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男女都剃平頭,禁止員工戀愛、玩手機,全年只休10天,這間只有34人的公司,居然年收13個億!

他在日本是培養匠人的匠人。他獨到的育人理念和「不近人情」的學徒制,正在影響著日本商界。連稻盛和夫都對他的育人方法由衷盛讚!

每年3月底,正值日本櫻花開放時節。

有一批新學徒(研修生)會進入秋山木工會社。他們中年紀小的僅18歲,最大的也就20歲,所有學徒都要穿上白襯衫加黑色或灰色套裝。即使女孩子,也要接受剃光頭的規定,無一例外。

這些未經世故的年輕人,要在這裡開啟長達八年的學徒生涯,過24小時集體生活,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不能上網,四年間不得談戀愛。一年中只有兩次可以回家,平日與父母只能書信往來……工作、生活如苦行僧般寡慾嚴苛。

這些棱角分明的「規矩」,是今年74歲高齡、在日本名氣響噹噹的秋山木工創始人兼總裁,秋山利輝早年為年輕稚氣的學徒們立下的。

在他此前所著的《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條法則》一書中,記錄了「不近人情」甚至「反人性」的種種條例。 他「獨創」的學佳制育人方法,在日本如雷貫耳,但也有人質疑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否與時代進步相悖?

然而,在他經營企業的45年來,正是憑藉著這套不近人情的育人方法,培養出了60名職業工匠。其中多人在每年一度的「日本全國技能大賽(工匠競技大賽)上獲獎,三年前秋山弟子甚至囊獲了金、銀、銅的所有獎牌。

現在,秋山利輝被稱為日本「匠人中的匠人」。他27歲時創辦的秋山木工會社,如今成為培育一流「匠人」的「黃浦軍校」,他培養出來的徒弟活躍在木工行業的知名大企業中。

連稻盛和夫也由衷盛讚:「秋山木工依然保留著日本江戶時代的日式工作方法,這是一種通過磨礪心性,使人生變得豐富多彩的工作方法,非常了不起。」匠人精神在日本早已是根植於社會的普遍價值觀,然而在物慾橫流的當今時代也難免漸漸迷失。為何秋山木工始終如一地踐行還獲得稻盛和夫的高度認同?

管他窗外櫻花爛漫,秋山利輝心中只裝著他的「匠人夢」。

1

為什麼要堅守「學徒制」?

2017年5月,秋山利輝攜他的第二本著作《匠人精神Ⅱ——追求極致的日式工作法》,在多位中國企業家的牽線搭橋中,來到中國鄭州,分享他「斯巴達」式獨特的育人心經,也意在向中國企業傳道。

而兩年前,他出版的《匠人精神Ⅰ》陸續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發行後,掀起了一股學習匠人的熱潮。期間秋山利輝也親自接待了幾批來自國內的企業家、學者的拜訪。他們在秋山木工看到年輕的秋山弟子們充沛的活力及卓越的技術無不為之震撼,渴望自己的孩子或員工也能得到這樣的教育。

「我認為,這個時代最缺乏的就是工匠。」秋山利輝的觀點嚴正有力。然而, 苦行僧般的學徒制能否被現代商業社會所接受?「笨拙」的辦法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潮流的人才嗎?

「這是企業精神和技能得以傳承的重要方式」。他堅定地說。

在秋山木工的工廠,沒有先進的機器,所有傢俱都是用最原始的手工木匠來打造的。用傳統的手工工具,而拒絕機械化的設備,是為了讓工匠們在封閉的環境中潛心學習技能、淬煉心性。「我之所以堅持運用學徒制度來培育員工,原因在於我本人得益於該制度,並最終成了一名真的工匠。」秋山利輝對《中外管理》回憶他早年的學徒生涯,有種難以名狀的自豪感。

早在40多年前,少年時代的秋山利輝家境貧寒,在大阪經商的父親,生意做得並不如意。因為經濟上不給力,他們一家人有時候甚至向鄰居討米吃。那段困苦的日子裡,他領教了世間形形色色的人,也體會到了人情冷暖。

由於生活十分拮据,學習更成為奢侈,秋山利輝經常要撿哥哥姐姐用剩下的鉛筆頭來寫字,連本子也買不起,成為班上最差的學生,直到中學二年級才勉強能把自己的名字寫完整。

而稍稍勝過他人的一點,就是圖畫和手工。這個特長也成為秋山利輝日後走上木匠之路的唯一技能。那時候,村裡人經常找他做些木工活兒,而他慢慢也能賺到一些零花錢。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報名上了一所當地的職校(在日本,現在改為職業能力開發學校)。根據《匠人精神Ⅱ》一書中描述:這種職校是為應對日本戰後激增的失業者和有缺陷的勞動者而設立的,主要教授木工和建築等學科。

在職校學習一年畢業後,秋山利輝的人生發生了重大改變。16歲那年,借由學校老師引薦,他入職了一家彼時在大阪經營不錯的公司,每月領著1500日元的薪水,幹著打雜跑腿的活兒,由此開始了11年備受磨礪卻為他人生奠定重要基礎的學徒生涯。當學徒的苦與累自然不用說,有時候他拉著傢俱跑十幾公里給客戶送貨,即使遭客戶訓斥也依然熱情不減。秋山利輝說,「我勉強趕上了培養工匠的末班車。」

學徒制在日本江戶時代頗為盛行。進入明治維新後,這種制度逐漸被弱化。戰後復興運動平息後,日本進入了就業困難時期。由於《勞動基準法》的制定,學徒制度被廢除。而在秋山利輝的學徒生涯淬煉中,技藝和心性均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提升。他說,「我當時是24小時住在師父家裡,他教的東西我100%去聽,去踐行,我就像吸水紙一樣如飢似渴地學習。」

他每換一家公司,都是從最基礎的送貨開始再到製作木工。而每次跳槽後起初薪水都會減至原來的1/4,但他總是能夠迅速地被提拔。在過往的工作中,他在每一家公司都創造了年紀最輕、但是薪水最高的紀錄。

他回憶說,「其實學技術並不難,最難的是我們的德行,也就是做人的一些道理……」而這些經驗和心得都被他應用到後來的人才培養觀念上。

經歷四次跳槽,不斷跳入技術力更高的公司而學到「真本事」後,1971年秋山利輝創立秋山木工,這也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2

95%的精力花在培養人品

27歲創辦自己的公司,秋山利輝卻說不是完全為了創業。那是為什麼?

他深知自己從16歲出門闖蕩,得到了職校老師以及多位師父的關照,是他們的幫助成就了自己。「為了報答那麼多關愛過我的人,我想我應該做一件事情。我一定要培養出能夠符合21世紀有修養、有素養、有修為的匠人。」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講的「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為什麼是有素養、有修為的匠人,而不是能幹的工匠呢?

早年當學徒期間,秋山利輝看到一些技術好的人,他們總是十分傲慢,會對客戶說「你是外行當然不懂」,對後輩的指導也馬虎了事,甚至還欺負別人。結果,這樣的人在公司失去人緣,走向社會也不受待見。「我不想讓我的學徒最後成為那樣的工匠。」

他說:「我培養的不是『會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養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是有修為、素養高、懂得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的人。如果有了這種人性的光輝,就會進入更高的境界。」

在秋山利輝眼裡,無論是誰,必須謙虛才能成長。而傲慢的人只顧自己,既不會有感恩之心,也不會關心別人,根本無法成為一流人才。

創業之初,包括秋山利輝本人在內,公司僅有三名員工。那時他就定下遠大目標——培養一流匠人,一定要親手打造製造業界的「超級明星」。

學徒制自然而然地被引入秋山木工。他獨創的「匠人研修制度」,即讓進入公司的年輕人在八年時間裡不僅學習製作傢俱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完成一名工匠的心性修煉,成為推動經營的心法。「我認為學徒制具有改造人的力量。」他自信地說。

對於每個剛入社的年輕人來說,當被告知一系列「殘酷」規定時,幾乎沒有人能夠淡定。有的年輕女孩一聽到美麗的長髮要變成光頭,瞬間哭了起來。這是怎樣的心智「考驗」?

但這並非強迫。秋山利輝稱此前必須和孩子的父母反覆溝通,甚至到學徒的家裡「面試」其父母,告知公司的規矩必須嚴格遵循,否則寧可不收。但是,為什麼非要剃光頭呢?「這是為了讓他們下定決心,因為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工匠,非得有這個決心不可。」

面試過關的學徒,要接受一年的見習課程,結束後才能被錄用為正式學徒。接下來,則是為期四年的基本訓練、工作規劃以及匠人須知的學習。最為苛刻的是,在秋山木工,每個弟子都會被要求必須對「匠人須知30條」倒背如流,而且要用心,否則不能進入工作現場。每天晨會時全員都要背誦一遍。秋山利輝此行來中國期間,《中外管理》見證了他的幾名弟子氣宇軒昂、流暢背誦「匠人須知30條」的感人場面,令很多人動容。

作為老闆,秋山利輝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5%花在教授木工技能上。

為了強調人品的重要性,他將員工的薪水進行了有意的設計:技術薪水佔40%,人品薪水60%。相比單純的鑽研技術,做好事、熱心奉獻的人獲得的薪水待遇更高。但是,對於技術嫻熟的員工,如果不能好好指導後輩,就不能拿到高薪水。

整個四年研修期間,學徒們除了考慮「成為一流工匠」以外,別的什麼都不要想。等到成為真正的工匠之後,那些捨棄的東西都可以重新拿回來。所以對於「禁止談戀愛」也僅限於這四年內。「學徒研修結束後,我會催促他們談戀愛,甚至還會教他們。」秋山利輝笑言。

在秋山木工,唯有在技術和心性方面同時磨煉成熟者,才能被認定為工匠——公司會發給他們一件印有姓名的「法被」(日式短上衣)。此後作為工匠,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學習。

3

真正的工匠要讓客戶「感動」

如今坐落在日本橫濱市的秋山木工會社,已是日本著名的精品傢俱製造廠。一件件經由秋山木工工匠之手精雕細琢出來的精製傢俱,廣泛應用於日本皇宮、高級賓館等場所,為日本社會各界名流乃至天皇所青睞。

其實,「從客戶的角度來看,他們也真正希望把工作任務託付給技術精湛、品行優良的工匠,而能讓客戶產生這種願望的人便是一流工匠。」秋山利輝說,通過自己的手工製作的產品能夠給客戶帶來喜悅。創辦公司之初,他就誓言「為客戶提供使用100年、200年的傢俱,全部由擁有可靠技術的一流傢俱工匠親手打造」。

他教導弟子們:一流的工匠最重要的,莫過於要用心感受客戶的需求,與客戶產生心靈的互動,製作出讓客戶滿意和感動的產品。

儘管用傳統的方法經營企業,但74歲的秋山利輝思維敏捷,一點也不閉塞和木訥。「我總能比別人看的早一步,瞭解客戶想要的產品。」他十分自信地說。在與客戶交談的時候,一定要看著對方的眼晴,這樣就能讀懂對方的內心。所以,他也試圖培養員工洞察客戶需要的能力。這叫洞察人性需求。

在「匠人須知30條」中,有一條「規矩」:「進入作業場所前,必須成為能夠做好自我介紹的人」,自我介紹包括: 第一,自己的家人是誰、從哪裡來;第二,最自豪的事;第三,夢想是什麼。秋山利輝說:「如果面對客戶時不能很好地介紹自己,就談不上良好的溝通,便不能成為合格的工匠。」

在他的觀念裡,工匠製作產品並銷售出去,才是完整的買賣過程。如果僅僅是將生產出來的傢俱交到客戶手裡,就體現不出工匠的價值了。所以,學徒們的第一份工作是送貨。就像秋山利輝當年當跑腿兒一樣。別看是力氣活兒,但這項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能夠正確地對客戶寒暄並做到禮儀周全得體,否則就是對客戶失禮。同時還能測試送貨人能否小心謹慎地保證傢俱不受損壞,並快速及時地送達。」

當傢俱被搬進客戶家裡之後,秋山利輝會要求對方給予評價,並希望看到客戶滿意的笑臉。現在,他讓徒弟們去送貨,更多是讓他們體會這種感受。和客戶實際接觸,有時候還要觀察客戶收到傢俱時的表情。

「2016年11月16日是難忘的一天。秋山木工為泰邦會社特別製作的辦公桌椅送到了我們辦公室。秋山先生不僅親自送過來,還帶著他的五個徒弟來搬運、安裝,甚至專門對擺放的位置和周邊環境佈置進行了設計安排……」

這段話來自泰邦集團董事長、日本徽商協會副會長,也是有幸成為秋山利輝所著兩本書譯者的陳曉麗。她坦言,一次特殊機緣結識了秋山社長,並到秋山木工多次探訪、交流,著實為他的育人心經和人格魅力所打動。

通常而言,客戶訂購一件和自己家裡牆壁尺寸相吻合的傢俱或者裝飾架,工匠事先要到客戶家裡訪問,測量尺寸,然後是製作,最後交給客戶滿意的產品。在秋山利輝眼裡,僅交貨這一環節,就能清晰地判斷這個工匠是不是一流水準。

將傢俱完整地展現給客戶看時,要詢問客戶的意見:「怎麼樣,和家居環境的配合還好吧?」然後給客戶介紹傢俱製作情況和所使用的材料,這種設計是出於何種考慮,甚至木材有多長的歷史,產自哪個國家等。要做足這些功夫,工匠們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而且能夠給客戶重點突出地解說,愉快地交流。

其中一個細節是,員工給客戶送貨上門時,一定會備上一雙襪子,必須在客戶的家門口外換上襪子才能進屋。當傢俱裝配完畢後,必須用抹布將對方的地板擦拭乾淨才能離開。「感動身邊的人,並非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從小事開始即可。」

「只有和大量客戶實際接觸,經歷各種場面的鍛鍊,心性獲得成長了,才能給客戶提供無微不至的關照。」秋山利輝是想讓員工明白: 怎樣做能讓客戶產生欣喜之心,這是一流工匠必須考慮的問題。

4

從「孝」切入,育人就是「治心」

「學徒們從學習和工作中解放出來的時間,只有盂蘭盆節和過年的10天休假。這期間,徒弟們可以回家探親。其他時間,即使是去看父母也不被允許。因為這些20歲上下的年輕人,每天過著挨罵且難以適應的集體生活,如果他們和父母見面,必定產生思鄉之情……」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Ⅱ》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可想而知,剛入社的年輕人,得知一年中幾乎不能和父母見面,第一反應多是「想回家」。

但是,為了讓學徒們專心研修學習,必須把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捆綁」在這些苛刻的規矩之中。這是不是「反人性」的做法?

不!

「孩子的成長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秋山利輝的理由出人意料。

德行的基礎是孝道。古人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秋山利輝非常注重孝道,無論工作多忙,每年他都要回老家掃墓,祭奠先祖。他要求學徒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因此,每天要像戰鬥一樣拚命工作,用成績讓父母高興和感動。

作為老闆也是師父,秋山利輝和學徒們24小時吃住在一起。早上6點開始,全員堅持15分鐘的長跑,然後是一天的辛苦勞作,晚上經常會忙到很晚。除了教授木工技術,就連學徒們吃飯、寫信以及與人說話的方式都要進行全面培訓。

在他的公司工作,學徒們與自己的家人保持聯絡的方式,就是寫信。不寫信甚至會遭到責備。秋山利輝的觀念是,將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學徒們在研修中遇到了困難,反覆閱讀來自父母的鼓勵信,非常有助於自己回歸初衷。」

所以,學徒們每天都要寫一篇日誌,懷著對父母感恩的心去工作。寫完後寄給自己的父母,由父母點評,再寄回公司。當學徒們成為匠人之後,他們會收到秋山社長的一份禮物,那就是一摞一摞的日誌。可以想像,這就是一部關於感恩父母的修煉史。

這些也是秋山利輝早年當學徒期間真實經歷過的,後來都毫無保留地「移植」到了徒弟們身上。一點一滴的踐行,他說早已和學徒們融入在一起。

工作如修行,亦在秋山木工的弟子們身上體現著。

學徒生活儘管很清苦,但秋山利輝不容許他們接受家裡的任何資助,哪怕是些許零花錢。他們使用的工具必須用自己努力工作賺來的薪水去買。如果被發現接受父母的資助,會被嚴厲訓斥,並責令給父母退回去。「因為這樣無法感受到辛苦勞動掙得的薪水的價值」。

他舉例說,「據說獅子會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萬丈深淵以鍛鍊它們的能力。我們現在居於人下辛苦勞作,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跨越險阻,這也就是所謂的先期投資吧。」

即使有些沉不住氣的學徒想要辭職,當其父母通過信件瞭解後,一般都會告誡孩子不要輕易辭職,不希望他們放棄將來成為「一流工匠」的夢想,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去。而為了讓父母高興,孩子們碰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夠堅持。

稻盛和夫(盛和塾)大阪負責人、日本式組織設計及人才教育專家日比野大輔,通過對秋山木工的研究後指出,「秋山木工的管理理念,實際上是基於中國儒家思想的一種日式經營。儒學是一種『治心』的哲學,它強調修身養性,主張推己及人……」

「秋山先生心中的匠人精神,是從『孝』切入的,而嚴格的背後是愛。」採訪間歇,泰邦集團董事長陳曉麗也對《中外管理》表達了她的感受。

「愛」的另一個體現,是在秋山木工,學徒們從來不被表揚。在現代管理中,表揚是激勵員工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於提升員工的自信。但秋山利輝又是一反常態,「批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通過批評使弟子們進步。「這個想法驅使我在認真施教的過程中,總要求他們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這是為了讓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工匠。」

5

對外輸出人才的「利他之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學徒們八年學有所成後,會被強制辭職。

「好不容易培養成才,居然讓他們辭職,多可惜!」面對質疑,秋山利輝的回答很淡定:如果學徒們一直在秋山木工工作,就無法施展更大的拳腳,一生也無法超越師父。他感觸到年輕一代的個性正在消失。相比個性培養,現在的教育更重視均一化發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大家在產品製作上發揮各自的個性,這就是『匠人』。」

在他眼中,一個工匠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必須在不同的環境中經受刺激、磨煉。而為了實現他們作為一流工匠大顯身手的目標,必須這樣激勵他們。

他還說,「如果八年後他們還不離開,就不會有我現在的公司。」為此他一直讓企業保持在30多人規模,年銷售額1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00萬元),並且這樣才不會倒閉。

在秋山木工,其實大部分員工的最終目標是獨立創業,去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情況下,秋山利輝往往會「動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去幫助自立門戶的學徒,邁過創業的第一道檻。

他有一個最大夢想:將來把秋山木工辦成一所培養「一流匠人」的教育機構。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是秋山利輝小時候聽村子裡的老人常說的話。但如今,日本社會正步入漫長的轉型期,學徒制需要重新回歸。而這個想法,事實上也是基於他觀察到的兩個重要現象:一是學徒制在當今的日本正漸漸被丟棄,二是很多大企業遇到人才培養的天花板。他為此十分憂慮。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秋山利輝稱其為「天命」。40多年來,他相信自己有「天命」,決心培養十個在德、技上均超過自己的匠人。並讓這種傳統的育人方法重新煥發生機,重振日本製造業。

至今,在他培養下,成功走向社會的60名弟子中,德藝雙馨能超過他的還沒有。但他相信,超過他的人一定會出現。

向社會無償輸出一手培育的人才及其人才培育之道,這是何等的人生格局?

「我知道這並非一件易事,但我要儘可能多的為世界培養工匠,把優秀的日本技術、文化和人性品質繼承下去。」採訪結束已是深夜11點,秋山利輝有些疲憊,但是想想這個宏大的願景,他臉上溢滿了歡喜。

就在三四個月前,豐田、日立等大公司的高層相繼造訪秋山木工。他們的一致目的,是奔著秋山利輝尋求培養人才的答案去呢!

唯有技術和產品得到客戶的認可才能真正打敗競爭對手。

秋山木工的匠人精神是從「孝」切入的而嚴格的背後是愛這實際上是基於中國儒家思想的一種日式經營。

秋山利輝心中的杜拉克五問

1

我是誰?什麼是我的優勢?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秋山利輝:我是聖德太子的化生。

我的優勢是祖先流傳給我的日本文化。

我的價值觀是將祖先

流傳下來的文化代代相傳。

2

我在哪裡工作?我屬於誰?

是決策者?參與者還是執行者?

秋山利輝:我在秋山木工,

我的職責是培育弟子。

3

我應做什麼?我如何工作?會有什麼貢獻?

秋山利輝:要讓年輕人意識到

孝道的重要性,從而製造出

能夠讓父母感動的傢俱,

成長為能讓客戶感動,

給世人帶來幸福的

「會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

4

我在人際關係上承擔什麼責任?

秋山利輝:我與弟子們是一家人,

我就是這個家的主心骨。

5

我後半生的目標和計畫是什麼?

秋山利輝:我的「天命」

是培養出超過我的十位匠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