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上世紀佔日本市場80%的銷售額,如今為何卻連日系三強都進不了?到底是怎麼了?
上世紀佔日本市場80%的銷售額,如今為何MAZDA卻連日系三強都進不了?到底是怎麼了?
在談及日系車時,大多數人們心中想到的往往是本田、豐田、日產這三大日系品牌,而馬自達、三菱之類則成了日系品牌的第二梯隊。在這裡我們不妨來看幾個簡單的數據:在2016年,馬自達轎車在中國的銷量不到27萬輛,而被譽為日系三強的本田、豐田和日產汽車在華銷量都突破了100萬輛;從銷量數據上來看,馬自達在華的銷量僅為日系三強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的現象就體現了這幾個日系品牌在中國的「聲望」,歸根結底則是其產品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造成的。
也有人在納悶,論品牌資格,馬自達汽車比現在的日系車三大品牌的歷史都要悠久;論製造研發技術,馬自達也不必其它的日系品牌差;馬自達成立近一百年了,為什麼卻被比自己晚發展十幾年甚至更晚的日系車企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其實這和一個企業的技術研發方向和管理策略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放眼近幾年全球汽車企業的動態:吉利收購了沃爾沃和寶騰汽車,福田收購了寶沃,歐寶被多次「倒賣」等等例子,也許就不會為馬自達的淪落而感到意外了。不過那些不同命運的車企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崛起或者衰敗的原因,今天書戈就來對馬自達這個百年品牌不興反衰的原因進行深度解析。
第一桶金成為尷尬歷史
就像長安汽車甩不掉「麵包車」的帽子一樣,馬自達也不可能抹去那曾經製造「三崩子」的歷史。馬自達的前身其實是一家生產葡萄酒瓶木塞的公司,後來公司轉型以生產機動三輪車為主。由於產品低廉的價格和市場巨大需求量的促使,馬自達三輪車成了當時日本炙手可熱的最低級的載重車,在上世紀60年代,馬自達一度佔比日本三輪貨車市場80%的市場銷售量,可謂是當時日本的「三崩子」老大。然而正是這曾經讓馬自達在汽車製造業獲得第一桶金的「三崩子」,給馬自達以後的品牌形象留下了孽根。
ADVERTISEMENT
由於市場的擴張,由馬自達所生產的載貨三輪車很快流入到了舊時的中國市場,其中以南京及其周邊城市是最為廣泛的馬自達「三崩子」流行地區。縱觀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目前在我國的東部已經形成了以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城市群,這樣的城市群擁有著相當一部分的購買力,汽車保有量的增速也是快得驚人。而馬自達這個品牌偏偏在這一地區因為其low到爆的「三崩子」歷史而不被人們所待見,失去了一部分有實力的潛在客戶,馬自達自然就不會有競爭優勢了。
轉子發動機,一場風流的遊戲
在上世紀50年代,德國人發明了轉子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打破了傳統發動機通過往複式活塞運動帶動曲軸的方式,讓偏心軸可以直接被轉子帶動而旋轉,這種技術在當時看來簡直是逆天的黑科技。馬自達為了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突破,終於在1961年不惜花大價錢從德國人手中買斷了技術,還允諾了不少的附加條件。從此,馬自達如同得到珍寶似的,嘔心瀝血地鑽研轉子發動機,殊不知自己其實正在醞釀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由於轉子發動機實存在太多太多的技術難題,馬自達用了20多年的時間依然沒能讓其應用在量產車上。要知道,在馬自達研發轉子發動機的這20年裡,正是日本從衰落不堪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老實實專研傳統發動機的本田、豐田、日產這些企業,在技術上得到的極大的優化,規模上也擴大了不少,經濟實力更有了空前的提升。而鑽進了轉子發動機這一「牛角尖」的馬自達,終於被逐漸虧空的資金狀況所喚醒,為了能獲得一線生機,馬自達將一部分股權拋售給了福特公司。
馬自達經歷了如同中國「十年浩劫」一般,被那看起來高逼格實際上困難重重的轉子發動機洗腦,堅持了長達20多年的轉子發動機研發,最後的結果卻是「然並卵」。在本該發積極發展的大好時機,自己卻掉進坑裡,而現在的日系三強早已實行了超越,讓跌倒在地上的馬自達不能望其項背。
浪子回頭,為時已晚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馬自達恢復了資金動盪以後終於開始老老實實把重心轉移到了正道上來。馬自達隨後推出的創馳藍天技術讓從發動機,底盤調校、變速箱、車身結構等方面讓馬自達汽車的能效和操控性能得到了不少提升,這也讓馬自達生產出了不少具有運動特性的汽車,不過馬自達歲推出的這些卻只能在同級別日系三強的競品車型中墊底,在總銷量上更是相差甚遠。這是為何呢?
馬自達雖然在技術上轉移了重心,彌補了不少的缺點,但是和現在的日系三強相比較已經不再一條起跑線上了,所以在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都是和日系三強都差距的。另外,本田、豐田、日產這三大汽車製造商旗下都有代表其最高造車水平的高端豪華品牌,這對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用戶口碑是一個很大的提升,而馬自達「恢復血氣」這麼多年了,在高端品牌的打造上依然沒有一點風聲。這樣不推高端品牌的行為,是不是可以看做馬自達已經默許了日系三強的霸主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