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連2個「颱風」恐生成!第2個威脅大預計在「這幾天」通過台灣!

注意!又有兩個颱風可能生成了,前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下周可能生成兩個颱風,前一個穿巴士海峽,第二個威脅恐更大。」

翻攝《洩天機教室》

吳德榮指出:「周六、日(19至20日)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上半天晴朗,下午大氣不穩定,下周一(21日)熱帶低壓或輕颱逐漸接近,東半部水氣增多,東半部、北部轉為有局部陣雨。」

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氣象專欄說,下周第一個熱帶系統,各國最新的模式模擬路徑相近,強度則較不一致;下周二(22日)至周三(23日),第一個「熱帶低壓」或「輕颱」(歐洲模式模擬較強,美國模式模擬較弱)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其「外圍環流」將給東半部及南部山區帶較大的降雨,也給巴士海峽帶來強風巨浪,其他地區也有降雨機率。

圖/翻攝氣象局網站

而根據歐洲(ECMWF)模擬,下周四(24日)20時即快速移入、強度較弱;美國(GFS)模擬則移速較慢、強度較強(達颱風強度),下周五、六通過台灣。

圖/奇摩

下周要出遊的朋友們注意了,快把最新天氣資訊分享出去吧!

颱風(英語:Typhoon,香港天文臺縮寫T.;日語:台風/たいふう/taifū;諺文: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

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1]。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臺及香港天文臺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