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風華絕代,最絕世的容顏
她是《阿飛正傳》中含蓄、果決的售票員蘇麗珍,是《阮玲玉》中因愛痴狂的影星阮玲玉,是《新龍門客棧》中潑辣卻不失嫵媚的客棧老板娘金鑲玉,是《東邪西毒》中為愛凋謝的女子,是《青蛇》中妖嬈魅惑的蛇妖小青,是《迷離劫》中的Herself,《甜蜜蜜》中的李翹,是《花樣年華》中高貴、優雅的蘇麗珍。
同時,她還是音樂人,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4座金馬影後,5座金像影後,以及華語電影屆唯一一位戛納影後。十年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十年後成為奧斯卡金像獎評委會成員,擁有奧斯卡獎評獎投票權。
今天9月20日,是張曼玉53歲的生日。1964年出生的她,從小在英國長大,直到18歲那年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才逐漸走上了影壇,開啟了一個“風華絕代”的曼式時代。
將近三十年的影壇生活,她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傳奇與經典。盡管在事業上一帆風順,但在感情方面,卻是頗為坎坷,但即便屢愛屢敗,她還是那個敢愛敢恨、為愛痴狂的女子,為愛不顧一切。
如今張曼玉已甚少出現在熒幕前,但對於她的故事,她的容顏,曼妙的身姿,優雅的紅唇,那個率性真實的女神,我們依舊印象深刻。
2000年,王家衛邀請張曼玉出演電影《花樣年華》 ,與梁朝偉飾演一對相愛卻未能走到一起的情人。這部把“曖昧”刻畫到極致的文藝片,是那般韻味十足,驚心動魄,舉手投足,來言去語,燈明火暗,人聚人散。
影片的畫面,一幀一幀的都是細致經典,男神和女神的最佳絕配,旗袍與容顏的互相纏繞,以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敘述模式,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即使不看劇情,不聽聲音,光盯著這兩張絕世面孔,就足以成為經典佳作。
不斷變化的旗袍,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暗示著時間的變化,還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黯淡的畫面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隱喻效果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影片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從而間接深化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美人如玉,旗袍如畫。作為國袍,旗袍的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它的內斂和深刻,它婉約地勾勒出女性的身體曲線,將含蓄與性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當身著旗袍的女子裊裊婷婷地向我們走來時,微風雨露傾,挪步暗生香。
似乎旗袍就是為張曼玉設計的一般,不管哪種旗袍,何種顏色,何種款式,穿上張曼玉身上,絕對合適,別有一番韻味。有人說張曼玉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穿旗袍最漂亮的女子,沒有之一。
張曼玉不僅是旗袍中的女皇,在古裝戲、現代戲中,不管是了了青衣,還是職業女裝,張曼玉都是順手拈來,驚豔四座。
但絕不是一個人的美麗,就可以有如此成就與光環的。
在三十年的演戲生涯中,張曼玉從初入影壇,到嶄露頭角,再到榮耀加身,花了十年時間。這期間,她演了大大小小幾十部電影、電視劇,與梁朝偉、郭富城、周星馳、成龍等大明星搭檔演戲,也是在這期間,張曼玉逐漸成長、進步,用實力征服了所有人,從花瓶升級為花冠。
在沉靜了兩年之後,1996年的張曼玉重返影壇並開始走向國際。她的電影逐漸走向世界,個人形象也被國際所知曉,拿獎拿到手軟,登上各大雜志封面,並在2004年達到了人生巔峰 —— 成為首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也在這時,張曼玉選擇了退出舞台,正式告別影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應該是最不應該退出舞台的時候,張曼玉卻沒有絲毫的留戀。她並沒有沉醉於榮耀中,而是另辟蹊徑,尋找自己的樂趣,跟隨獨立音樂人學習搖滾樂。也是在之後大家所看見的,再次回歸舞台的張曼玉已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搖滾女青年。
固然此時的張曼玉已容顏漸去,沒了年輕時的風華絕貌,但她的內心卻越來越成熟,早已看淡了一切,對於事業如此,對於愛情也是。正如在《十二道鋒味》中看到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滿含青春活力的樣子,已成為了張曼玉如今的生活狀態。
此時的張曼玉,已年逾五十。
兜兜轉轉了這麼多年,張曼玉至今仍然沒有找到人生的歸宿。但這並不影響她的生活,也並不妨礙她繼續追求愛情。她在幾十年前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知道了如何優雅、美麗的生活下去。即便如今慢慢老去,張曼玉一樣生活的很好,為事業,為公益,為家人,也為了自己,隱藏在人群裡,鮮麗自在的行走著。
正如張曼玉說的一樣:“當我遇到另一個讓我心動的人,之前那個我會忘記得一干二淨。我的愛情秘笈就是把每一段愛情都享受到盡。”
享受當下,做好自己。這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