周圍的一切,到最後放下雙手去傾聽大家的聲音這種對比。這是一個從自我束縛到解放自我的過程。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一直以為《聲之形》的重點應該在“聲”,其實它要講述的是“形”。我想,聲之形也就是心之形,聲音代表的是語言,形狀代表的是心靈。硝子是天生就聽不見的人,她的內心是那麼渴望自己能聽到。而將也是自己摀住耳朵的人,當一個拒絕所有人時,他健全的耳朵也會失去意義。正如作者所說,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難度”。

聲之形:我們從哪裡開始做錯了? 還能不能回頭? (劇場解析)

或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隔閡,都是從誤解開始,霸凌和歧視都是它相應的現象。我們之所以需要語言,就是為了完成心靈的溝通。我想著才是《聲之形》要表達的東西。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