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文/魯鵬程

一說到「叛逆期」,幾乎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只有孩子才有叛逆期。在我們看來,還沒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會處處覺得自己很有理,處處和我們對著幹,就是不服管,就是不聽話,這就是叛逆期的表現。

但事實上,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從道理上來講,孩子是沒有叛逆期的,只有我們這些父母才有。我們不瞭解孩子的成長,我們沒有意識到他的發展,只用如對待初生嬰兒一樣的態度來對待他,而且還單方面希望他能隨時隨地對我們言聽計從,這樣的表現,才是真正逆了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

或者說,孩子是在成長的,但我們卻並非如此,有的人是成長不夠,有的人是成長偏差,更有的人則乾脆就沒有成長。孩子的成長不等人,如果我們在教育上的成長沒有跟上他,可是沒有資格去教育他的。

孩子會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認識,慢慢地開始認識,並認識得越來越多,他所知道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能做,到慢慢地開始支配自己的肢體,再到後來可以做動作、操作工具,直到後來能靈活地運用各種能力;從一開始的凡事順從,到開始能思考,再到產生自己的見解,甚至毫不畏懼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所以面對這樣的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應該跟著變化,這才不會導致我們反倒像是在與孩子反著干的情況出現。就好比用教育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話去教育大學一年級孩子,其效果可想而知。

太過幼稚的教育語言以及內容,並不會引發他的關注與反思。畢竟每成長一點,孩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都會提升,我們的教育也就要相應地進行調整改變,應該明白講出來的道理就要明白講出來,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如何做。

不過有一個宗旨就是,我們的教育要始終符合孩子當下的需求。

首先是孩子在這一階段學習了什麼,有怎樣的進步,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都應該瞭解清楚。正所謂「知己知彼」,瞭解孩子處在一個怎樣的程度,然後再針對著他當下的表現調整教育的內容。包括怎麼和他說話,怎麼教他知識與其他內容,如果他犯了錯又應該怎麼教育,對於他的錯誤又應該怎麼去認識等等一系列的內容,只有貼近他當下的表現,教育才會有效。

即便是對待一歲半的孩子,也應該和對待一歲的孩子有所不同,因為3歲之前,孩子的成長幾乎是飛速的,所謂一天一個變化都絲毫不奇怪。

而且,我們不能用看待「叛逆」的眼光去看待好像是在與我們作對的孩子,否則很容易就會針鋒相對起來。相反的,如果孩子出現了與我們對立的情況,最先做的是平心靜氣地看看我們的教育是不是違背了孩子的成長,瞭解在他這個成長階段的需求是什麼,看看自己的做法有哪裡是不合時宜的。

只有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我們才是真正跟孩子一起成長了;只有糾正了自己的叛逆心理,才不會感覺孩子對我們的叛逆。

魯鵬程,家庭教育專家,中華文化傳播者、推動者。著有《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麼辦?》《學好<弟子規>教出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等暢銷書,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選自《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魯鵬程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一書,原標題為《原來父母也有「叛逆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