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上班族今年一定要改掉的工作壞習慣」,成功改掉一半就會離升職加薪不遠了!
找出阻礙自己成長的缺點吧!
每到新的一年,大家都會對自己未來的生活或工作規劃有新的期許,希望可以在新一年的開始做些不同的事情,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包含改進原本的壞習慣。有幾件事情可能你一直以來都照原本的方式做,卻沒意識到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這篇文章中指出的13個工作上的壞習慣,若能改善將會幫助你的生活與工作都更加有效率。
▼想要在工作中提高生產力,讓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關鍵。
▼1. 太積極瀏覽網路資訊。目前網路資源取得容易,所以隨時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問題的解答,就算是突然想到的隨機問題也是一樣。所以把正好浮現腦中的點子立刻寫下來會是一個更好的方式,就算你正在工作,事後也可以看著紀錄去找問題的答案。
▼2. 一次做多件工作。雖然大部份人自認為可以多工運作,但根據科學統計,幾乎只有2%的人可以有效率地同時完成不同工作。所以這其實是個壞習慣,會降低我們對每個工作的專注力,反而使生產力降低。
▼3. 整天檢查電子郵件。由於網路方便,每天都會不停檢視電子郵件,但其實這個動作會讓你損失大約25分鐘的時間,而且還會讓思路變得愚鈍。策略顧問建議,當執行重要工作時,最好關閉電子郵件或是關閉手機30分鐘。
▼4. 道德許可效應(Moral licensing)。無論是針對減肥、運動或工作計畫,最困難的事情就是,當你完成一件辛苦的任務後,會想要犒賞自己的心態,這就稱為「道德許可效應」,這種心理會阻止大部份人自我成長的計畫。所以必須轉換心態,把這些工作、計畫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 把最重要的工作放在一天中的後段來做。大部份人會把簡單的工作先完成,困難的工作延遲,這其實不是個好習慣,而且有時候還導致重要的工作做不好。根據研究顯示,人們到了時間越晚時,完成工作的意志力越高,所以把重要的工作擺在一天的開始才是最好的。
▼6. 開太多會議。臨時會議是降低生產力最主要的原因,既然有電子郵件、通訊軟體、線上聊天功能等等,最好還是把會議用在介紹或重要的討論才會更有效率。專家建議,要是沒有清楚的議程或開會時間,最好不要輕易加入會議討論,而且開會時間最好還能比原本規劃的快一半會更好。
▼7. 坐著一整天。業務顧問和書籍「The New How: Creating Business Solutions Through Collaborative Strategy Paperback」的作者提出他們幫助許多公司成功發展的方法就是「行動會議」。與其坐著喝咖啡、開著亮燈開會,還不如走動討論,新鮮空氣會幫你得到新的思路,也會有全新的想法。
▼8. 按下鬧鐘的「打盹」按鈕。在早上按下打盹按鈕,會讓你以為可以再多睡一下,但事實上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當一起床後,你的內分泌系統開始釋放荷爾蒙的警覺性,回去睡覺等於是讓過程被緩慢。除此之外,多出的那幾分鐘無法給你的身體足夠時間休息或是達到深沈睡眠。這並不代表你必須減少睡眠時間,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你的生產力、幸福感、聰明的決策,還可以得到更多的好點子。在固定的時間睡眠就是最好的方式。
▼9. 沒設定事情的優先順序。有的人認為設定許多目標就是達到成功最好的方式,要是其中一個目標失敗了,至少還有其他的任務可以平衡,然而這個方式只會讓效率降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 )的司機無法達到人生目標,於是他請他列出25件死前想完成的事,接著並不是列出完成的步驟,而是幫司機挑其中的五件他認為最重要的事來做。
▼10. 過度計畫。許多具有野心、規劃的人試圖把生產力提升到最高,所以熱切規劃一天中的每個小時,然而事情總是很難按照計畫走,許多預期之外的事情就會讓規劃白費。所以最好的方式可能是以每天的4-5個小時為規劃單位,這樣才能保有彈性。
▼11. 計畫之下的任務。必須要靠規劃才能達成長期目標,然而進行到一半的計畫,在過程中重新規劃會花掉許多時間,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與其如此,不如先決定想要的結果如何,擬出大概的步驟,當執行到一半時,再從中微調即可。
▼12. 把手機放在床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電等的LED螢幕發出的藍光,根據研究顯示,會損害視力、抑制褪黑激素生產,這種激素會調節睡眠週期,如果激素降低會讓人容易患上憂鬱症。
▼13. 完美主義。要求完美是造成事情進度拖延的主因。克服拖延症,唯一方法就是放棄完美主義,不需要專注在不必要的細節,而是快速讓工作上手才是重點。
許多人在工作上很認真,也很要求完美,這些特質可以幫助他們成功,然而有時候卻意外地成為絆腳石,這篇文章提到的工作缺點,相信會引起不少人的共鳴,也可以當作提醒自己工作上提升效率的警惕。快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看看大家是不是也在工作時犯了這些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