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堅持跟孩子說這2句話,孩子會越來乖巧懂事,親子關系更親密

朋友蘇蘇生了一對兒女,兒子5歲,女兒3歲,大家都很羨慕說她命真好,兒女雙全。大家都知道,現在要養好兩個娃不容易,生活和教育成本都太高,夫妻倆為了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在小寶上了幼兒園之後蘇蘇很快就上班了。夫妻倆工作都很忙,每天早出晚歸的,幸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但夫妻倆陪伴孩子和孩子聊天溝通的時間卻也越來越少了。

本來兩孩子還算乖巧懂事,可是最近蘇蘇發現孩子們脾氣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女兒有時候調皮跟她說話聽不進去,還反著來,甚至會動手打人。老人在蘇蘇面前抱怨過幾次了,說小孩長大了越來越難帶了。

蘇蘇覺得不太對勁,再這麼下去怕孩子真要變成大家口中的「熊孩子」了。決定和孩子們好好聊聊。

這天睡覺前,她和孩子們一起躺在床上用平和的語氣問道:

「最近我們的寶貝們怎麼啦?為什麼媽媽乖巧懂事的寶貝不見了呢?」

沒想到大寶生氣的說道:「我不喜歡媽媽,我不要媽媽了。」

小寶也委屈的說:「媽媽不愛我們了,別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陪他們玩,你們都不陪我們。」

蘇蘇聽到孩子們這麼說,心裡覺得也有些難過了。陷入了沉思中,雖然他們夫妻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打拼,卻忽略了孩子們當下所真正需要的和內心的感受,那他們的努力又有何意義呢?

這天之後,蘇蘇做出了一個決定,並和老公達成了一致,雖然夫妻倆每天都比較晚回家,那就趁睡前,跟孩子們多聊一聊,建立一個睡前的「特殊小時光」,讓他們盡可能多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陪伴。

蘇蘇夫妻倆是這樣問的:

1、「今天你們都有哪些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呢?先說開心的還是先說不開心的呢?」

可能有些孩子還不太會表達,或者遇到了問題害怕說出來。所以可以提出「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既

尊重了孩子給了他們一個選擇的權利,也可以更好的促使他們說出來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將不好的事情說出來,也不要當下去勉強他們說,如果家長能夠一直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向孩子表明開放開明的態度,等到孩子真的想說的時候一定會願意說出來的。當孩子說出了自己的任何感受時,並且得到了爸爸媽媽認真聆聽和認同時內心就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通過這樣的溝通大家也能大概瞭解孩子現在的狀態,也能及時的給與應有的幫助。

2、「那你們想聽聽爸爸媽媽今天遇到的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嗎?」

與孩子分享父母的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能夠讓

孩子和父母的連接更加密切,拉近彼此的距離。同時,可以讓孩子學會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在聽爸爸媽媽的分享時,孩子還能夠學會更好的表達自己,會更願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自從有了這個睡前「特殊小時光」之後,蘇蘇孩子們現在的變化真的很大,遇到了事情會努力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通過一些反叛的言行來表達自己了;和爸爸媽媽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了;甚至還能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特別的懂事,這讓蘇蘇夫妻倆感到特別的欣慰和幸福。

2句簡簡單單的問話真的有這麼大的魔力嗎?不信那你就堅持試試看呀!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