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100天後,談談那些我始料未及的驚喜
冥想並不是高智商的活動,也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重要的是體驗。如果你能先把自己忽悠上船,體驗了,受益了,你自然會自己想著辦法往前走。
對,我在冥想;不,沒有禪修
Helen Li
(公益諮詢師、慈善顧問、刻意成長踐行者、善天下中文網聯合創始人)
昨天是冥想第100天。算是一個milestone(里程碑)。回頭看了一遍這100天的Meditation Journal(冥想日誌),記錄下第一段旅程的發現和感觸。
從5月20日開始,到11月11日,一共175天。如果從堅持的角度來看,數據不算好看。可是,換一個角度,即使這樣的節奏,自己這幾個月來的受益,已經令我驚嘆;如果能做得更好,那豈不是可以更上層樓?:)
我練習的是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冥想)。Mindfulness(正念)這個詞,我還沒找到合適的翻譯。在各種定義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
Mindfulness i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esent, with openness, curiosity and non-judgment,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保持開放、好奇、不評判的心態。當我們處於mindful的狀態時,應該是思想敏銳而身體輕鬆、心情平和的。
過去這100天,雖然還處於嘗試和摸索的階段,但已經獲得了始料未及的驚喜。
對情緒在身體上的反映有了更多的體察,從而能夠增強對情緒的應對
我們所有的想法、情緒,好似看不見摸不著,其實它們都在身體上有所反映,每個人的反映部位和方式可能會不同。就我個人,當情緒升起時(無論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會有3個體徵:1)面部肌肉,尤其是眼部肌肉會緊張;2)心跳加速;3)眉頭緊(即使沒有皺眉頭);再細微點,皮膚會升溫。
注意到這些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調整身體的狀態,來調整情緒。大家都知道鉛筆試驗吧?如果你橫過一支鉛筆,咬住,讓嘴角上翹,這時候如果掃描你的大腦,會顯示你更快樂,這時候你甚至都不必去想」我要快樂「。在現實中,有演講恐懼症吧,幾乎所有的建議里都會有一條「深呼吸」。而現在我可以越來越有效地快速調用這個方法—遇到緊張時,我會深呼吸,然後專注在自己的眼部、眉頭和心跳,很快就可以進入當下的狀態。
思維更明晰,效率更高
我的大腦似乎一直停不下來的,總會有林林總總各種想法。最要命的是,常常是一坐下來工作,就有很多想法冒出來。所以打斷干擾是我工作的障礙之一。 也曾經試過關掉網絡、全屏工作等等方式。這些方法能減少干擾性信息的輸入和刺激,但還是不能阻止我的腦袋冒泡。
開始冥想後,情況開始變化
-
第11天,有一刻「突然覺得周圍慢下來,間或有小鳥的叫聲。真有點像慢鏡頭的感覺」;
-
第15天,「感覺是到異常平靜,一旦體味到這種平靜,就不想出來,雜念自然也少了。」
-
第16天,「專注於呼吸時,感覺很舒暢,有被lifted up的感覺。」
-
第26天,「不刻意深呼吸,更容易體會到入靜的感覺。入靜的感覺,的確是非常好。」
那時候,用「入靜」來描述的狀態,其實就是mindful(覺知,專注)的狀態(至少我這麼認為),環境變慢了,大腦清凈了。身體放鬆,心神合一的狀態,的確非常美妙。而自從體驗過這是怎樣一種感覺,又觀察到如何進入這種狀態,以前的打斷干擾很快就不成問題了。首先是腦子的確是清凈了很多;同時,如果發現分神了,一個呼吸就可以把它拉回來。譬如我現在寫這些字時,一個呼吸,感覺狀態就非常好。如果能再配合番茄工作鍾,那效率的提高不是一點點,而由此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更是不可言喻。
體驗到什麼是Mindful(覺知,專注)的狀態,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驚喜。除了工作外,在人際交往、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通過關注呼吸,快速啟動。
當然,我要承認,Mindfulness(正念)不是我們的默認狀態。我還需要有意識的啟動,才能進入Mindfulness(正念)的狀態,也會常常不經意就陷入Unmindfulness,而不自知。
體驗第三方,觀察更敏銳,心態更平和,做出更好的決定
想起上周五的一個小故事。原本約好傍晚時分和Irene和John碰頭餐前酒。周四工作有點受阻,情緒不高,晚上看看第二天的日曆,不想去了,給自己的理由是,」Malcolm Gladwell的新書,已經摒了一個星期了,周末還有好多事;正好周五晚上可以定定心開始讀;而且也不是正餐,再說Jen也說不去了。」這樣一來,好像很安心地準備取消了。
Wait a moment! 一念之間,把自己從這個想法中抽出來,隔岸觀望,看得很清楚,自己不是真的因為太想讀新書,而是因為情緒不高時自然切換到antisocial(不喜歡社交)的狀態了,而這是我希望避免的默認狀態之一。(說明一下,這只是我個人希望避免的行為)。結果我們三人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有意義的晚上,Irene提議我們應該定期這樣聚會。 後來收到John的簡訊。Wow。很多時候,我們是被情緒控制和綁架的。而當我們有負面想法或情緒時,大腦會感覺不舒服,會主動去粉飾它,讓我們感覺舒服點;而大腦暗地裡做的這些事,其實未必是最明智的。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冥想)的核心之一就是讓我們和情境分離,觀察一切,而不做評判。因為不評判,所以不會感覺不舒服,也因此能對事情有更清楚的判斷。
Non-judgmental,不做評判,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出國這幾年,在文化的對比和衝擊中,意識到我們中國人其實是非常喜歡做評判的,甚至常常很武斷,包括我個人,所以更是需要格外地當心。
《情商》作者Daniel Goleman近年來研究Mindfulness(正念)對情商的影響。在他的新書《Focus》中,他提到通過冥想練習,我們會越來越清楚地觀察到想法和情緒的產生和演變,也越來越容易捕捉到一些影響或者制約我們的瞬間。當我們這種「捕捉」能力增強時,會在大腦里形成新的迴路,並不斷強化,形成更為積極更為有效的思維模式。
對,我在冥想;不,沒有禪修
總體說來,這短短100天的練習,起起伏伏。我只算是淺嘗了冥想的滋味。而更深的體會,和一年前寫下跑步周年記《享受跑步,你也可以》時很相似—就是有很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障礙,阻礙著我們從知到行。在跑步這件事上,是因為小時候的「意志」教育和學校里的「體育」教育,讓我對跑步有了痛苦感受和牴觸情緒。
聽說冥想已經很久了。父母是虔誠佛教徒,因為他們的關係,比較早就接觸到了佛教的書籍和冥想的概念。去年回國,特地買了一本評價很高的《觀呼吸》,深入淺出,看得我頻頻點頭,還不斷地推薦給朋友。可是即使這樣,我仍然沒有開始練習。
冥想和禪修,對應的都是Meditation(冥想)。而Mindfulness(正念),中文裡最常見的翻譯是」正念「。 禪修、正念,看出些許端倪了吧?如果把Meditation(冥想)和spirituality(靈性)聯繫在一起,尤其是」禪「、」正「這些概念,拉大了和普通人的距離,也拉開了和日常生活的距離。
這些年Meditation(冥想)在西方日益盛行。這與其」Marketing「的方式還是密不可分的。 最初,meditation(冥想)其實也是和佛教和靈修聯繫在一起的,甚至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有這種誤解;或者也有人感覺meditation(冥想)就是在那兒傻坐,沒什麼意思。
近些年,Meditation被放在了Mindfulness(正念)的框架下。話說誰不需要Mindfulness(正念)呢?各種書刊從不同角度介紹Mindfulness(正念)對身心健康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好處,然後指出Meditation(冥想)是達成Mindfulness(正念)的一個有效途徑。 有些場合,為了避免Meditation可能帶來的語義關聯或者心理障礙,甚至不說Meditation(冥想),而只是說Mindfulness Practice. 而幾乎我所接觸過的所有指南書、CD、Video,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神秘化」,讓你慢慢來。
沒時間?3分鐘也可以;
坐不住?站著也行,走路、吃飯都可以練習;
雜念頻出?沒問題,很正常。
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公開課、免費練習場所。
在這樣的情況下,從知到行的門檻,快速被降低了;而當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談及meditation(冥想),甚至還處於「不知」的人,也跳進去了。
回頭來看,我所讀到的關於Meditation(冥想)的中文書,很正統,理論原理很通透,而且還有太多的「該這樣」、「不該這樣」。結果包袱重重,什麼都明白了,還是沒法開始行動。這是理性腦失敗的一個例子。
Meditation(冥想)不是高智商的活動,也沒有技術門檻,重要的是體驗。如果能先把自己忽悠上船,體驗了,受益了,你自然會自己想著辦法往前走。
回望
回頭去看這些字,意識到,要把來自meditation(冥想)的獲益,截然分開,或許有點難。過去這半年,開始運行AutoFocus時間管理系統,工作和學習的系統也逐漸成形。同時,接觸到很多新的工具和理念,常常感覺欣喜和激勵。所以,過去這半年,幾乎是這幾年裡工作狀態最好的一段。是因為Meditation催化了好的狀態,還是因為好的狀態,讓Meditation的體驗更積極?這或許不得而知。
去年11月的回望,跑步開始正式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今年11月的回望,Meditation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而這兩件事,都曾受阻於舊時的成長、教育和文化環境。現在能一點點的剝開來,抖掉它,真是一件幸運的事。
我們看似懂得很多道理,但在沒有開始真正動手去做之前,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是什麼。也許你缺的,正是一個推你一把的機會!
現在我們結合了科學的養成習慣方法,推出了100天冥想行動訓練營。想我們一起見證自己「里程碑式」的改變嗎?
冥想100天行動設計
【5大基礎練習+9個主題練習】
五個基礎練習,幫你全面梳理冥想的各種基本方法
包括:放空練習,身體感覺1+2,呼吸空間,環境覺知
九個主題練習:讓你將冥想的好處融合在日常生活中
包括:專注練習1+2,人際關係1+2,情緒智力1+2,能量管理1+2,以及睡前冥想
【行知有效的方法論】
借鑑數萬人的成功經歷,應用戰隼老師的無需意志力習慣養成法,大大提高習慣養成成功率:
100天行動核心原則
包括:一次一個習慣,定期記錄總結,預見失敗(WOOP原則)……
100天行動輔助原則
包括:找到同道中人,合理安排時間,進度可視化,自我諒解……
【嚴格的打卡機制】
為了對大家負責,也讓大家學會對自己負責
每天冥想練習後需打卡寫總結,驅動自己更投入練習
當周冥想打卡少於4天的,將會將被踢出群,並不會返還費用
【完善的社群監督支持】
每周一晚在大群進行上周的總結答疑,老師對當周練習進行要點說明,發送當周練習音頻和任務
每天在打卡社群集中打卡,借鑑小夥伴的練習成果,利用可視化記錄和數據激勵自己堅持培養習慣
所有學員將被分配到各個交流小組,在小組內分享打卡記錄、互相監督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