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 5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有 60%的父母,都還停留在最低層次...

身為父母,

總是想了 很多種方式 培養自己的孩子,

想努力的 給他們 更好的生活 ...

但是不要忘了,

你們的關愛 才是他們最大的依靠 !

在同學會中

討論著與小孩的相處 ...

同學聚會,難免談到孩子。

A 同學說:「兒子跟我一點也不親。

我是天天忙著 做生意,

沒時間陪他,可他媽媽陪了,

我給他 花錢不就行了?」

B 同學說:「現在講究的是陪伴。

都說,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女同學 C 插了一句:

「陪伴也分好多種,高質量的 陪伴才有效!」

當年文靜的女同學 D 突然問了一句:

「你們都是哪一層次的父母?

比較一下,看自己做得是否到位,

心裡不就有底了嗎?」

同學們詫異起來,

當父母還分層次?

認真想想也不奇怪,

人的需求分層次,

此理論完全可以 推廣到 其他領域。

父母的層次

與人的需求層次 息息相關,

也可分為 5 個層次。

第 1 層次:

捨得給孩子花錢

現代家庭條件好,

除保證為孩子提供 生活所需 的方面以外,

基本是孩子 指到哪,

大人跟著 買到哪。

即便家裡 條件沒那麼好,

也恨不得 砸鍋賣鐵 滿足孩子。

有一段視頻,

1 個農民工的女兒

拿著手機 給爸爸打電話,

讓爸爸給她 換新手機。

她爸爸被鬧得 沒辦法,

預支了 幾個月的工資 給女兒。

女兒拿了 新手機很得意,

因為這樣就不會 落於同伴之後。

某天,

她在街上巧遇 父親正在工作。

看著付出苦力的父親,

女兒羞愧難當。

這個女兒 還算有良心。

前幾年的媒體報導,

留學 日本的兒子 向母親要錢未果,

他竟拿刀 捅向了母親。

父母為小孩子提供

必要的物質生活 是應該的,

但 僅僅在金錢上,

在照顧孩子的 低層次需求上

付出是 遠遠不夠的。

第 2 層次:

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都說陪伴是 最長情的告白。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也一樣。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愛,是相互的。

同學 A 在這一點上 做得極其不好。

他為了做生意,

兒子出生時,他沒在場,

等他趕到家,

兒子已出生 7 天。

他只能做更多生意,

希望拿更多 金錢來補償。

由此卻錯過了 更多孩子的 成長過程,

兒子第 1 次呀呀學語,

第 1 次蹣跚學步,

他都沒趕上。

有一次 好不容易有時間,

能去參加 兒子的幼兒園 家長會,

他竟不知兒子 在哪個班。

這樣的爸爸,兒子和他親才怪!

相反,同學 B 這一點做得就好得多。

本來傳統思想作祟,

同學 B 想要個兒子,

看生出來的是女兒,

他開始真 沒那麼喜歡,

但仍盡責地 照顧孩子,

也願意抱著。

時間長了,

感情越來越深,

以至於 別人逗他用兒子換,

他說什麼也不同意。

他在業餘時間會

陪女兒講故事、散步、做遊戲…

和女兒關係特別好。

還勸身邊人 多陪陪自家孩子,

說這時間 不白花,

收穫的都是幸福。

女兒對父親也特別喜歡,

爸爸不參加的旅行 她不肯去,

覺得沒有安全感。

而安全感,來源於父親的陪伴。

第 3 層次:

家長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中國有個抓周的習俗,

讓孩子在周歲那天,

隨便抓一樣 他最喜歡的東西,

從中預測孩子的 未來志向。

「不讓孩子輸在 起跑線上」,

從喊了多年的這句話中,

即可看出父母們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的願望有多強烈。

有一個 3 年級的小朋友,

自己統計了一下,

他的父母一共為他報了 10 個培訓班,

佔據了他所有的休閒、娛樂時間,

完全變成了學習機器。

那孩子並不喜歡,

有時會向 培訓班老師吐槽。

孩子這麼累,

他父母不知道嗎?

沒有想過 讓孩子學這麼多,

孩子卻 不快樂,

意義又在哪裡?

他為孩子設計的 未來至高點 又在哪裡?

能實現嗎?

與其畫個好大的圓,

將來卻無法填滿,

不如腳踏實地,

走好每一步。

第 4 個層次:父母不斷提升

和完善自己來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 1 任老師,

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模仿對象。

同學 D 是個 典型的夜貓子,

喜歡熬夜看小說、追劇。

自懷孕後,

母性力量佔了上峰,

每天用 規律的生活 來替換從前的率性,

堅持 早睡早起,

不但給孩子帶來 好身體,

還給孩子養成 規律的 生活習慣。

為了陪孩子學習,

她還參加了 心理諮詢 師資格考試。

每天和孩子一起學習、進步。

她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還為自己更新了知識庫。

第 5 個層次:支持、鼓勵孩子

做最真、最好的自己

曾看過 1 段視頻,

 1 個小女孩參加某才藝展示節目。

只有 5.6 歲的小女生唱了《忐忑》,

唱得並沒多好,

反而很有喜感,

現場笑聲一片。

評委邊笑邊 亮出了大叉叉,

沒有給她通過。

小女孩哭了。

鏡頭掃過,別人都在笑,

只有小女孩的媽媽 在後台 沒有笑,

而是雙臂微伸,

等著給女兒擁抱。

有媽媽與自己共情,

小女孩會 有力量 再去嘗試,

不管結果如何,

她為自己爭取過。

年少時的夢想 只需要 支持與鼓勵,

也許就會實現,誰知道呢?

為人父母,

最高層次就是 !

在別人都 不在意、不看好 自家孩子的時候,

給他懷抱、溫暖,

支持、鼓勵孩子去發揮,

而父母就是他堅強的後盾。

這就足夠了,

因為來自父母的鼓勵與支持,

就是孩子奮勇向前的力量源泉,

孩子走到哪裡都不會有孤獨無助之感,

相反,會有溫暖不時湧上心頭。

不論爸媽 再怎麼忙碌,

請適當且適時

給予你的孩子 溫暖吧~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