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難的漢字:biang,查不到打不出,今天告訴你來歷和寫法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倉頡受到野獸腳印的啟發,造出了最早的漢字。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演變,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方塊字。
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識字,大家對漢字也都很熟悉。有專家曾估算過漢字的數量在10萬個以上,我們從小到大學的估計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所熟悉和使用的一般都是一些常用字。
如果問你漢字最簡單的是哪一個,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一」。但是如果問你漢字最難的是哪個,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一定能夠寫出來。下面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biang" 字是被認為中國最難的漢字,康熙字典中都查不到,輸入法更是根本打不出來,但是這個字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字有56筆,雖然最難但並不是筆劃數最多的,筆劃最多的有160劃。
biang字現在一般是指陝西一道著名的麵食——biáng biáng面。面雖好吃,但是字卻極難寫。對於這樣一個奇怪的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關於biang字的來源有兩個傳說。
一、無名秀才所造
據說,古代有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嫉俗、貧困潦倒、饑寒交迫於一身的秀才來到咸陽,路過一家麵館時,先是被裡面傳來的「biáng—biáng」之聲所吸引,接著又聞到屋內飄出的香味,頓時口水直流,饑腸轆轆的肚子也被調了起來。秀才不由自主的走進麵館,只見每個客人的桌子上都是熱氣騰騰,一大碗褲帶般寬厚的面配上油潑辣子、豆芽肉末,好不饞人。
秀才看的興起,大叫道:「好面,店家來一碗!」「好嘞,馬上就來」店小二長長的吆喝了一聲,不一會就把一大碗香氣誘人的面送到秀才面前。秀才也顧不得書生形象,放開大口吃起來,直到吃的大汗淋漓,碗中精光。喊來小二,正欲結帳時,才想起自己早已身無分文,頓時囧住,剛才的熱汗頃刻間冷冰冰刷在臉上。
秀才左翻翻右翻翻,一邊期望能夠找出幾文錢來,一邊想著脫身之計。秀才與小二搭訕道:「小二,你家這面味道鮮美,叫何名?」小二答道:「biáng biáng面」。秀才也是自小飽讀詩書,但一時卻想不起這兩個字,又問道:「這兩字如何寫?」小二道:「此名只因聲音特色而起,店家做麵,客人吃麵,沒人想過如何去寫,甚至有沒有這二字也不知道。「見店小二如此答道,秀才立刻有了主意,說道:」小二哥,本人如今錢已花光,你與老闆商量下,我寫出biáng、biáng二字來換這碗麵如何?「店小二從老闆那裡回來後說:」成!「那老闆也知道自古以來就沒有這兩個字,看他如何寫來。
秀才翻遍腹中詩書也沒找到這兩個字,心想道皇帝可以造字,但是我一介書生豈可生造?可是如今沒有他法,秀才一急想到了自己的種種遭遇,也不管那麼多了。大喝一聲:」筆墨伺候!「只見他筆走龍蛇,大大地寫了一個biáng字!他一面寫一面歌道:「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當中夾著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勾掛麻糖,推個車車進咸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炎涼。
秀才寫罷擲筆,滿堂喝彩。從此,「biáng biáng面」名震關中。秀才的口訣不僅可以教你怎麼記怎麼寫,也可以作為燈謎娛樂。
二、秦始皇所造
傳說秦始皇吃膩了山珍海味,對著每天相似的飯菜毫無食慾,急壞了太監廚子,因為搞不好是要殺頭的。一太監急中生智,到市集上買了碗民間小吃回來。不料秦始皇胃口大口,吃完大贊道:」這是何物?竟比山珍海味還好吃!「太監答道:「biáng biáng面。」秦始皇覺得既然已經被自己吃過,以後不能只有名,還要有這個字,於是御賜了這個字型複雜的「biang」字。
到底哪個傳說是真的,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漢字的博大精深卻讓我們更加自豪,每一個漢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個中國人都已經融入了那一撇一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