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清同學聚會的本質,別傻傻再參加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記憶似乎停留在了過去的時光中,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同學聚會,然而並非懷念往昔那種青春,只是各懷鬼胎罷了。”
01
不願意參加同學會的,一種是混的特別差的,一種是混的特別好的。
多年分離,同學再聚,難免會產生過問對方事業、工作的情況,聽著自己的同學各有不同,心底難免會產生比較。這個時候,混的特別別差的人就會感覺有失落感,既然花錢過來買的只是不痛快,你下次肯定選擇不參加。
另外一種就是那些混的特別好的人,要麼官場得意,要麼事業風生水起,人就是這樣,當官的怕別人求自己辦事,有錢的就怕別人知道自己有錢,跟自己借錢,所以這種場合能躲便躲。如果參加了,礙於同學的面子和感情,面對請求是進退兩難,不如直接找個借口不參加。
02
喜歡組織同學聚會的,一是特別重感情的,一是自我感覺混的還不錯的。
同學情有的很深,常常回憶起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但是最讓人覺得感情深的莫過於戰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那些青春歲月真的值得回憶,分開以後,時間長了就會想念,所以抽出空,搞個聚會,讓大家能夠聚一聚。
另外一種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覺得自己混的還有點成績,就像項羽說的,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誰也看不到,多麼遺憾。所以便開著豪車,搞一頓同學聚會,也好顯示一下自己的成績,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03
來參加同學聚會的人,一種是當主角的,一種是來當配角的。
同學聚會也有世俗的一面,有的人搞同學聚會,本身就是本著某種目的而來,在他們嚴重或許能夠幫到他的那個人,才是他來參加聚會的目標,於是在聚會上,這兩個人感覺才是主角,而其他的所有人不過是請來的配角。
小品《同學會》演的就是這種情況,范偉公司運轉有問題,所以特地舉辦一場同學聚會,目的就是能夠在聚會上遇見自己混的很牛的同學吳德貴,希望他能幫自己一把,是不是其他人只是他想要辦事請來的配角呢,不言而喻。
04
同學聚會感情最真分為兩個階段,一時剛畢業,二是退休後。
俗話說: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剛畢業的同學,被社會的污染還不嚴重,同學間的社會階層分化還不嚴重,很多人都覺得初入職場,打拼不易,恰好書生氣息還未褪盡,這時,就像放個暑假,聚會又讓大家回到校園一般,感情純粹又真摯。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人說我們三十多年沒見,搞一場同學聚會,感情還是很好。是的,當年過五旬六旬,也已經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知道世事無常,所以更追求返朴歸真,更加珍惜同學之間的感情,不再看重名利地位。
05
對同學聚會的看法,一種太過於神聖,一種太過於貶低。
貶低同學會的人說,同學會裡各懷鬼胎,每一個正兒八經是為友情而來的,有人為名,有人為利。還充斥著荷爾蒙的氣息,搞得別人妻離子散。
把同學聚會想的太過的神聖的人,總以為同學之間還是以往那般真情,那般單純,殊不知,只要走進社會,就再也回不到那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