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DNA、致多種癌 核輻射中如何自我保護?

最常見的核輻射「潛伏病」就是癌症。(Shutterstock)

最常見的核輻射「潛伏病」就是癌症。(Shutterstock)

【字號】     

更新: 2017-09-11 8:13 AM

【大紀元2017年09月10日訊】(記者柯弦綜合報導)9月3日,朝鮮進行了第六次核試驗。據中、韓、日官方估算,此次核試驗釋出的能量約為第五次核試驗的5~10倍。8日,韓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表示,在韓國境內檢測出放射性物質氙,疑似為此次核試驗所產生,並引發民眾對

核輻射的擔憂。

近年來,朝鮮進行了六次核試驗,且試驗間隔時間愈發密集;日本、烏克蘭和美國賓州等地也都曾發生過核事故。對於核災,讓人們擔心的不只是災難本身帶來的損毀,還有核輻射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的長期影響。

核輻射對人體產生哪些傷害?

當放射性物質在發生裂變的時候,會產生「射線」,這些射線會破壞人體細胞的分子結構,損傷人體DNA。這個過程就是對人體的核輻射傷害。

當人的DNA受到損壞,人體可以進行自身修復,使細胞功能恢復正常。但如果損傷過重,細胞將無法自行修復,或修復時出現錯誤,從而造成細胞死亡或變異,進而引發器官功能障礙、

癌症等疾病。

如果在短時間內,身體受到超過特定劑量的輻射,人體會很快產生反應——嘔吐、掉髮、白內障、不育、甲狀腺功能下降、皮膚灼傷,甚至死亡。

然而,很多輻射造成的影響,會潛伏在人體內,在很多年之後才爆發出來,最常見的「輻射潛伏病」就是癌症。如果受輻射影響的是懷孕的母親,胎兒出生後罹癌率也會提高。

從1950年起,研究人員就對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中的倖存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發現,不同器官、組織對於輻射的「敏感度」不同,罹癌的機率也不同。

器官

不同器官組織對於輻射引發癌症的敏感度。(大紀元製圖/資料來源:紐約州衛生廳)

有些器官和組織對於輻射非常敏感。據紐約州衛生廳(NYSDOH),骨髓、乳腺、甲狀腺和肺部最容易受到輻射影響,導致白血病、乳癌、甲狀腺癌和肺癌。

比如,放射性的碘會被甲狀腺迅速吸收並儲存,引發甲狀腺癌。因此在暴露於放射性碘輻射時,可在4小時內服用碘錠,使甲狀腺吸收穩定的碘,減少放射性碘對甲狀腺的影響。

核輻射會影響食物和水嗎?

shutterstock_4707796

葉片蔬菜和水果容易先受到核輻射的污染。(Shutterstock)

當發生核事故,放射性物質可能會泄漏到空氣、土壤和水中,污染植物,並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的體內,進而影響到人。

葉片蔬菜和水果容易先受到核輻射的污染,因為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會隨雨水降落,落在這些植物表面。根莖類的食物和其它農作物可能在事故發生一段時間後才會受到污染。

想要減少食物表面可能殘留的放射性污染,可以在食用前仔細清洗食物,或者去皮。另外,較長時間的存放,也有助於食物裡面的一些

放射性核素衰變,從而減少其毒害性。值得注意的是,把食品煮熟通常不會減低食物中的輻射污染。

通常來講,如果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質沒有超過規定的數值,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因此,民眾對於市面上售賣的食品不用過於擔心。

哪些放射性核素危害最大?

在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核素中,銫-137和鍶-90值得注意。因為它們的半衰期都很長,約為30年,也就是說它們存活的「壽命」很長;同時,裂變時的放出的量也較大。更重要的是,這兩種元素都容易被人體的腸胃道吸收,通過食物和飲水對人體產生影響。而另一種放射性核素銫-134的半衰期也有2年左右。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銫與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鉀相似,容易沉積在人的肌肉組織中;而鍶與鈣的吸收方式相似,容易進入骨骼和牙齒,可能引起骨、骨髓和軟組織的癌變。

另外,人體對碘-131的吸收力也很強,但碘的半衰期很短,約為8天, 衰變後輻射量會下降很多。

2011年發生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現主要放射性核素就是碘-131、銫-134、銫-137。

核災時如何自我保護?

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如果發生大規模的輻射洩漏,如核電站事故或恐怖事件,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緊急自我防護:

● 躲入建築物。到建築物內的中央或進入地下室躲避,遠離門窗。混凝土、鉛和水都可以阻隔X射線和γ射線(常見放射線之一)的穿透。

● 待在室內。嚴鎖門窗後,洗一個澡,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露在外面的地方。儘量飲用瓶裝水,吃密封在容器裡的食物。

● 安靜等待救援。儘量不要驚慌,通過廣播、電視或網路獲取最新的信息,等待緊急救援人員提供相應的救災方法。

責任編輯:方紫韻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