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風雲的台灣綜藝,為何走向沒落?
現如今的內地綜藝可謂是百花齊放,歌唱類、競技類秀、喜劇類……,可謂是層出不窮。大卡司、大製作的真人秀更是讓觀眾們目不接暇。當大陸綜藝風生水起的時候,你是否還記得已經沒落的台灣綜藝。它們曾經是大陸綜藝節目的老師,也曾叱咤風雲,為何走向了今日的落寞呢?
ADVERTISEMENT
說起台灣的綜藝節目,在年輕觀眾的記憶中恐怕只有《康熙來了》這一檔。可是這檔舉辦了12年,陪伴無數人走過青春時代的綜藝節目在去年也停播了。其實在八、九十年代,台灣節目處在絕對的黃金時期。那時誕生了很多金牌主持人,比如張非、吳宗憲、胡瓜等,甚至連很多演員、歌手都可以做綜藝節目主持人。當時的王牌綜藝節目《玫瑰之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都非常火爆。這些綜藝節目甚至一度成為大陸綜藝的模仿對象。
ADVERTISEMENT
然而,90年代後期,台灣出台了一項政策,那就是將電視台的牌照審批放開。從前的台灣電視台只有三家,中視、華視、台視。這項政策出台以後台灣一下子湧現出上百家電視台。而這麼多家電視台對於台灣這麼小的市場來說確實是太多了。為了競爭有限的廣告資源,各家電視台紛紛出大招,難免就出現了惡性競爭。很多電視節目就以低成本製作為主,根本不考慮觀眾的感受。
在從前三家電視台的情況下,綜藝節目的製作費用可以基本保障,加上製作人層出不窮的創意,節目自然好看。但如今,上百家電視台將市場、資金攤薄了,即便是製作人有再好的創意,也沒有資金來實施,節目的質量就更談不上了。因為費用的欠缺,台灣綜藝多為小成本的談話類節目,沒錢請大明星,就找一堆十八線小咖來加入。試想,誰會想看這樣的綜藝節目?
ADVERTISEMENT
而大陸綜藝節目的崛起也讓台灣的綜藝製作人看到了新的機會,大量的台灣主持人、歌手、演員來到內地參加綜藝節目。獲得的收入要比台灣豐厚的多,所以台灣本土的優秀電視製作人已經被大陸挖走了許多。歐弟、吳宗憲、阿雅等人現在已經將大陸作為主戰場,各種綜藝接到手軟,收入也是水漲船高。資金欠缺、人才流失,這樣境遇下的台灣綜藝怎麼可能不垮掉。
大陸綜藝節目因為有強大資金的支持,有大量優秀工作人員的製作,所以質量非常高,反過來對台灣綜藝進行了不小的衝擊。《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在台灣非常火爆。我是歌手在台灣的電視台播出時,收視率立刻壓倒了黃金節目《康熙來了》。而台灣的年輕人也可以通過網絡來觀看大陸的綜藝節目。
ADVERTISEMENT
台灣綜藝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今後的路高怎麼走,台灣的電視人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