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澡挫下來的白條是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洗澡搓出的“泥”就是附著的灰塵,因此只要能搓出泥,就代表著身上“髒”! 於是每次洗澡總是卯足力氣搓,甚至搓到皮膚發紅、變疼。殊不知這種行為你是在傷身!

每天都搓,依舊會有“泥”!

有人會發現,即便每天洗澡,甚至一天都沒出門,但每天還是能或多或少的搓出一些灰白灰白“泥”,其實,每天都搓,依舊會有“泥”!

那洗澡搓出的“泥”到底是啥?

搓出的“泥”中有皮屑、油脂、汗、灰塵四大主要成分。

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和皮膚呼吸的分泌物(油脂、汗水等)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即使每天洗澡將皮膚上附著的這些東西都搓干淨了,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生生不息。

不管你動不動,你其實都會出汗,只是有時我們不能清晰感知罷了。特別是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而人生活在空氣的環繞中,裸露的皮膚沾染到空氣的灰塵,再正常不過了。因此,每天洗澡幾乎都能搓出泥。

用力搓才干淨?其實很傷身!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反復使勁搓澡會過度地消除人體表面看似很髒的保護層,最終對保護膜形成破壞。

皮膚保護膜遭到破壞,皮膚的免疫力自然會降低,抵御微生物侵襲能力也會隨之降低,於是可能會導致肌膚敏感,出現紅血絲。同時還可能會加劇皮膚干燥,甚至誘發瘙癢症等。

搓澡不過頭的訣竅

很簡單,洗後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說明搓洗過度了。

別“攢著洗,用力搓”,及時清除皮膚上附著的排洩物和灰塵,脖子、耳後、腋下、手腳關節處等平時流汗較多但又不易常清洗的部位重點搓一下即可,但用澡巾搓澡特別要注意力度,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為准。

這樣洗澡才健康

▪ 夏天一般每天沖洗1次即可。油脂分泌旺盛或出汗較多者可多沖洗幾次。

▪ 洗澡時間別超20分鐘,水溫以30℃~45℃為宜。

▪ 正常洗澡次序應是:洗臉→洗澡→洗頭。

▪ 血壓過低時、酒後、飽餐後或飢餓時均不宜立即洗澡。

▪ 老人洗澡前最好做5分鐘熱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腳等。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