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一)丨以過去的「日據文化」印記,解讀今天的「日本情結」

台灣文化(一)丨以過去的“日據文化”印記,解讀今天的“日本情結”

2017-09-08 21:35台灣/spa/日本

台灣,作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第一個殖民地,50年期間,對此爭議:日治?日據?日本時代?日殖時代?領台?!

“如今世界變灰色了,但是,如果探尋其底流,可能潛藏著令人憂慮的事。”

我們從一本書談起

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

成書於台灣日據時期

堪稱日據時代台灣心理代表作

日據時代的每個台灣人

心中都有一個“胡太明”

一點一滴

日本文化移植浙滲於民

甚至有人說,日本文化對台灣老一輩人來說

是一種“錯置的鄉愁”

台灣曾有一句俗話“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

根在河洛,同胞同族豈易同化?

1624

荷蘭、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

台灣荷西殖民時期,從1624年荷蘭人佔領台灣算起,一直到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為止,前後一共有38年。

1662

明鄭時代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爾後其子鄭經、孫鄭克塽前後治理台灣22年。

1683

清朝時期

明鄭政權末期與清政府處於軍事對峙狀態,逐步演變為地方割據政權。

1683年,清軍發起攻擊,鄭軍潰敗,歸順清政府。

1895

日據時代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簽約場景

清朝政府在《馬關條約》中割讓了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至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馬關條約》原本(現藏於台北故宮)

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台灣住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丘逢甲倡議建立“台灣民主國”。

1895年5月25日建立台灣民主國,年號“永清”。原清國派駐台灣的巡撫唐景嵩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丘逢甲則為義勇軍統領。鑄印“民主國之寶印”,制藍地黃虎國旗。

▲藍底白虎旗(摹繪本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

▲藍地黃虎國旗

▲民主國之寶印

堅持了5個月的戰斗,歷經大小百余仗,但因武器落後和後援不繼終遭失敗。

1895年10月,台灣民主國亡。

▲為籌措經費台灣民主國曾發行郵票、股份票

▲日據時期明信片上的台北街景

▲日據時期的原住民

清政府的一紙文書

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開始長達半世紀之久的台灣日本時期

遺留下的文化仍影響至今

Part 1

公私建築裡記錄過往的帝國殖民

1

總督府→總統府

台灣總督府

是甲午戰爭後,1895年

日本設置的統治台灣的機構

臨時總督府設在清代的布政使司衙門內

▲台灣布政司衙門(現位於台北植物園內)

1907年

總督府懸賞5萬元日幣公開征圖興建永久性廳舍

並限定參賽者資格為日本本土的建築家

1912-1919年

台灣總督府完工

日據時代共任命19位台灣總督

1945年日本戰敗後

總督府執行交接與善後工作

遣送日軍、日本人和日產

1946年

總督府正式廢除

▲台北總統府

2

台灣總督官邸→台北賓館

台北賓館原為日本台灣總督之“總督官邸”,與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現為台灣總統府)只有一百公尺左右的距離。

日據時期,日本皇戚貴族、政要權貴絡繹不絕。

1899年開始策劃總督官邸的建設,1901年官邸建成

▲日據時代第一代台灣總督官邸

總督官邸興建十幾年後空間不敷使用,且原木木制的屋頂受腐壞

1911年總督官邸改建,1913年改建完成

▲日據時代第二代台灣總督官邸

總督官邸從最初的總督住宅機能,轉變成接待貴賓、迎接皇室成員為主要功能。

▲裕仁皇太子(即昭和天皇)來訪台灣,在一樓宴請官員

如今台北賓館除了固定日子開放參觀以外,平常仍是舉辦“國宴”、招待外賓、“國慶”酒會的地方。

▲現台北賓館

3

台北帝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

▲台北帝國大學校門

建立於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是明治維新後,日本帝國在其海外殖民地之一的台灣建立的第七所帝國大學,也是日據時代台灣唯一一所大學,是台灣的最高學府。

▲台北帝國大學校舍(現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日本在台灣的教育投資固然是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台北帝國大學配合日本南進政策,研究台灣、華南及東南亞等地。高等教育明顯排擠台灣籍學生,擠壓台灣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空間。

▲1899年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現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

▲1917年 台北商業學校(現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4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松山文創園區

建於1937年

松山文創園區的前身

是日據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

1945年

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廠”

1947年

更名為“台灣省煙酒公賣局松山煙廠”

1998年停止生產

▲松山煙廠時期設立的幼稚園

Part 2

飲食與娛樂生活中的日本文化遺緒

5

西門町

在日本

町是指市街地及其行政區劃

日據時代台北使用的日式町名

始於1920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

二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

日式町名才改成台灣傳統地名

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據時代

日本佔領台北後,西門被拆掉,將今天西門町的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一帶命名為“西門町”。

▲台北城西門

由於此地緊鄰當時象征日本殖民統治的“總督府”

因此,這裡也是日據時期最早得到開發的地方之一。

原本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

日本人效仿東京淺草區

在此建立休閒娛樂區

燈紅酒綠一直延續到今天

▲日據時代的紅樓

漫步西門町,日本料理店隨處可見,商場裡的商品大多來自日本,時下流行的各種日本書籍、雜志、唱片、服飾、配件等也應有盡有,不僅可以兼顧吃、喝、玩、樂,還可以發現許多與日本同步流行的東西,因此,西門町又被稱為台北的“原宿”,是台灣年輕人的“哈日”大本營。

▲西門町日式料理

6

北投溫泉

▲北投溫泉硫磺谷老照片

中國人並不特別著迷於溫泉

泡湯自然也不是台灣根深蒂固的國民文化

台灣的溫泉是1894年(光緒二十年)一位德國人首度在北投發現

然而

在1895年台灣被割讓給日本

次年

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掛牌營業

正式開啟了北投溫泉鄉的時代

由於泡湯是日本的主要文化之一

因此在日據時代

日本自然不會錯過台灣的溫泉資源

積極開發各地溫泉

▲日據時代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在日據時代

北投溫泉已有“女性侍應生”的制度

游客可指定女性侍應生接待沐浴

故此當時的北投溫泉成為知名的聲色場所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是當年東亞最大的浴場

▲日本駐台末代“總督”安藤利吉在受降書上簽字

二戰結束後

日本戰敗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舉行"台灣對日本的受降典禮"

▲台北街頭到處都有慶祝光復的標語

精選

課程

我們最懂你

Brand Story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