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為了告訴女兒「戀愛與婚姻的差別」手寫下這13條筆記,看完的人都忍不住含淚瘋傳了!

日本有一位媽媽為了告訴女兒戀愛和婚姻的差別,特地寫下了這13條筆記,由於敘述實在是太中肯,引起網友廣大迴響,淚推這位媽媽應該是哲學系的吧,分析得太有條理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4684817222883.jpg

1.戀愛是與不安的戰爭 V.S.婚姻是與不滿的戰爭

2.戀愛是心動的關係 V.S.婚姻是信賴和安心的關係

3.戀愛是快樂 V.S. 婚姻是忍耐和寬容

4.戀愛沒有責任 V.S. 婚姻有責任

5.戀愛對象是外人 V.S.結婚對象是家人

6.戀愛只要彼此心意相通 V.S.婚姻必須接受對方生活中的一切

7.戀愛是點 V.S. 婚姻是線

8.戀愛是熱情 V.S. 婚姻是愛情

9.戀愛是追求對方的完美 V.S.婚姻是認同對方的不完美

10.戀愛是享受幸福 V.S.婚姻是創造幸福

11.戀愛是看著彼此 V.S.婚姻是看著同一個方向

12.戀愛是休閒玩樂 V.S.婚姻是日常生活

13.戀愛是自由關係 V.S.婚姻是命運共同體

14684808048572.jpg

此篇筆記引起網友瘋傳,許多人都有同感表示原來戀愛和婚姻最大的差別就在這啊!難怪很多熱戀的情侶婚後的相處往往不如預期順利,畢竟婚姻要負的責任可遠遠差過戀愛許多,你看完這篇筆記有什麼感覺呢?分享出去讓身邊的人也看看吧!

愛情戀愛是一種與相關的,被強烈吸引的一種具表現力,帶甜附澀且快樂的情感。對於愛情,各方各界都有著不同的界定。正是Mavis沒有的東西。

目錄

  [隱藏] 

一般定義[編輯]

馬克思說的是形而下的愛情是僅建立在物質和情感上的愛情。弗洛姆《愛的藝術》說的是汎愛,就是廣義上的愛。曹菁《愛情信仰論》說的是愛情情感加上愛情關係(產生於情感又超越情感的愛情關係)。根據榮格的原型理論,男人的潛意識中有且僅有一個女性性格——阿尼瑪,她同時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時,他可能是將他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投射在這個女人身上。而女人潛意識中可有多個男性性格——阿尼瑪斯。此外,愛情關係也存在於同性或多個人之間,而不僅限於一男一女之間。

在文學作品中,以及心理學家、哲學家、生物化學家和其他職業的專家的著作中,我們都可以找到關於愛情定義的爭論。愛情是相對的,但是被普遍認同的是,愛情是在人際關係中對某個個人產生的一種特殊而極為重要的感情。

在浪漫愛情的初始階段,人們往往更重視情緒,尤其是愛、親密、同情、讚賞和親和等,而不是身體上的親密。

在一種愛情關係已建立之後,可以通過一種盛大的儀式如婚姻來完成對親密關係的確認和釋放。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然而後果自負的關係。

在一些文化中,基於安排和習俗的包辦婚姻和訂婚可能會和愛情發生衝突。然而,包辦婚姻中的伴侶間同樣可能存在著強烈的愛情。

科學模型[編輯]

《吻》,古斯塔夫·克林姆所畫

生理學上,愛是有性繁殖動物的意欲表現,就如飢餓口渴心理學上愛是社交與文化的表現。其兩者皆有可能是正確的,愛肯定是受到荷爾蒙(如催產素)與外激素影響而產生的表現,但同時人們對愛的想法與行為亦受到其對愛的信念影響。

吸引與依附[編輯]

由天鵝組成的愛心,很多人視這為兩人相愛的象徵

生物學觀點普遍認為愛有兩種主要意慾,性魅力依附

2006年2月,該期的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文章《愛:化學反應》討論了愛與化學反應的關係。其作者史雷特解釋了部份關於此領域的研究,部份重點為:

  • 化學觸發反應可以表示為熱烈的愛,長期的依附的愛則要雙方互相參與而非只是單人參與。
  • 沉醉在愛河時的血清素效應(serotonin effects)擁有與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相似的化學表現(這解釋了為何沉醉在愛河的人無法想到其他人)。因此亦有人主張若患有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的精神病人服食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或其他抗抑鬱藥,其墮入愛河的能力會被阻礙。舉例:
我知道一對夫婦在離婚邊緣,那位妻子在服食抗抑鬱劑。但當其停止服食後,其能再次享受性高潮,感到其對丈夫的性魅力得到更新,而其夫婦兩人亦再次與對方相愛。
— 海倫·費舍爾[1]
  • 當剛開始時期的熱愛消失後,便會轉為長期依附的愛,這是因為催產素等化學物的影響。按摩與做愛可以幫助觸發催產素的作用。

愛情的理論[編輯]

友愛與熱愛[編輯]

傳統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愛情是由友愛熱愛組成。熱愛是強烈的渴望,通常陪隨著生理激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如墮入愛河)。友愛是由緊密的行為而引起的愛慕與感覺,但不陪隨著生理激起(如君子之交)。

愛情三角論[編輯]

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在《心理學評論[2]裡發表了其著名的「愛情三角論」,對愛情作出幾何學的假設。根據愛情三角論,愛情由三部份組成:

  1. 親密」——包括了緊密感、聯絡感與約束感。
  2. 激情」——包括了驅使人戀愛、互相吸引與進行性行為的動力。
  3. 承諾」——包括了短期的愛戀與長期的愛的維繫。

對其他人的愛的程度主要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絕對強度;而對別人的愛的種類則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相對強度。這三個組成部件可當為三角形,互相影響,使得愛出現很多不同類別。三角形的大小代愛的程度,越大代表越愛對方。而三角形的形狀則代表愛的種類,普遍分為「激情階段」(三角形傾向右方)、「親密階段」(正常三角形)、「承諾階段」(三角形傾向左方)。這三個元素可以構出七種不同的愛的組合[2]

親密 激情 承諾
喜歡

o

熱戀

o

空洞之愛

o

浪漫之愛

o

o

伴侶之愛

o

o

愚昧之愛

o

o

圓熟之愛

o

o

o

此表格來源於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93, No.2, 123 Table 2[2]。原文中有nonlove(沒有愛情) 親密、激情、承諾皆無,在此表中省略。

愛情的風格[編輯]

蘇珊與克萊德根據李約翰的理論開發了愛的態度指標,將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分為六個基本類別:

  • 情慾之愛——基於對方的外表而產生的熱愛。
  • 遊戲之愛——愛就如遊戲,充滿樂趣,通常不重視承諾而著重征服對方。
  • 友誼之愛——緩慢發展的重情義的愛,基於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
  • 現實之愛——傾向選取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使雙方皆可由此得益。
  • 依附之愛——重情緒的愛,不穩定,是由浪漫之愛衰退而成,充滿妒忌與爭執。
  • 利他之愛——完全無私的愛,可不惜傷害自己或捨棄任何東西。重視神交。現代多半喜歡稱呼這種愛為「真愛」。

兩位漢迪斯認為異性戀男人會漸漸趨向遊戲之愛與依附之愛,反之異性戀女人則會漸漸趨向友誼之愛與現實之愛。兩者之間的關係若是具有相類的愛可維持得更為長久。

愛情的階段[編輯]

費雪提議愛情有三種主要的狀態:情慾、吸引、依附。愛通常會由情慾狀態開始,主要著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階段最基本的推動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氣味與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選取夥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會增多而激情則減少,但這卻是每個人皆不同。在吸引階段,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對對方的影響上,而此時忠誠最為重要。

與此相似,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愛,其將會與其夥伴發展出依附的關係。一段時間後,激情消失,愛會由熱愛轉向友愛,或由浪漫之愛轉向好感。

愛情的文化[編輯]

《神聖的愛對比肉體的愛》,由巴裡歐列所繪

愛情的神話與神學觀點[編輯]

很多文化將愛情神格化,通常以男與女的形態顯現,這裡列出不同神話裡的愛神:

即使在一神教裡,神亦是愛的象徵,此外,亦經常有如天使或相似的東西象徵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