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是「吉祥月」、「報恩月」、「孝親月」!
今日是農曆七月的第一天。佛教認為七月是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報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僧伽月」。從古到今,每逢七月十五,寺院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佈施功德。
七月是吉祥月
「七」,在中國的數字當中,是一個奇數: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基督教也有「七天創造宇宙」之說,甚至七天一周,每週日要上教堂做禮拜一次;在佛教裡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蘊涵無盡的數字。
然而,長久以來,中國的七月一直被認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因為以訛傳訛,於是把七月認為是一個「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七月不可出門、不可開刀、不可結婚、不可購屋、不可搬家等等;民間的七月,仿佛「鬼影幢幢」。其實在佛教裡,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
所謂佛歡喜日,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此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
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印可,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從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佈施功德,所以七月 乃是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
七月是報恩月
我們也把七月份叫作「報恩月」。報恩,佛經裡面是非常重視的, 要報四重恩:
第一個就是報三寶恩。我們大家發菩提心——我想解脫生死、度一切眾生、願意成佛,以這樣的願來報答三寶的教育之恩。
第二個就是報父母恩。我們回向發願時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希望過去、未來一切父母都能夠離苦得樂、圓滿成就,每個人都要這樣去做。首先是這一世的父母,我們要孝敬;然後要想到未來的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都需要去説明他們。
第三重恩是眾生恩。眾生就是我們所有身邊的人。我們雖然每天穿著衣服,但是我們不知道做衣服的人是誰;我們住的房子,蓋房子的人是誰,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每天在路上走,造馬路的工人我們也不認識,而這一切人對我們都有真實的恩德。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有諸多困難,所以對我們身邊的一切有情,都應該生起一種感恩的心。
第四個是報國土恩。國土恩就是對國家。我們生活在大地上,大地能夠承載一切,也承載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家園。
懷著感恩的心,來對待我們的父母、三寶、師長,還有身邊的一切眾生,和生活的國土,這是佛教非常重視的報恩思想。
七月是孝親月
農曆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個重大節日。佛教寺廟,總要舉行「盂蘭盆會」。據《盂蘭盆經》載,目犍連嘗於此日供養十方眾僧,以此廣大功德,救拔其母脫離餓鬼道。後世遂有於佛歡喜之日,以飯食等供養十方眾僧之舉,其功德廣大,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脫。
《盂蘭盆經》中講:佛陀在世的時候,他的弟子目犍連尊者,已得道果,便欲濟拔他的父母。目犍連尊者發現亡母墮在餓鬼道中,苦痛萬狀,於是目犍連尊者就用缽盛滿了飯,請他的母親吃,當他的母親將要吃飯時,飯到嘴邊,變成火炭,不得下嚥。目犍連見此,悲哀涕泣,回去告訴佛陀。佛說,你的母親,因有罪業,墮在餓鬼道中。
佛告目犍連,你雖己得阿羅漢道果,但不能救拔你母親的苦難。讓其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具多百味五果等,種種美食,置於盆中,供佛及僧。仗此功德,不但已故父母可以解脫餓鬼之苦,還可以令現在父母壽命福增無量,無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所以一切佛弟子,都應在每年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作盂蘭盆會,供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凡厥生靈,皆依恃怙。父母之恩,均於天地。 祈願三寶慈悲加被,護佑現世父母身心康泰,吉祥自在。過去七世父母,離三途苦,得生善處。同時盡自己實際贍養父母的義務,使家庭和樂,老有所養。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人、鬼同具佛性 鬼月為鬼平反
講到「鬼」,很少人不怕的,但農曆七月是什麼時候被稱為「鬼月」的?近年來,研究民俗文化的學者提出新的論點,認為鬼很可憐,長期被汙名化,而且「鬼月」的習俗也應該修正,並進一步建議串連各地七月活動,使之成為台灣觀光的重要資產。 民俗學者表示,依佛教六道輪迴理論,人鬼同具佛性、平等無二,因業報不同致往生殊途;台灣有句「乎鬼驚到有醫,乎人驚到沒醫」的俗諺,意指心懷不軌的人比鬼更可怕,這也算是幫「鬼」說了句公道話。 「鬼月」是明朝愚民政策? 七月諸事不宜的說法,始自明太祖朱元璋派人散播之謠言,藉此讓皇族獨佔大吉之月。亞洲大學台灣民俗文物館研究指出,自古以來,7月是大吉月,清朝流傳的堪輿口訣「古來7月天子葬」,為何7月會變成鬼月? 亞大民俗館副館長顏榮豐說,鬼月習俗源自明朝,起因是朱元璋篤信風水,朱元璋為了霸佔7月吉時,派人假冒道士賣符,謠傳7月是鬼月,台灣人自明朝移民台灣,當時明代流傳的偽習俗,意外成為華人世界唯一保存鬼月的族群。 雖然也有其他學者持不同意見,例如南華大學宗教所副教授呂凱文及輔大宗教系副教授吳彰裕,他們對「鬼月」的起源提出不同的看法,但大家卻也有相同的認定,那就是應該讓民俗回歸本質,中元節本質是祭祖、崇孝尊義,而非鋪張浪費的祭祀、拜鬼,現代人對鬼月的態度,應更符合時代、符合邏輯。 農曆七月 民俗活動豐富有趣 不但是學界贊同要破除迷信,佛教界也早以「孝道月」和「吉祥月」來看待農曆七月,如果能將農曆七月的活動串連起來,成為豐富的民間信仰之旅,對外國觀光客來說,將會很有吸引力。 農曆七月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有趣的民俗活動,例如七月一日到基隆老大公廟看開鬼門,七月二日到新竹城隍廟看夯枷(信眾脖子上掛紙製三角枷鎖,求平安),七月十五日到各大廟看普渡,七月廿日到竹縣義民廟看殺豬公,到了月底關鬼門的時候,就到宜蘭頭城看搶孤。而一般的民間習俗則是會準備很多的供品,祭祀祖先,並普渡無家可歸的「好兄弟」。 佛、道、基督教說鬼月是~歡喜月、教孝月、平安月 佛教裡講六道輪迴,雖然有鬼道,但佛經則未有鬼月的記載,不過為超渡鬼眾所舉辦的瑜伽燄口法會,則是不管道、顯、密各宗派都會舉辦。佛教對於鬼月的由來有個傳統的故事,認為可能是目蓮尊者用天眼看到母親造惡業,死後在地獄受苦,「目蓮救母的情節」及地藏王菩薩於7月30日成道這兩件事,讓鬼月除了救度鬼眾外,還多了一層孝親的意義。因此法師均會告誡弟子,要效法目蓮救母的精神,孝順父母,感恩惜福,積極行善,因此七月也是佛教的教孝月。 在這個月份可以多唸咒迴向給至親,報父母恩咒的咒語為:「南無密栗哆。哆婆曳梭哈。」真佛宗創辦人蓮生活佛說:「在農曆七月之中,每日持誦四十九遍,可報父母之恩。在農曆七月之中,日日行持,報親與度陰照樣得成就,這是萬家生佛,功德非常之大。」此咒出自「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大家可以在七月之中,多持此咒,迴向現世父母康泰長壽,過往父母往生善處。 另外「佛說盂蘭盆經」也記載,佛陀很多弟子在農曆七月證得「阿羅漢果」,轉凡成聖,佛陀很高興,所以佛教也視七月為歡喜月。 農曆七月既然是感恩與歡喜的月,應該是最為吉祥的,在這個月結婚生子、喬遷開張,應該都是大吉大利才對。中國道教會也認為地官大帝在七月十五日下降人間,考校人間功過,是為重要齋期,這一天大家懺悔齊戒,同時拜祖先,過有意義的日子,怎麼會諸事不宜? 基督教、天主教雖也都相信鬼的存在,有驅鬼儀式。有些基督徒看準現代人怕鬼的心理,在七月舉辦宣告耶穌賜平安的讚美大會,宏揚如何超越鬼魂邪靈的福音,他們相信「在耶穌基督裡面有平安」。明白了「鬼月」的生態與心理基礎,我們發現這些行為都是繫於一念之間,只要稍微改變一點點傳統,也可以天天是吉祥日。 做對的事 讓鬼月變成真正的吉祥月 認真說來,佛家講輪迴,幽冥眾生是另一個空間的真實存在,而且和人一樣,有著無法看破的執著煩惱,甚至必須承受饑渴及種種刑罰,講起來比我們辛苦可憐。因此,若以慈悲關懷的心來看待,七月反而是一個幫助幽冥眾生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準備多種供品消除他們的饑渴;可以修法或唸往生咒、佛經、佛號迴 向給他們;可以辦法會、普渡儀式等,以佛菩薩的光明力,加持幽冥大眾消除地獄之苦、往生善處。不論平時有無修行,七月都可以是報恩迴向的好時機,不但利益父母先人,以這種法施的功德,自己未來自然免除三途惡道的因緣,是真正 利己利人。 當然如果沒有特別的信仰,在酷熱夏季裡,只要我們不要到處亂跑,參加各種「萬人活動」,而是「輕居簡出」,在家中或鄰近區域活動,不僅可以達到心靈平靜,而且也會因而避免事故,減少傷害機率。另外,以一顆悲憫的心,關懷並服務弱勢者,讓我們的心靈走向一個更為清澈的境界。如此,「鬼月」也可以變成「吉祥月」。 佛教小辭典 何謂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的涵意 「瑜伽焰口」的涵意以字面來說,「瑜伽」就是相應之意,「焰口」指的就是餓鬼。在佛教的輪迴觀中,認為生前貪婪慳吝之人死後必定淪落至餓鬼道,忍受無盡的饑餓及折磨,其長相醜陋、骨瘦如柴,他們的咽喉跟針一樣細,腹大如鼓,常覺饑渴但卻無法進食,任何飲食進入口中,隨即化為猛火,令其痛苦不堪。 三密合一的觀想變化 要將幽冥眾生從諸惡道中度脫,並非輕易之事,真佛宗蓮生活佛說,施行「瑜伽焰口」,行者必須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專觀想,三密合一,才稱為「瑜伽」,並與地藏菩薩的光明願力合一,才能圓滿的祈請,以諸佛菩薩的光明救度三惡道的眾生。 金剛上師與行者齊心觀想,以地藏菩薩的錫杖震裂地獄,開啟地獄之門,令三惡道的眾生,走出幽暗之地,安住在往生令牌上。 接著為眾靈施灑甘露法水及法食,消除眾靈心中的「煩躁之火」、「怨氣之火」、「無明之火」,讓他們得到清涼與飽食。 接著為眾靈懺悔,引領眾靈皈依,唱誦「七如來」名號,為眾靈加持,讓他們成為佛弟子,發露菩提之心,直到眾靈能成就佛果。整個「瑜伽焰口」法會,便成為一個以佛法救度眾靈,眾靈再發菩提心救度眾生,令愛與慈悲生生不息的善循環。 |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