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生的營養午餐竟吸引1600萬人觀看,原來他們對「這」的教育是從小學起!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

還記得Youtube上,日本一部8分鐘的影片火爆了全網,點擊量1600萬+,超過8萬點讚、一萬評論。

日本小學生的50塊午餐,引發人們對於教育的深思。

然而,影片的拍攝者是一位住在紐約的日本女士,身為環境學家兼紀錄片導演的她,拍攝了這個短紀錄片《日本的學校午餐》。

本只想以此讓紐約的孩子們懂得珍惜食物的必要性,卻不料引發全球人民的深思……

 

校長說道:45分鐘的午餐時間也是接受教育的時間,就像學習數學或者閱讀一樣。

影片的開頭,是從一名叫Yui的五年級學生開始敘述的,縱然在學校提供營養午餐的情況下,可Yui依舊帶著一個便當盒……正是她在書包外掛的那個袋子。

而袋子裡的便當盒,並不是裝的便當,而是午餐用具,桌布、環保筷子、刷牙用具、手帕……這些都是Yui每天上學必帶的。

要知道,日本素有「食育」的教育傳統,從幼兒時期就注重孩子對食物、飲食的文化教育。

而且,日本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要高於普通餐廳,廚師們更像是「全副武裝」般一絲不苟的對待食物。

不僅如此,日本法律還規定,如果學校人數達到600人以上,就要配備專職營養師,營養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負責營養知識和衛生知識教育。   

在食教上,他們的態度近乎苛刻。

學校還會把午餐食譜讓家長帶回家,詳細說明每頓午餐的營養成分,家長能更好地準備早晚餐食物,保障孩子營養均衡。

很多學校還會每學期邀請家長到學校吃午餐,對午餐打分、提建議。

無論是食物營養搭配,還是廚師師資要求,都是秉著最嚴謹的態度。

廚房要乾淨寬敞明亮;

食譜也要排除含過敏源的食材;

每頓午餐都要留樣,在零下20℃保留2周備查;

第三方機構會每年進行2~3次徹底檢查,還有不定期抽查。

為了保證飯食新鮮,5個廚師還得在3個小時內做出720份飯菜。保持新鮮的同時,也要顧好分量,想必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吧。

根據孩子身體成長需要,以及口味偏好,廚師正在做一道「炸魚澆梨汁」,把梨汁澆在炸好的魚塊上,孩子們很是歡喜。

還有孩子們喜歡的馬鈴薯泥,又十分便於實用,還很綠色,因為馬鈴薯這個食材正是從學校農場裡獲取的。

廚師們做好飯菜後,就會把飯菜分好放在餐車上。

每個班都有自己的餐車,餐車上標著各班名稱。上面一層是飯菜、餐盤和碗,下面一層是牛奶和蔬菜湯。

接下來就班級值日生來分發餐食了,當然值班同學的衛生也得到位,繫上潔白的圍裙,戴好口罩、餐帽,而且頭髮需盡可能都扎進帽子裡。

然後,一名同學會拿著單子詢問:有沒有腹瀉、咳嗽或流鼻涕?還有沒有認真洗手?確認無誤後,孩子們還要在手上噴下消毒液,導師領著,去取餐。

臨走之前,孩子們會向廚師們鞠躬,並大聲致謝:「我們是5年級2班的學生,謝謝給我們烹製美味的食物。」

等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值班同學就會平均分配牛奶、麵包、打菜、盛湯。整個過程有序且規範。

在用餐前孩子們,就會穿上一早就準備好的白圍裙、帽子和口罩,然後在課室的課桌上鋪上了自己的桌布和餐具,準備就餐。

「食不語」這也是就餐的基本禮節,用餐時孩子們在座位上吃著食物,沒有太多嘰嘰喳喳。

如此同時,導師也要和同學們一起吃午餐,不僅可以照顧孩子們,也經常結合食物講解種植、烹飪、風俗等方面的知識,讓同學在就餐中增長知識,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學校有自己的小農場,這些馬鈴薯就是六年級學生親手種出來的。

班導對孩子們說:「今年6年級同學為我們種了馬鈴薯,來年3月輪到我們,7月就能吃到我們種的馬鈴薯了。」孩子們聽了一陣歡呼。

而且,這絕不是一間學校的特例,這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的做法,不僅是學生自己種植食材,方方面面都細緻無比,讓他們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

為了秉持節約珍惜食物的理念,每次剩下的食物由孩子自己處理,當然絕不會允許隨意浪費。

石頭剪刀布,決定歸屬。一個孩,贏得了那份魚,高興地躍了起來。也算是一個樂趣,孩子也很願意去參與。

學校還特意在走廊內設立今日午餐展板,孩子們能從午餐中了解如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營養元素知識。

學校還會定期向同學們發營養午餐問卷,根據學生們的意見,重新制定營養午餐菜單。

無論是營養知識還是垃圾分類,孩子們都親身體驗,從細節中培養良好的習慣。

孩子吃完飯的第一件事就是拆牛奶盒!拆開,攤平,值日生則是收集大家拆開的牛奶盒。

收集後,值日生們負責清洗乾淨,再拿到教室外陽台晾乾,第二天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其他值日的孩子,會把大家吃得乾乾淨淨的餐具,整理好,再運回廚房。

而且飯吃完後,所有孩子、老師都需要刷牙,容不得馬虎。

當然,除了值日生當天會較忙些,而其他同學也沒閒著,他們很自然地走到各自的崗位上開始打掃,用過的圍裙帽子,值日生還要帶回家洗乾淨,方便第二天值日的同學。

下午13:10,就是每天的打掃時間。

同學們各司其職,共同勞作。教室、樓梯、老師辦公室、洗漱間……掃的掃,擦的擦,配合得有條不紊。

即使被如此嚴格要求,可孩子們不亦樂乎:We love it!

如此良心午餐,家長每月只需交3000-4000日元(約200人民幣)的材料費,人事及其他費用,全由政府承擔, 到了貧困地區,連材料費也免了。

中心廚房一角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並不是喊口號而已,面對國人每年的浪費狀態,我們當反思。

對岸每年浪費的食材超過1100萬噸,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

然而,在一些偏遠鄉村,孩子們連一口熱飯可能都很難保證。

其實,針谷小學這頓「震撼」的午餐,是日本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裡。

1899年私立忠愛小學校的午餐:飯糰、鹽煎鮭魚、漬菜

1947年食譜:牛奶、燉番茄

1952年食譜:麵包、牛奶、炸魚、沙拉、果醬

1969年食譜:義大利麵、牛奶、沙拉、布丁

1977年食譜:咖哩米飯、牛奶、水果(香蕉)、速醃小鹹菜、湯

正是嚴抓食育,日本人平均身高在戰後增加了近10公分,達到171.7cm,排名全球第29,高於中國(168.2cm,列32)。

不僅如此,日本肥胖率只有4%左右,全球最低,日本人的壽命連續20年世界第一。

食育,不單單是國家社會福利重要內容,也是國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感以及對待食物的敬畏心。

我們總是強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知這「起跑線」不止是知識,或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良好習慣以及這些習慣背後的價值理念。

教育當從本心出發,知識的補給固然重要,人格的培養亦不容忽視。

比起華而不實的光鮮名頭,由內而外的品德及學識教養,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經過授權請勿轉載,看更多文章請到 ptt01.c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