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千萬不要再做這8件「短命」的事!
50歲以後,人的體力和精力都在走下坡路,容易出現勞累、不愛出門等生理懶惰,以及不接受新事物等心理懶惰。懶惰會使人全身各系統處於鬆弛狀態,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疾病侵襲。
有道是:“勤奮是長壽的伴侶,懶惰是短命的朋友”,隻有讓身體和大腦都活動起來,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才能讓身心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懶事一:懶得學習,思維遲鈍。
△健康影響:機體衰老首先是從大腦開始,而多用腦可以延緩大腦衰老。有些人過了50歲,心理上就開始懶惰,拒絕嚐試新事物,總是把“我懶得想”、“太複雜了”、 “學不會”之類的話掛在嘴邊。然而,長期不願學習,久而久之會使腦功能會出現退行性改變,思維、記憶、分析、判斷等能力逐漸遲鈍。
△調節方法:人都是傾向於做自己擅長或喜歡的事,所以,大家不妨從自己感興趣 的事情開始學習,比如跳舞、下棋、養鳥等,活到老學到老。做兒女的要想辦法幫父母從晚年生活中找到動力,經常“麻煩”一下老人。退出工作後,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不如以前,子女的需要是他們最重視的成就感來源。如果子女表現得很需要父母,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
■懶事二:懶得吃飯,易傷腸胃。
△健康影響:有些人吃飯很“湊合”,要麼一頓做很多,頓頓吃剩飯;要麼家裡有啥就放在一起亂燉;要麼想起來就吃兩口,想不起來就不吃。這些做法都會讓人形成不規律進餐的壞習慣,進而造成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甚至誘發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胃腸病等。
△調節方法:除了要按時吃飯,還要遵循養生原則,比如早飯和午飯吃到八分飽,晚飯七分飽即可;吃飯時盡量減慢速度,細嚼慢咽;清淡飲食,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等等。如果父母懶得做飯,兒女不妨給他們“布置作業”,每周主動給老媽準備一份菜單,挑一些流程簡單、食材好采購的菜品,告訴她你想吃。
■懶事三:懶得運動,骨質變鬆。
△健康影響:人老了本來就不愛動,加上腿腳不好,很多人會懶得運動,甚至兩三天都不下一次樓。如果長期不運動,人的肌肉會變萎縮,骨關節力量變弱,血液循環減慢,增加骨折、骨關節炎、血栓等風險;不愛動還可能讓老人變胖,而超重和肥胖更會增加“三高”風險,並且,患心腦血管疾病和大腸癌的幾率會增加2~5倍。
△調節方法:經常鍛煉有助預防骨質疏鬆,強健骨骼、肌肉;運動還有益於大腦健康,預防老年痴呆,改善糖尿病、心髒病等多種慢病。老人鍛煉應動靜結合,鍛煉時感覺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老人還可以多做做家務,哪怕收拾桌子、洗碗這種不費力的小活動,既有益身心,還能美化環境;看書、下棋屬於靜養,可以健腦,但要控製坐著不動的時間,最好半小時就起來走動一下。
■懶事四:懶得起床, 全身受傷。
△健康影響:一般來說,年紀越大睡眠越少,但有些老人到了該起床的時候,卻依然賴在床上,不想起來。有些腿腳不太好的老人雖然還能活動,但就是懶得下床。不愛下床會造成人體缺乏正常消耗,基礎代謝率跟不上,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由於躺著躺著就睡了,晚上就可能失眠,作息規律被打亂,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調節方法:老人一定要維持正常的作息習慣,到點睡覺,按時起床,認真洗漱,去廚房準備點早飯。如果能白天經常出去走一走,曬曬太陽,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有助於促進鈣吸收。
■懶事五:懶得刷牙,口腔生病。
△健康影響:每天刷牙是大多數人的習慣,但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城市老人每天堅持刷兩次的比例不到40%,刷一次牙的比例為 50.8%,還有近10%的老人不刷牙。帶來的後果是,老年人齲齒的患病率高達98.4%,牙周病患病率達51.6%。懶得刷牙不僅會導致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牙周病,口腔細菌還會跑到咽喉部,增加老人患感冒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調節方法:懶得刷牙的人,患癌幾率比一天刷兩次牙的人高2.5倍。而漱一次口能減少20%的口腔細菌,刷一次牙可減少70%左右。中老年人牙齒健康的標準則是到了80歲,還有20顆能夠咀嚼食物的牙齒。要想避免“老掉牙”,必須堅持每天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懶事六:懶得上廁所,泌尿系統受損。
△健康影響:許多年輕人由於工作時間緊,連廁所都顧不上去。而一些老年人也因為行動不便,憋得不行了才去上廁所。專家指出,憋尿、憋便最傷身。尤其老年人憋尿不僅會導致泌尿系統疾病,還有可能成為心腦血管病的發作誘因。研究發現,有憋尿習慣的人,患膀胱癌的風險會增加3~5倍。
△調節方法:一定要按時排尿、排便,不要等到憋不住了才去。
■懶事七:懶得刮胡子,易患呼吸道癌症。
△健康影響:人體呼吸時排出的多種有害氣體都可滯留在胡子上,再加上大氣中含有多種重金屬微粒被胡須吸附,從而進入呼吸道。研究發現,胡子上存有多種有害物質,如苯、甲苯、氫硫化物、丙酮、氨等。如果不能勤刮胡子,這些有害物質就極易侵害呼吸道,加大患癌風險。
■懶事八:懶得去醫院,加快病情惡化。
△健康影響:很多老人,由於行動不便,或者害怕檢查出疾病,非常抵觸去醫院進行健康檢體檢或治療。本著“小病拖,大病扛”的觀念,有病不及時就醫,往往會導致疾病的惡化,或者延誤最佳治療時間。與女性相比,男性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懶得去醫院檢查的比例要高出很多。一項調查顯示,由於延誤就醫等原因,男性患癌症後的致死率要比女性高出七成。
△調節方法:老人生病之後,最好能用身邊人的實際案例——例如,因為忍著最後病情變嚴重了,讓老人感受疾病拖延的後果,從而勸服老人及時治療;對於一些長期患病、已經在心理上存在抑鬱的老人,子女更應該多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狀況,及時給老人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導。
分享給爸媽,提醒他們遠離這些“懶惰”習慣,擁有一副更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