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像外勞?給郝廣才的忠告:失言時,說「對不起」是最好的身教
知名繪本作家、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日前在主持金鼎獎頒獎典禮的時候,提到許多台灣人坐在台北車站大廳地上,「是不是愈來愈像外勞了呢?這是不是一個教養的問題?」之後,在相關言論引起歧視的熱議之後,郝廣才在其後受訪又強調,他的意思是「台北車站應該提供椅子給大家坐,誤會他的都是不讀書的『真傻瓜』」。 關於這段最新回應,我忍不住有話想說。
其實一開始不想加入這一場傻瓜論爭。郝廣才,是繪本重要作家,也是台灣兒童教養出版界的知名人物,「金鼎獎」又是台灣知識出版界重要的公開場合,他的一言一行,具有指標作用,自然也要經得起社會輿論的檢視,因為,這裡面有太多太多信任他的讀者、家長、教育界人士的期待。
說到教養兒童,根據我身為中小學老師的經驗,小孩子是這樣:自己犯了錯,第一時間推給別人,往往不肯自己承認、道歉,喜歡找理由硬凹,為自己開脫責任,是人的天性。當過幼教老師,長期帶過小孩子的人都知道,小朋友最喜歡互相罵別人是「笨蛋」、「傻瓜」了,兒童在遊戲之中,常常不經意認為自己「最聰明」、「跑得比別人快」、「書讀得比別人多」。我自己是教小朋友的,小朋友根本不是天使,大概天天都要排解小朋友之間的論戰與告狀,重複好幾遍「沒有誰比較聰明」「不要打來打去」「好了不要吵了」...諸如此類。
當我們做老師的,看到班上小朋友很明顯的歧視,發現他們開始譏諷別人笨、笑別人傻瓜時,當他們開始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最優秀時,我們就得盡一個「教養的責任」,適當地點醒他,希望他簡簡單單地,說一聲對不起;希望他,就這麼簡簡單單,少一點對別人的傷害。
通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當老師開始進行教養、解釋的責任時,小朋友會開始硬凹找理由。說他「沒有罵別人傻瓜」,他只是「要提醒我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人性嘛,不道歉就算了。我們當老師的,也就不會跟孩子真的計較,繼續這樣整天跟天使與魔鬼抗爭的日子。
不過,郝廣才,年紀也有一把了,並且最重要的是,他是台灣知名兒童繪本的作家與代表「知識教養」的公眾人物。所以不管怎麼看,不要再硬凹,簡單說聲對不起,都應該是他作為公眾人物,應該但也可能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因為放不下身段與面子。他常常提到「教養」,犯了錯,向自己失言傷害過的人道歉,也是個人修養教養的一部分,這是很好向他的讀者與這個社會身教力行的機會。畢竟,人都會有說錯話的時候,但說錯話並沒有關係,道歉,有這麼難嗎?
可是,我們這個崇尚「菁英成功學」的社會,從來只教我們怎麼論證我們比別人聰明,從來只教我們怎麼比別人還會考試讀書,從來只教我們怎麼才能比別人更有名更有錢;但,卻從來沒有教我們去認識我們內心原有的痴嗔貪,從來沒有教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失敗與錯誤,從來沒有教我們怎麼真心地說一聲對不起。
所以,道歉很難。我們都還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