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科學分析,了解為什麼有的瘦弱的拳手打起來這麼厲害?
有經過訓練的人神經、肌肉、時機都能精確把握。
練過格鬥的人,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肌肉群之間的協調、時間把握等能力特別強,所以產生的打擊效果也是異於常人。
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所謂術業有專攻,一個拳手在經過不斷的上千次的重複訓練,使他的神經能更多、更精確的募集更多肌纖維參於打擊,神經對肌肉的調動能力,普通無訓練者在60%左右,系統訓練可以達到90%,在應激狀態下,也就是遇到危險的時候,以及電刺激可全部調動。一個運動神經元所支配的所有肌纖維稱為一個運動單位,運動單位的大小是由該神經元所支配的全部肌纖維數量決定。
運動單位越大力量越大,運動單位小,靈活。
很多練武術的人看起來個子較小,但打擊力量卻很大,就是這個理論,
再舉個例子,一個舉重運動員不能增加自己的體重,卻要提高所舉的重量,
就是要在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方面化更多時間。傳統武術的意拳,太極拳內勁,這種理論去解釋好像更合理。
肌肉的協調,人身上有639塊肌肉所組成,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每條肌纖維收縮時可產生大約0.981-1.962毫牛的力,如果把全身639塊肌肉合在一起同時收縮,可產生約25噸的力,呵呵,當然不可能全部凝集了,但格鬥經過很多前人的經驗積累,科學的訓練,合理的分配肌肉的工作形式,確實可以產生更經濟的肌肉打擊力。
時機精確把握,格鬥的是瞬間變化的,不同的體位,不同的擊打位置,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經過專業訓練的格鬥選手,能精確擊打對手最為薄弱的身體位置,而且能在無序的狀態下,對距離、時機、預測人體的動作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