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擁有王重陽、張三豐那樣的武學素養,為何沒能成絕代宗師?
華山論劍共有三次,第一次決出的“天下五絕”以王重陽為尊,大家公認他武功天下第一;
第二次華山論劍,已半瘋癲的歐陽鋒以逆練九陰真經成為武功最高者,不過他贏得莫名其妙,大家輸得也稀裡糊涂;
第三次華山論劍,並未真正比武,只以討論、推舉的方式圈定新五絕,並尊周伯通為“中”(中頑童)。其實,老頑童在當時的武功並非天下第一,因為有新生力量楊過和頂峰時期的郭靖。
如此說來,真正有權威性、有認可度、有學術價值的,還得算第一次華山論劍。
有個問題是:第一次華山論劍中王重陽究竟為何能拿下天下第一,而其他四人對此心服口服、毫無異議?
答案是,王重陽的武功修為之所以厲害,是因他達到並融合了三大境界,而其他人,不管是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還是老頑童周伯通,或者郭靖、楊過,在三種境界中,或者有其一,或者有其二,但同時擁有三種的,一個也沒有。
這才是王重陽之所以力壓群雄且為大家心服口服的根本原因。
關於王重陽武功修為的三大境界,最了解他功夫的周伯通曾說過——不過不是“一二三”般地言明,而是暗藏在他於桃花島與郭靖聊天、授功時的宏篇大論或只言片語之中。
且看周伯通的一段話——
師哥當年說我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是樂此而不疲,可是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
當時我聽了不信,心想學武自管學武,那是拳腳兵刃上的功夫,跟氣度識見又有甚麼干系?這十多年來,卻不由得我不信了。
從這段話看,王重陽武學體系的三個層次或說境界是:一、天資+勤奮;二、識見;三、氣度。
第一個層次好理解,就是周伯通擁有的“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是樂此而不疲”。
第二個層次“識見”,其實是對武學的理解,周伯通接下來還有解釋——
“我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你師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頂兒尖兒,我雖懂得一些全真派的內家功夫訣竅,想來還不是他的敵手。只是外家功夫練到像他那樣,只怕已到了盡處,而全真派的武功卻是沒有止境,像做哥哥的那樣,只可說是初窺門徑而已。”
其實,周伯通是在自謙,此時的他對全真派上乘武功的“空、柔”理論已頗有心得,並據此自創72路空明拳,武功境界已達“識見”級的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則屬於另一境界:氣度,具體說就是“救世濟人的胸懷”。
關於這一點,王重陽的話非常明確——“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
也確實,王重陽的武學正是擁有這三大境界:天資好且勤奮(這個不用多說),能窺知武學要義(天罡北斗陣等自創武功),有救世濟人胸懷(組織義軍對抗外族入侵),這才成為公認的天下第一。
五絕中的其他四人情況如何?
東邪黃藥師,最為博學多才,其天資和勤奮自不必說;他於武學也有獨到之得,彈指神通、蘭花拂穴手、落英神劍掌等等,自創武功多了去了;不過,要說起救世濟人胸懷,東邪還少了點——隱居和獨游是其生活常態;《神雕俠侶》中,他出手救程英、以二十八宿陣救郭襄,都有其特殊性和偶然性。
西毒歐陽鋒,天資和勤奮同樣不需多說;他能自創蛤蟆功、靈蛇拳,逆練九陰真經成功,見出其在武學上的非同尋常;西毒缺少的與東邪一樣,是那份救世濟人胸懷。
南帝段智興,在天資、勤奮、武學研究等方面都沒問題,但他由皇帝而僧人,正見出其過於關注自我,在胸懷天下方面有所不足;甚至,在出家為僧後,一燈大師也未能全然放下。
北丐洪七公,很有救世濟人胸懷,他和他領導下的丐幫,都以對抗韃子、見義勇為、救死扶傷為己任;但也許是因忙於這些具體事務,洪七公在武學境界上,並無更大突破——降龍十八掌雖一半得自師授、一半由他自創,但總在走剛猛路子,到一定程度便難有提升。
所以,很遺憾,洪七公終不能如王重陽一般,在武學上到達更高境界。
說完“老五絕”,再看“新五絕”。
周伯通的天資及對武學的痴迷少人能及,但正如王重陽對他的評價,老頑童的修為囿於武學本身,難以達到更高層面;
再說楊過。這小哥兒資質、境遇都不錯,也曾一十六年行俠仗義,也曾以三件俠義大禮為郭襄慶賀生日,也曾勇救郭襄、飛石殺蒙哥,但他給人的感覺總是那個為情為愛的江湖浪子。所以,要他達到王重陽那樣的武林至尊境界,總感覺缺少點什麼。
最後說郭靖。他看似愚笨,其實武學天資很好——他的笨表現在初入門時,一旦捅破那層窗紙,便馬上登堂入室,領悟高深,成為至尊高手。譬如,他在掌握《九陰真經》後,有真經要訣指引,其各項功夫都大進,“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竟生出至柔的妙用,那已是洪七公當年所領悟不到的神功。”
所以,郭靖其實是有武學天資的。至於勤奮,更不用說,那是郭靖的招牌。
剩下就是救世濟人的胸懷了。應該說,在這方面,郭靖不輸於新老五絕中的任何人,他是真正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如此,按王重陽的三境界理論,郭靖該當成為武功和武學修為均絕頂的至尊高手。可郭靖似乎並沒能實現這一點。
即便是在《神雕俠侶》後期的“新五絕”中,郭靖的武功當能勝過周伯通、黃藥師、一燈大師,能勝過金輪法王,但他與楊過則在伯仲之間——也許郭靖更強一些,但不像王重陽對“四絕”那樣擁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參見本人另一篇小文《神雕新五絕誰厲害?郭靖or楊過?周伯通與金輪法王誰強?》http://www.toutiao.com/i6278558619457815041/)
接下來就有個問題出現了:既然郭靖有天資能勤奮,有救世濟人的胸懷,對武學也有精研和感悟,他為何成不了王重陽那樣的至尊宗師?
我覺得原因有二:一是時日不夠;二是心有旁騖。
簡單說就是,郭靖剛剛人到中年,而且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義守襄陽,他沒法專心致志於提高自己的武功和武學修為。
要知道,武學天才黃裳躲在深山鑽研武功,用了四十多年才有了《九陰真經》;王重陽為了高深武功,連送上門來的絕色美女林朝英也不娶,他或躲在古墓或靜心於重陽宮,多年心無旁騖。
而郭靖不是這樣。他不是沒有光大武學的想法,卻他心中總是有更大的事情要做。看《射雕英雄傳》這樣一個細節——
……來到華山南口的山蓀亭,只見亭旁生著十二株大龍藤,夭矯多節,枝干中空,就如飛龍相似。
郭靖見了這古藤枝干騰空之勢,猛然想起了“飛龍在天”那一招來,只覺依據《九陰真經》的總綱,大可從這十二株大龍藤的姿態之中,創出十二路古拙雄偉的拳招出來。
此時的郭靖時當青年,已有自創武功的能力,可他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個?!因為,在接下來的二次華山論劍結束後,他的人生馬上全然轉向抗擊蒙古、義守襄陽……
如此,江湖上少了一個“天下第一”的郭靖,民眾間卻多了一個“為國為民”的郭大俠——身逢亂世,這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
說完新老五絕,突然想起另一個人:張三豐。按王重陽的三個標准去卡,他倒是每一條都符合——
張三豐頗有武學天資,少年時,他得楊過點撥三招,就能對付瀟湘子、尹克西;而且他夠勤奮,以百歲高齡還閉關精研武學。
張三豐於武學有大悟,他創出與剛猛路子截然不同的以柔克剛的武當絕學,開辟武學另一天地。
張三豐有救世濟人胸懷,以驅除韃子為己任,而且整個武當派在他領導下以鋤強扶弱、濟危救困為宗旨。
也正因具備以上三點,張三豐終成金庸筆下可與王重陽並駕齊驅的至尊宗師。
總之一句話,“射雕三部曲”中,論武功修為和武學境界,當屬王重陽和張三豐;但若論舍小取大、為國為民,則當屬郭靖,惟他堪稱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