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營養師聯手推薦:「微生酮飲食」,控糖減重更安全
最近這段時間,有一個名詞相當熱門:「生酮飲食」。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生酮飲食具有許多正面效果,例如可以用來減肥,或是控制糖尿病等; 但是具有醫學相關背景的人,則對生酮飲食持審慎態度。其實回顧生酮飲食的發展史,在醫療上確實是有一定的功效,但是不是就是現在一般人認為的減重與控糖呢?今天就來破解。
生酮飲食原先是用在......
生酮飲食並不是新發明。過往醫界在面對一些特殊情形的兒童癲癇案例,會透過密切的醫病互動與嚴格的飲食控制來改善癲癇症狀,當時的飲食組成,就是生酮飲食的由來。但由於生酮飲食的特性,後來也被其他人轉移到用來減重與控制糖尿病情,其關鍵就在於人體所需能量的來源,與一般飲食有所不同。
在進一步瞭解生酮飲食前,我們需要先瞭解人體所需能量的三大來源:碳水化合物(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營養學建議一般人應均衡攝取各種營養,其比例大約是碳水化合物佔 55%,脂肪佔 30%,蛋白質佔 15%,可以說是最均衡的飲食狀態。
生酮飲食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大幅降低碳水化合物所佔的比例, 從 55% 降到 10% 甚至 5%, 蛋白質比例維持不變,空缺出來的部分就靠脂肪填補,其比例就上升到 75% 到 80%。以米食或麵食為主食的亞洲人來說,10% 以下的碳水化合物其實是相當低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因為生酮飲食很夯,網路上許多人都說自己在進行生酮飲食法,但是仔細看他吃的內容,雞肉所佔的比例很高。雞肉其實是肉類食材中脂肪含量偏低的一種,所以這其實不是生酮飲食,而是高油、高蛋白飲食,也比較接近另一個很有名的「阿金飲食法」。
用生酮飲食減重,可能產生這些副作用
一般情況下,身體的各器官、組織,包括大腦在內,主要的能量來源是取自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當身體已經把飲食中攝取的葡萄糖消耗完,就會開始使用先前儲存起來的肝糖。當肝糖也用盡後,身體就會從脂肪分解脂肪酸,過程就會產生「酮體」,大量釋放到血液中。
採取生酮飲食,正是採取類似的概念,在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時,改採用體脂肪做為替代方案,所以體脂肪的確是會下降。在分解體脂肪的過程中產生的酮體,如果量太大,進入血液後會產生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脫水,甚至會有厭食現象等等。
這些現象往往會給人一種「減重成功」的假象,更嚴重的是,酮體產生比消耗多很多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感到暈眩,或者是影響心臟功能,甚至可能死亡。糖尿病患者的情況也類似,因為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因此就有人想到,乾脆用生酮飲食的低糖特性,取代一般飲食。可是這究竟可以改善病情,還是造成更大危險?
用生酮飲食控制糖尿病,最嚴重可能死亡
生酮飲食對三大營養素的攝取比例,跟一般建議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來說,我們都不建議採取生酮飲食,更不用說糖尿病患者採取生酮飲食可能造成的危險。過往就有案例,發現糖尿病患者開始生酮飲食後,血液檢查結果發現血糖升高到 200mmol/l 以上,糖化血紅素也飆到 10% 以上,甚至還發生過死亡案例。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採用生酮飲食,可能會導致死亡?我們知道糖尿病患者往往因為胰島素調控血糖的機能已經發生問題,使得血液中的血糖飆高所致;事實上酮體同樣也是要靠胰島素進行調控,所以血糖的調控已經失去平衡,酮體的調控也會面臨相同情形,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酮酸中毒」的死亡風險。
此外,產生酮體的過程需要肝臟代謝,可能造成肝臟負擔增加;吃進高比例脂肪,對於已經有膽固醇方面疾病的人等於加重病況,又會進一步提昇膽結石的機率(膽固醇高會增加膽結石風險),同時也會使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微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縱使對一些神經疾病有幫助,但還是應該要交由專業的醫療人員評估。一般民眾如果一定要採行生酮飲食,我們建議微調一般定義下、比例有些激烈的生酮飲食,推出「微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拉高到 40% 左右,脂肪降到 45% 左右,蛋白質不變。
微生酮飲食不是要鼓勵大家多吃一點油,因為油脂對現代人來說還是過量,但如果你還是對生酮飲食有興趣,希望是以健康狀態下來嘗試看看微生酮飲食。
微生酮飲食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攝取的油脂要是好油,例如可以採用植物性油脂的橄欖油、芥花子油、葵花籽油,還有堅果類也含有好油成分。至於流傳甚廣的椰子油,其飽合度較高,因此會像牛油一樣,在室溫下凝固,其中鏈脂肪酸的成分,更容易導致體內生酮的作用。
現代化精緻飲食加上遺傳因素等種種原因,膽固醇比例上升的人愈來愈年輕化,生酮飲食對身體產生許多負擔,很多是人們表面沒有感覺、不會覺得頭暈、心跳改變等等,但是你的內在已經出現很大的改變了。因此,不敢保證自已是完全健康的話,還是不要嘗試生酮飲食,而有膽固醇、肝臟、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的人,純生酮飲食絕對不是一個適合嘗試的東西。更不要因為生酮飲食最初是用來治療小朋友癲癇,就給小朋友吃生酮飲食,請不要把自已小寶寶當成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