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姐別叫姐姐?喊哥還是喊老師? 「職場菜鳥」第一課竟是如何喊人
叫姐別叫姐姐?喊哥還是喊老師? “職場菜鳥”第一課竟是如何喊人
職場新人的第一課是學會如何“喊人”?
昨天,朋友圈裡刷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一位“菜鳥新人”因為稱呼 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為“姐姐” 而慘遭“吐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擁有這般煩惱的職場新人並不在少數。對此,人力資源專家建議,職場稱謂其實也有“磨合期”,新人們入職前不妨學一些商務禮儀,方能從容應對各路職場禮儀問題。 “職場新人”該怎麼稱呼同事? 90後 “主任”“處長”不離口, 感覺自己成“老干部體質” “正式入職之前我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上班後我才發現,在‘國字頭’的單位喊人是大有講究的。”今年7月,徐俊正式走出象牙塔,成為了一家國企的新成員。“通俗地說,我的崗位就是一個‘坐辦公室的’,平時交接文件,領導意見上傳下達,都是我在負責,所以平時要接觸到單位的不少人,怎麼稱呼他們就成了大問題。”理科出身的徐俊本來就不大善於交際,見到人要憋個半天才能想出怎麼稱呼,每天迎來送往這麼多同事,如何“開場白”成了他最苦惱的問題。 “我專門和我爸討論過這個問題,我爸說,像我們這種性質的單位,大家肯定都愛聽好話,不能確定對方到底是什麼身份,就統統喊主任,職務往大裡喊,肯定錯不了。”聽話的徐俊當真見人就開始喊“主任”,很快在單位“打開市場”,“不少人誇我嘴巴甜,還有些明顯比我大不了多少,職務級別跟我差不多的人,分明不是主任,聽到我喊他們‘主任’,居然也滿臉喜悅地答應,真是不可思議。” 上班一個月,徐俊覺得自己迅速變成了“老干部體質”,“主任”“處長”“領導”不離口。“我也想見人就喊‘哥’‘姐’,但在我們這兒,喊別人‘哥’‘姐’感覺好輕浮。” 對方看上去和媽媽年紀相仿, 也得喊“姐” 吳婷今年6月份從南京一所高校畢業後,來到了老家的一所國企任職。初入職場,吳婷心裡非常忐忑,如何稱呼公司裡的前輩成了她的一個小煩惱。在公司待了一個月後,在不停地觀察和學習中,吳婷總結出了自己的經驗:“我一般稱呼前輩為‘XX姐’、‘XX哥’。也有一些情況下,很多前輩都在場,有些我不清楚名字,這時候我就直接叫他們‘姐’、‘哥’。即便是像媽媽年紀的也是要叫‘姐’,這樣才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吳婷說,自己在比較正式的工作場合,比如開會、發工作郵件的時候,都稱呼領導為“XX總”,但平時也會叫“老大”,領導也會開心地回打招呼。 “跟我一起進公司的有研究生畢業的學姐、學長,大概長我兩三歲的樣子。在公司有一些前輩雖然入職比較早,但可能年紀上還不如他大,他們之間會直接叫名字。”吳婷在公司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所以有些時候還要看公司的文化,有的公司要求比較死板,有的要求很靈活。不過具體的話還是要看個人。” 至於叫人“姐”還是“姐姐”的差別,吳婷覺得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別人的名字喊錯啊,我們這種新人,寧願把別人喊老,都不能把別人的名字喊錯,初入職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真誠。” 80後 被喊“姐”能接受, 喊“姐姐”有點崩潰 “估計不願意被叫‘哥’‘姐’的都是工作沒幾年的‘小孩’吧,他們最怕老!”接受記者采訪時,80後“職場臘肉”許女士完全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稱呼這件事其實不值得這樣放大,見什麼就叫什麼唄,像我們單位,車間裡的技術工人們都是以‘工’來稱呼,‘徐工’‘王工’,到了我們行政樓裡,大家都喊頭銜,是會計的就喊‘王會計’,是經理的就叫‘李經理’,分的挺清楚的。” 許女士回憶,自己剛剛來單位工作時,似乎無師自通就“自來熟”了,“我們是技術類單位,‘師傅’和‘高工’比較多一些,所以喊‘師傅’總沒錯。對於比我大不了幾歲或者是同歲的同事,我會喊他們名字後面兩個字,工作場合還是比較正式的,所以這樣至少嚴肅一些。”單位新來的員工有的時候也會喊許女士“許姐”,“‘許姐’還算能接受吧,我至少比新人們大一些。但‘許姐姐’就比較崩潰了,雖然目前還沒有人這麼叫過我,但這樣的稱呼我肯定不能接受。”許女士表示,“雖然我們年紀是大了一點,但心裡總歸會覺得不舒服:‘我和你有這麼熟嗎?’”
九成新人 都遭遇過“開口難” 面對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職場新人們多少都遇到過“開口難”的問題:叫“姐”顯老,叫“老師”顯得自己太卑微,但他們畢竟入職時間比自己早,總不能直接喊“喂”。接受記者采訪的所有職場新人,九成都遇到過這樣的“開口難題”。 “我在入職前自認為做好的所有的准備,甚至連公司周邊的小吃店都踩了點,就是為了能夠和同事們有話題聊,能迅速融入新集體。但百密一疏,我獨獨忘掉了准備一下應該如何稱呼單位的同事。”女生李子君說,“大學裡雖然也選了就業指導課,但老師們並沒有教過我們這方面的內容,所以自己一下子發蒙了。” “好在我進的是一家文化類的單位,見人都喊老師,而且他們的確是帶我入行的老師,所以這麼叫還顯得親切。”在一家廣告公司入職一年的小王說。網友“面癱君”說,自己在稱呼這個問題上的確尷尬過好幾回。“我自己是本科畢業就工作了,第二年單位來了個研究生畢業的新人,年齡明明比我大,還拼命地喊我‘姐’,我很崩潰,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她年齡真相。” 專家:職場稱呼也有“磨合期” 不僅是職場新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學喊人”,職場“臘肉”們也沒少腹誹過新人的表現。在網上,吐槽“職場菜鳥”不懂如何喊人的帖子並不少見。也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吐槽太過“玻璃心”。 對此,人力資源專家、江蘇百得人力資源集團副總裁姜文銳認為,職場的稱呼的確考驗“情商”,大方得體的稱呼的確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方有職務時,可以直接喊‘某主管’‘某主任’,在一些生產型的企業,則可以稱呼‘某師傅’這些都要根據企業的性質以及組織文化來定。如生產型企業講究傳幫帶,所以被稱呼‘師傅’是很光榮的。” 姜文銳舉例,“對於一些服務型的單位,在公開場合還是應該叫頭銜為主,這樣顯得比較正式,在私下裡,顯得親切時可以稱呼‘某哥’‘某姐’。但這樣的稱呼不應帶到工作中去,如開會時,你肯定不可能直呼某位同事‘某姐’。” 到底應該怎樣稱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才算大方得體?姜文銳表示,職場稱呼也有“磨合期”,“老臘肉”們的吐槽也好,新人的“戰戰兢兢”也罷,都會隨著工作磨合的增加而化解,“繼續舉例,假如你新進單位時,稱呼一位比自己大兩歲的同事為老師,但對方卻表示不要稱呼自己為‘老師’,可以直呼其名,那麼接下來,你們之間的稱謂就可以稍作修改。這並沒有固定的‘模板’,而是要根據和同事之間的相處模式來決定。” 高校不妨增設“商務禮儀”課程 職場稱呼其實只是職場禮儀中很小的一部分。姜文銳發現,不少應屆畢業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職場禮儀方面的困惑:電梯門開了,應不應該讓領導先進?又或者是自己先進電梯,攔著門防止領導被電梯門夾住?公務場合或是遇到應酬時,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禮儀規范?著裝上又有怎樣的要求?這些其實都是“職場菜鳥”們應該掌握的日常商務禮儀。 姜文銳建議,高校不妨在就業指導課的授課過程中增“商務禮儀”課程,這樣畢業生就業進入職場後,方能從容應對,不會再出現稱呼“姐”還是“姐姐”的尷尬。 職場不易, 多學習多磨練 擺正心態最重要! 職場再苦, 也要拼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