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50塊錢的午餐,網友:日本在培養公民,我們在培養公主
日本在培養公民,
我們在培養公主。
最近Youtube上的一段視頻火了,
8分鐘視頻,1300多萬次觀看,1萬多條評論,
記錄了日本一所普通小學的一頓日常午餐。
拍攝視頻的,
是個住在紐約的日本女人,
當她去孩子的學校參觀時,
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午餐大量浪費,
桌上一片狼藉,
地板上零散着垃圾。
身為環境學家件兼紀錄片導演,
她實在不能忍受,
回到日本,她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
名為《日本的學校午餐》,
本想震懾紐約學校的領導,
沒想到卻讓這樣的午餐方式爆紅網絡。
視頻完整的講述了午餐的45分鐘,
而這45分鐘絕不是吃飯那麼簡單的。
學校的校長表示: 這45分鐘的午餐時間,同樣也是學習時間,跟他們的數學課或是閱讀課沒有什麼不同。
導演跟着一位名為Yui的五年級學生,
來到日本琦玉的一所小學,
學校是提供營養午餐的,
可Yui依舊帶着便當盒,
盒子裡裝了些什麼?
答案是: 餐墊、環保筷。
以及整套的衛生用品,牙刷手帕等。
學生們開始了上午的課程,
學校的中心廚房,
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日本,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
要高於普通餐廳,
裡面的廚師們也個個都全副武裝。
(工作服一塵不染,口罩、帽子齊全)
學校一共682個學生,
加上老師和教職人員,
5個廚師要在三小時內,
做出720份食物,
保持新鮮的同時,也要顧好分量,
每天也是不小的挑戰。
今天主做炸魚梨汁,
廚師往做好的炸魚上澆上梨汁,
便成了學生們都喜歡的菜品。
然而和好的這鍋土豆泥,
讓導演大吃一驚,
學校有自己的小農場,
這些土豆居然是六年級學生親手種出來的。
這絕不是一間學校的特例,
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的鼓勵做法,
學生親自下田耕種,
才能直接體會到食物的可貴,
只要有條件的學校都會如此實施,
珍惜從懂得辛苦開始。
(有些學校還有果園)
下課鈴準時在12:25響起,
不同於中國孩子衝出教室飛奔食堂,
他們說說笑笑,
攤開午餐盒裡的餐墊和餐具,
直接把教室當做食堂。
而這份從容的背後,
另有一群人忙碌着,
他們就是今天的午餐值日生,
全班所有的餐食都由他們拿回來。
只是在取午餐之前,
也要做好武裝,
系上白圍裙,戴好口罩、餐帽,
再把多餘的頭髮塞進帽子裡,
一群值日生站成一溜,
等着拿小本子的人一一詢問,
「有沒有腹瀉、咳嗽或流鼻涕?
還有沒有認真洗手?」
確認無誤之後,
還要消毒水洗手,
才能跟着跟着班主任去取餐。
臨走之前,
孩子們會向廚師們鞠躬,
並大聲致謝:「我們是5年級2班的學生,
謝謝給我們烹製美味的食物。」
飯菜終於回到了教室,
值日生平均分配牛奶、吃食,
其他學生只要坐等開飯就好,
但是開飯之前,
還要等老師講解食物來源。
「今年6年級同學為我們種了土豆,
來年3月輪到我們,
7月就能吃到我們種的土豆了。」
孩子們聽了一陣歡呼。
在對值日生的感激中,
班主任宣布:開飯啦!
秉承「食不言」的精神,
大家都專注眼前的食物,
老師也跟着一起吃。
每天都多出來一點食物,
給飯量大的同學,
想吃的出來猜拳,
決定誰能吃到,誰吃什麼。
「耶!魚是我的了。」
猜拳贏了的小男生高興地跳起來,
對這種方式「贏來」的食物簡直是意外之喜。
吃完第一件事便是拆牛奶盒!
拆開,攤平,回收之道從小學起。
值日生收集大家拆開的牛奶盒,
清洗乾淨之後,還要曬乾,
第二天再送去學校的回收站。
第二件事便是刷牙,
老師和學生都不能偷懶。
值日的孩子,
會把大家吃得乾乾淨淨的餐具,
整理好,在運回廚房。
其他同學也不會閒着,
他們很自然地走到各自的崗位上開始打掃,
強烈的歸屬感讓他們十分賣力,
彼此間的配合也早有默契。
用過的圍裙帽子,
值日生還要帶回家洗乾淨,
方便第二天值日的同學。
這一切,都在45分鐘之內完成,
不僅吃到了美味的午餐,
還參與了整個過程,
在勞動與合作中,
培養起最初的責任感,
孩子們也都樂在其中。
家長每月只交3000~4000日元
(約200人民幣)的材料費,
人事及其他費用,全由政府承擔,
到了貧困地區,
連材料費也免了。
(中心廚房)
不僅如此,日本法律規定,
學校只要滿600人,
就必須聘請營養師,
在大熱的日劇《Chef~三星營養午餐~》中,
對午餐的營養標準就近乎苛刻,
甚至連鹽分都規定好了,
這也是日本世界最低肥胖率的原因吧。
衛生標準幾乎是潔癖的標準,
廚房乾淨明亮只是最基本的,
食物要排除過敏原,
每天的午餐要留樣保存,然後統一抽查,
第三方的衛生評估機構,
每年還會進行2~3次的徹底抽查,
期間不定期小抽查不計。
這標準也是無敵了。
反觀世界其他地區,
營養師的高配暫且不提,
單就浪費而言,
一個國家每年浪費的食材就超過1100萬噸,
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
有人看罷視頻後感嘆,
「對日本的感情很矛盾,
但看完這個視頻之後不得不說,
日本在培養公民,
我們卻在培養公主。」
成長不僅限於分數,
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
對每一次責任都勇於擔當,
對每一次感恩都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