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原則讓你「生」出時間來,做事效率快三倍!

pablo (36)

要避免做白工,

你得先知道什麼是白工

現在是以雲端技術共享行程的時代。我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希望被認為「這傢伙真閒」,而拚命把行程塞滿的心態。但是,其中可能也有人會認為不把行程塞滿就好像沒在工作。這很明顯是個人想法上的問題。

不被塞滿的行程,是希望變得自主性高的商務人士,不斷追求的目標。能自由的使用時間,在自己的指揮下工作,與他人交流、學習、接受刺激—應該沒有比這還要充實的時間了。

如果將寶貴的時間,誤認為無法產生價值的時間,後面就沒什麼好談了。

增加自由時間的唯一手段,就是避免做白工。例如:

1.持續拜訪對產品沒興趣的客戶—如果投資報酬率很差的話,就放棄那個客戶。

2.參加充滿抱怨,相互取暖的聚會—以不影響公司內部人際關係為前提,減少參加的次數。

3.交通時間佔去大部分的時間—出門一趟安排兩個行程等,增加「順便去」的行程。

4.每週都有沒意義的會議—如果只是單純的報告,就用電子郵件解決,或者將之變成有產出的會議。

不要去做已經知道一定不會有成果的事,但如果不知道做了是否能獲得成果,可以先試試再說。也就是說,要避免做白工,就要先知道什麼是白工。知道是白工時,得當機立斷的放棄。

明明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成果,卻做著旁觀者一看就能斷言是白費工夫的事,當事人卻感覺良好、埋頭苦幹,這樣的人生令人感到惋惜。

而當組織功能包含了做白工時,你很難注意到正在做的是白工。

做白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公司的內部會議。

對公司裡職位最低,無法看出整體樣貌的年輕人來說,沒辦法判別哪種會議是在浪費時間。

在此我建議,公司內部的各種會議,請全部都參加一次,就算看似跟自己無關的會議也參加。「我想參加會議多學習,會議記錄的差事就讓我來。」用這個名義表明參加意願,主管應該也很難拒絕。

如此一來,便能分辨出什麼是浪費時間的會議。試著體驗一次什麼是白費工夫,在自己出人頭地、被叫去參加那種會議之前,預先想好如何避開的對策。

這邊再提供一個概念給各位參考:會議本來應該是決定共識的場合,沒有明確要決定的事,卻花時間開會,就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只是報告、共享資訊等級的會議,只要用電子郵件或一對一口頭報告就夠了。

辨別是否為做白工的方法很簡單。「這件事說不定是有意義的?」當你心中存有這樣的疑問時,就不是做白工。

但有一個地方必須注意:當你覺得所有會議都白費工夫時,應該要認為是自己的判斷基準尚未成熟才對。

決定不去做之前,更要試著去做。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