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進入超級控衛時代 沒想到2000年一場祕密會議徹底從此改變聯盟小球時代!!

Russell Westpook連續七場大三元追平Michael Jordan和「大O」Oscar Robertson;Stephen Curry本季單場飆中13記三分球,打破NBA單場三分命中紀錄;Chris Paul送出20分20助攻0失誤的罕見數據,轉型控衛的James Harden也連連帶隊取勝;加上Kyrie Irving、Damian Lillard、John Wall、Isaiah Thomas、Kyle Lowry、Kemba Walker後生可畏,如今超級控衛數不勝數,不可否認,NBA已經進入控衛的黃金時代,就連Kobe Bryant上賽季退休前也感慨:「我從沒見過哪個時代有這麼多偉大的控衛」。那麼,是什麼造就優秀控衛的如雨後春筍般出土?

規則改變,聯盟有意促成控衛時代

NBA是一個競技體育聯盟,但另一層身份是商業聯盟,NBA最大收入來源是電視轉播,然而在Michael Jordan 1998年第二次退休後,NBA直播的收視率就直線下滑,慘不忍睹,聯盟敏感地意識到,他們的產品正處於一個衰退期,聯賽已經變成了一個節奏極度緩慢,只是充斥著肌肉碰撞的乏味運動,而喪失了吸引力。

在這時候,NBA高層終於坐不住了,時任副總裁的Stu Jackson就提出,NBA需要徹底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把聯賽變成一個快節奏,富有觀賞性的賽事。於是,2000年,在鳳凰城,前NBA總裁David Stern任命的特別委員會祕密召集了一個高層會議,當時與會的有Jerry Colangelo、Jerry West、Jack Ramsay、Bob Lanier等人,而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思想開放,倡導變革。這也是為何事後很多保守派指責Stern一手導演了這次變革的原因。

最終經過特別委員會研究,NBA四項重大規則發生改變,第一,廢除非法防守,允許聯防;第二,重新引入防守三秒規則;第三,運球10秒過半場減至8秒;第四,重新定義接觸規則,逐漸取消hand-checking,球員不得用手和前臂進行接觸式防守,以讓進攻球員獲得更自由的移動,尤其是在三分線外。

允許聯防讓大個子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他們在低位要球和進攻變得更加艱難,加速了傳統型內線式微;引入防守三秒,導致大個球員無法長久留守禁區,這實際上為外線球員提供了更多突破空間;調整運球過半場時間加快了節奏;而禁止hand-checking則是有利於持球者用突破製造破壞,也讓體毛犯規之類的明星哨吹得更加心安理得,如果Harden放在90年代,大鬍子恐怕要天天以淚洗面,非但買不到犯,還可能會傷痕累累,但如今,他可是腰間掛著尚方寶劍在打球。

聯盟幾大規則同時改變,意味著90年代鐵血防守時代的結束,當很多球迷批判如今防守質量下滑,大罵當代球員太軟時,殊不知,這些人是為聯盟的「陰謀」背了鍋。

但畢竟,NBA此舉也出於無奈,正所謂此消彼長,NBA建立以來,只誕生了一位Michael Jordan,如果大家都玩防守,進攻就玩完了,更別提去製造明星,喪失了巨星,失去了得分,觀眾還會買單嗎?

規則的改變也意味著有球在手的後衛將會成為比賽的主宰者和戰術發起點,因為,一切都在朝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

時代改變,得分型控衛被接受

時勢造英雄,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就會產生一批特定的人,曾幾何時,控衛的職責就是組織者,永遠是傳球第一,寧傳不投,Isiah Thomas在80-90年代就被看做是一個異類,只因他破壞了這樣的規矩,從而被看成是一個血統「不純」的控衛,即便「微笑刺客」曾打出過場均21.2分13.9次助攻的表現,但仍然被貼上了不純的標籤。

但隨著當今規則的改變,控衛在球隊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位置的界定也更加模糊,外界開始真正接受得分型控衛始於Allen Iverson,183公分的身高,一個和普通人身材相仿的人,竟然能夠隻身將球隊帶入總冠軍賽。Iverson的成功拓寬了人們的眼界,改變了教練的思路。同時,Iverson也給了那些小個球員啟發。在當今聯盟中,大部分優秀控衛都是看著Iverson比賽成長起來的,如Paul、Lillard、Wall、Thomas、Lowry、Jennings等,正像CP3當年所言:「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希望梳成Iverson那樣的小辮子頭,像他一樣打球,和他一樣,我也選擇了三號。」

不要低估偶像的力量,昔日那批受Iverson影響的孩子如今剛好成為了NBA的中堅力量,當今聯盟最當紅的Westpook也是受到了Iverson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影響,散發著烈火涅磐的血性和豪氣。這將是一個持續影響的良性循環,或許多年後,又會有不少控衛去模仿Curry、Paul、Westpook打球。

傳統控衛演變為進攻型控衛已是大勢所趨,Curry和Westpook是兩個最顯著的例子,如今,就連Paul這樣的傳統型控衛也需要加強自己的個人進攻。在90年代中期,身高、體型、控球、視野以及籃球智商是決定控衛高度的關鍵,而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控衛的速度、爆發力、投射能力也被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他們可以包攬一、二號位,甚至場上五個位置的所有工作,更像是一個經過多重除錯的整合型產品。

風格改變,小球風潮讓速度為王

隨著規則的改變和時代的變遷,NBA的風格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小球風潮」的出現真正實現了聯盟「打造觀賞性聯賽」的構想,Steve Nash帶領太陽開創了跑轟,而如今的勇士更是帶動了整個聯盟的小球化風潮,NBA已經在向更快、更小、更靈活的方向發展,就連馬刺、灰熊這些以往堅持半場陣地進攻的傳統球隊也開始尋求提速,本賽季迄今為止,聯盟平均回合數達到96.6次,有三支球隊破百,而放在15年前,NBA平均回合數只有90.7次,最快的國王也不過是95.6次,放到現在只能排在第20位。

勇士的成功讓各隊更加重視三分球的建設,2013-14賽季,沒有一支球隊三分球出手高於27次;2014-15賽季,只有火箭場均三分出手超過30次;到了2015-16賽季,勇士和火箭場均三分出手達到這一指標;而本賽季,聯盟一共有7支球隊場均三分出手超過30次。

在快節奏基礎上,控衛的許可權被重新定義,他們不需要將球交給內線球員單打,全面享有綠燈,擁有更多表現機會和自由發揮空間,算上轉型打控衛的James Harden,本賽季迄今為止,NBA出手數排名聯盟前十的球員裡有六個是控衛,教練們也會算一筆帳,既然Stephen Curry有能力單場命中5個三分,為何還要強求他去多送出5次助攻呢?

地位改變,控衛成聯盟寵兒

自1955-56賽季設立例行賽MVP獎項以來,前48年裡,只有Bob Cousy、Oscar Robertson以及Magic Johnson(3次)這三名控衛合計拿到過這一獎項(注:Iverson 2001年是以得分後衛身份榮膺MVP),而在最近12年裡,Steve Nash(2次)、Derrick Rose和Curry(2次)三人就合計拿到5次例行賽MVP。本賽季,Westpook一直領先MVP榜單,如果他將這樣的狀態保持下去,並帶隊贏球,這一榮譽很可能又將落在控衛手中。

在過去,大個子和側翼球員更容易主宰比賽,而如今,隨著超級控球後衛增多,一號位已經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位置,地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一個位置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尊重時,就會誘發更多的人來捲入爭奪,這也是為什麼同位置的最好球員總會在一個時代出現,高手過招,宿敵出現,方可逼出極限。

從合約也能看出控衛地位的改變,為了留住Mike Conley,灰熊今夏不惜開出1.53億美元的天價合約留人,這也創造了史上最高合約紀錄,這樣的合約不僅僅是影響了Conley一人,這會刺激更多的控衛去爆發。

控衛時代的繁榮甚至影響到了大學籃球,Rose、Wall、Irving,沒有哪個時期的控衛狀元像如今這麼密集,而縱觀過去四屆NCAA冠軍,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控衛在奪冠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譬如2013年路易斯維爾大學的Russ Smith;2014年康乃狄克的Shabazz Napier;2015年杜克的Tyus Jones以及2016年維拉諾瓦的Ryan Arcidiacono,雖然這幾個人都沒能打出名堂,但他們在大學時代成功說明一點,在新風格籃球時代裡,小個子成為了團隊建設最重要的一部分,作為NBA的後備人才庫,大學籃球也開始重視控衛的培養,為NBA輸出大批後場人才。

ESPN資深專家Mike Wallace便曾撰文表示,這是一個「控衛黃金時代」,如果Dennis Johnson擁有LeBron James的身體素質和彈跳,他可能會變成Westpook,如果Isiah Thomas的速度配合Ray Allen的射術,這個人可能是Irving或是Stephen Curry,這樣設想下去,實在太瘋狂了。

更瘋狂的事情是,放在過去,球隊會讓控衛在外線無休止投籃嗎?聯盟又會讓小個子肆無忌憚衝擊籃筐嗎?但現在,這一切都實現了,趕上這個控衛年代,你若不爆發,才是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情。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