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沒有感天動地的愛情,只有人性的殘酷和冷漠!
歷史上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沒有感天動地的愛情,只有人性的殘酷和冷漠
1912年4月12日深夜,一艘超豪華巨型客輪在紐芬蘭附近海域與冰山相撞,這艘豪華客輪就是後來大家幾乎家喻戶曉的“泰坦尼克號”,死亡跟隨著冰冷刺骨的海水瞬間無情地湧入船艙,那一刻,船上的每一個人都似乎聽見了死神的嘆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後來,由這次事故改編的文學、電影作品相繼問世,rose和傑克一場感天動地的浪漫愛情讓我們為之向往。在故事中那些充滿人性和溫暖的畫面也讓我們感動不已。
白髮蒼蒼的老船長莊嚴宣布讓婦女兒童首先離船,並平靜地與“泰坦尼克號”一同沉沒;一位仁慈而勇敢的牧師冒著生命危險返回正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動情呼籲: “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一位父親深情地親吻小女兒之後將她送上救生艇,星光下訣別親人的他淚流滿面;一對貴族老夫婦在死神來臨時緊緊相擁含笑而眠,把生的機會留給別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感人至深的場景都只顧不過是作家和編劇幻想出來的美好,真正歷史上的“泰坦尼克事件”並沒有那麼溫暖,反而讓人受盡了人性的冷漠和物質化社會等級的折磨。
據相關乘客記錄以及一些專家學者的統計,當時“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的票價是最低票價30英鎊,最高為870英鎊,而頭等艙有乘客319人,200人倖存下來,倖存率為63%。
二等艙的票價最低票價12英鎊,二等艙有乘客269人,117人倖存下來,倖存率為43%。
三等艙的票價最低票價最低票價3英鎊,有乘客699人,172人倖存下來,倖存率為25%。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三類艙位的倖存率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引起這樣的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因為“泰坦尼克號”和別的客輪一樣,將存放救生艇的區域安排在了頭等艙和二等艙附近,當時所有的輪船都是這樣設計的。
其二是因為下水逃生的安排也是頭等艙,二等艙優先,而不是文學電影作品中的“婦女兒童優先”。
令人心寒的是,就兒童而論,一、二等艙共有兒童32人,只有一人死亡;三等艙的兒童有75人,死亡55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在的艙位成了所有人活下去的生命籌碼。而這個籌碼毋庸置疑的是當時社會等級的直接體現。
這就是最令人難過和寒心的,你所在的社會等級決定了你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生命的長度只能靠你擁有的金錢來衡量。
這是殘酷的,但是也是現實的,歷史無法改變,留給我們的也只有令人失望的人性冷漠。
歷史是冷漠殘酷,但是留給我們的文學是溫暖的,痛定思痛,也許這也正是為什麼社會要不斷發展的原因吧,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不斷變得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