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 是一切問題的開始!不懂「這 3個原則」,越愛對方,只為讓關係 越來越危險...
相愛 是一切問題的開始!不懂「這 3個原則」,越愛對方,只為讓關係 越來越危險...
.
感情過渡期
很難 平穩度過的 3個原因:
Solomon(2016)認為,“過渡期”之所以特殊,
是因為我們的親密感還在持續增加,
卻反而使得關係有動蕩的可能。
也就是說,
隨著我們越來越愛對方,
關係卻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危險。
那麼,在這個階段到底發生了什麼,
使得問題容易暴露並影響到我們的關係呢?
(Miller, 1997;Miller, 2014)
繼續讀下去...
1. 理想化的退卻:
對方 越來越重要,
就越容易 因對方煩躁
過渡期是我們摘掉“玫瑰色眼鏡”的開始,
我們不再美化對方:
在剛剛陷入熱戀的時候,
我們會覺得對方什麼都好,但在過渡期,
你可能會顛覆自己曾經的觀點。
你可能曾經認為Ta
不羈放縱愛自由很迷人,
結婚後卻為對方的不負責任而頭疼。
由於已經進入一段嚴肅的關係,
你們對於彼此來說都變得特別和重要,
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對方影響,
更容易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而煩惱不安。
熱戀期一過,
「放大」對方缺點 成致命傷!
此時,不但過去覺得美好的部分
會變得“不過如此”,
剛剛脫掉理想化眼鏡的我們,
還會出現對對方缺點的“放大鏡效應”。
當熱戀期過去,在自己深愛的人身上,
發現了與自己想像中不同的部分,
甚至發現自己難以忍受的問題。
此時我們會下意識放大這些
對自己和關係的影響,從而感到痛苦。
2. 我們更愛 計算付出和回報
很多人在熱戀的時候,
會感到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
願意去做出很多付出:
順從對方,努力維持形象,
甚至為對方改變愛好和生活習慣。
而一旦嚴肅的關係被確認下來,
我們會懈怠、不再花心思去經營,
從這時起,人們會去想
自己為關係付出了多少,
對方又付出了多少。
經濟學中的“盈餘經濟”
也可以被用來解釋親密關係的過渡期:
在親密關係一開始,彼此的付出都很多,
獲得的獎賞是有盈餘
(即感受到足夠多的滿足感)的情況下,
我們往往不會那麼計較回報。
而當彼此的努力下降,付出變少的時候,
兩個人都會感受到滿足感的降低,
出現一些不滿足的部分。
此時我們才開始計較回報。
3. 更多的親密感,也意味著
對方擁有了更多 傷害你的武器
當你們日漸熟悉和親密,
另一半會了解到你的優點,
但也會了解到更多你的弱點、秘密、缺陷。
在爆發衝突的時候,
我們會情緒性地利用這些來互相指責,
你們之間的秘密反過來
變成了互相嘲笑和傷害的武器。
以上這些問題,都會導致了我們
對關係的不確定感增加。
我們開始對自我、對伴侶、
對這段關係都產生懷疑 (Solomon, 2016)。
我們會思考:
我是不是為了他人而失去了自我?
我的承諾是否真的是值得的?
我有沒有取得應有的回報?
這段關係真的會有未來嗎?
對於異地的伴侶來說,
由於溝通受到的現實阻礙,
這種不確定感會產生更大的挑戰(Kelmer, 2013)。
平穩撐過 過渡期
要靠這 3招「降低不確定感」!
根據Solomon(2016)的“關係動盪模型”,
在過渡期內,降低不確定感
比增加親密感更加重要。
1. 保持良好的溝通:
精確表述、重視確認和檢驗。
在關係的一開始,
你們就應該溝通對彼此的期待。
開誠佈公地討論你們的優點和缺點、
在各方面的差異、
感到對關係具有威脅的部分,
也可以討論彼此的付出和收益,
設定一些規則。
開始時討論得越多,
之後的誤解和隱患就會越少。
同時,在你們的溝通過程裡,
一定要注重確認、複述、檢驗,
避免錯誤認知的發生。
你所認為的Ta可能並不是真正的Ta,
你所認為的對方的期待
可能只是你的誤解,
你所傳達出的意思
也許並沒有被很好地接收到。
因此,永遠不要想當然,
要通過溝通確認,向對方獲取答案,
比如將你所理解的意思
復述給對方聽,檢驗是否理解正確。
2. 思考什麼是關係的「地雷」
deal peaker(一定會讓你終止關係的因素)。
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
自己對於愛情的觀念,
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方式等,
思考什麼是自己在一段關係中
絕對不能忍受的東西。
一旦過渡期中暴露出了這些,
你將毫不猶豫地終止關係。
但deal peaker的設置
不能過於細緻、也不能過多。
它們只能是那些真正觸犯到你的底線的事,
否則過於嚴苛的設置
會讓你自我限制,
從而失去一些發展親密關係的可能。
要知道,世界上
不存在符合你所有期待的人,
不管與哪個人建立關係,
都需要經歷談判和相互的妥協。
雙方訂出約定,避免誤觸對方地雷
隨著關係的發展,種種疑慮的產生,
你需要在內心設定一個清單:
列出對方的缺點、和你不同的部分,
為這些事進行重要程度的排序,
看看哪些是你一定不能接受的,
哪些是更容易接受的。
有一些事你們通過溝通讓對方改進了,
也有一些事你妥協了選擇了包容。
最終,你們會通過溝通
來達成一些約定、
雙方都做出一定的妥協,
讓這段關係對“差異”的解決方式穩定下來。
3. 適當地給自己「洗腦」
Miller(1997b; 2014)總結了一些“認知維持機制”,
它指的是,在過渡期,
我們為了達到保護親密關係的目的,
可以對自己進行有意識的、積極的“洗腦”
保持“積極錯覺”:
對伴侶和關係進行適度的理想化。
永遠對你的伴侶保持一種積極的預設:
儘管你清楚地了解到Ta的缺點、
與自己不同的部分,
但仍然盡可能地以積極的眼光去看待Ta,
認為對方的優點是非常罕見的,
缺點則不是主要的部分;
當對方做了傷害你的事情時,
假定對方是無辜的、行為是無心的;
堅持將你們的關係
看作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優越的、
比大多數人的關係都要好。
(不過要注意,積極錯覺
仍然需要大體基於事實,
而不要陷入到完全的幻想層面。)
抱持「我們」是「共同體」的想法!
保持“共同體”的認知。
把你們當作是一個整體去思考問題,
無論何時,都更多地從“我們”的角度上,
而不是“我的”角度上去思考,
這會讓你們產生更多的相互依賴感。
別吃碗內看碗外 要認為自己的最好!
一段關係是否能夠持續下去,
往往除了關係雙方的期待以外,
還由潛在的替代性選擇決定:
我們會在內心不斷衡量,
假如沒有現在的伴侶,自己會過得怎麼樣,
我們有沒有可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如果自己跟另一個人結成伴侶,
現在會不會更開心。
不管對現有關係的滿意度如何,
只要我們認為,
失去伴侶並不會得到更好的收益,
現在的關係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就還是會留在關係中。
而願意保持“積極錯覺”的人,
會盡量不去對其他對象、
其他類型的生活產生好奇,
不去注視有吸引力的對象,
甚至存在一些故意的貶低,
比如將某個事實上具有吸引力的對像
看作是缺乏吸引力的。
這都會給親密關係減少一些危險。
最重要的:兩個人都相信
自己會因為對方 變成更好的人
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
能夠互相支持、共同進步、承擔責任,
當這段關係讓你感覺到,
你們是在支持著彼此成為更好的人時,
你們之間會產生更加深厚的情感。
與很多人理解的“穩定”不同,
親密關係的穩定,
並不是靜止、沒有任何衝突的。
那樣的狀態可能安全,
卻沒有足夠的親密度。
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一定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你們之間有不同、有矛盾、
有互相干擾、有妥協,
但是你們能夠不斷了解彼此、
為差異進行“談判”、
你一步我一步地作出妥協,
不斷接受彼此,
從而讓兩個人都有這樣一種信心
—— 我們相愛的路上,
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
但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堅韌有力的,
不會被那些問題擊潰。
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解決那些問題的方法,
而這個人就是我想要的一生的伴侶。
此時,你們真正在你們的親密關係中
找到了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