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的傳說故事!請打開及分享給更多拜觀音的朋友們,讓大家心想事成!

佛教在引入中國之後,為了吸引更多的信眾,都進行了一些「漢化」,就比如觀音菩薩的故事。佛經上說,觀音菩薩本是輪轉聖王的長子。二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就成了妙莊王的三公主。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關於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他出家在寶藏佛前發願說,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即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寶藏佛即為他授記並命名「觀世音」。

因為觀音普遍地受到廣泛歡迎,中國民間也就出現了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說。這部小說的內容是:

有一位妙莊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愛文才,招了一個文駙馬,二公主愛武才,招了一個武駙馬,三公主妙善愛修行學佛,仁孝貞潔,慈悲愛物,捨己為人,後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這個故事並不為正統佛教典籍所載,也不被佛教所承認。

妙善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其中提到他曾經聽說觀音過去是妙善公主。《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13完整記載了這一傳說。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故事,還有一個關於妙善的傳說。

上文說到,妙善是妙莊王的三女兒。在大公主、二公主先後出嫁後,妙莊嚴王便決心要為三公主尋找一個最理想的郎君。可是做父親的他沒有去問妙善的意願,也沒有去瞭解她的心思,只是用他自己的眼光,物色了一位他認為的乘龍快婿。

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妙善,告訴她要馬上為她辦婚事時,平時最聽話的三公主,這時卻默默地搖了搖頭,表示不同意。她堅定地表示自己不想嫁人,向妙莊王表決了自己皈依佛門的決心。而妙莊王也在一氣之下將其逐出宮門。

孤苦伶仃的她,孤身一人在一座荒山裡結廬拜佛,苦修之下終成菩薩。還有一個類似的記載,是在《香山寶卷》中:「須彌山西有一興林國,國王婆伽,年號妙莊。生二女,長女妙書,次女妙音;至妙莊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又生一女,名妙善,原為仙女轉世,一意念佛修道。」

妙莊王想讓妙善出嫁,她卻堅持出家修行。妙莊王在幾次勸說無果之後,放火燒了妙善所在的寺廟。為滅大火,妙善刺口噴血,使火勢得以控制。但是妙莊王見此情形,以為妙善是妖怪,便下令將妙善絞殺了。

她的幽靈遍遊地獄,發願普救眾生。閻羅王怕她毀壞地獄,便讓其還魂歸陽。於是,妙善在太白金星指引下還陽,並在惠州澄心縣香山寺苦修九年,終於現觀世音化身。而這時,妙莊王因為毀佛而患重病,妙善化身為老和尚,施以良藥。後來又化為香仙人,施以手、眼合藥。從此,她就成為千手千眼觀音被供養。

我們知道,觀音菩薩,經常是普度眾生的。為方便「行事」,也就有了「三十三應化身」,分別是:

楊柳觀音(聖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讀經觀音)、圓光觀音、遊戲觀音(三面觀音)、白衣觀音(白衣大士)、臥蓮觀音、阿摩提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壟見觀音、施藥觀音(施樂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

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童子拜觀音)、青頸觀音(青頭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多寶觀音、岩戶觀音、能靜觀音、阿耨觀音、葉衣觀音

璃琉觀音(汆來觀音)、多羅觀音(多眼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慈觀音(普悲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滴水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眼觀音)。

其中,觀音菩薩第一次顯化之身就是楊柳觀音;德王觀音,是觀音化身中的梵王身,象徵著福與祿;威德觀音,是觀音化身中的天大將軍身;普慈觀音,是觀音化身中的自在天身寶相;持蓮觀音,是觀音化身童男童女的一種顯示寶相。還有,六時觀音的六時指的是佛教中的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

另外,還有一種觀音菩薩的化身,是由中國民間創造的,所以不在觀音菩薩的三十三應化身之列。沒錯,就是經常能夠聽到的送子觀音。送子觀音也叫白衣送子觀音,表示觀音菩薩能夠滿足眾生的各種美好願望,能夠保佑眾生求子得子,心想事成。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