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初1000天營養決定一生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近年來,“生命早期1000天”這個新概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大量研究證實,從懷孕開始算起,從生命開始的頭1000天會影響人的一生。


懷孕期間,孕媽媽的營養攝入會影響寶寶的體格、智力發育,從妊娠到出生後2歲是通過營養干預預防成年慢性病的機遇窗口期。


將慢性病的預防提前到生命的開始,這也意味著,孕期的營養可能關係到一生的健康。對此,資深婦產科醫生苗雲輝為大家解讀孕期如何保證營養。


孕早期,保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孕早期胎兒生長發育速度相對較慢,所需營養與孕前無太大差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很多孕媽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早孕反應,在清晨起床後或進食後發生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嚴重時頻繁嘔吐,不能進食。


此時應該選擇清淡適口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證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饅頭、麵包等)的攝入,以免因嚴重嘔吐而使體內失水以及電解質紊亂,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對胎兒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嘔吐嚴重以致完全不能進食者,需要儘快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排除其他疾病引發的嘔吐。這種情況常常與懷孕以後的雌、孕激素和HCG水平有關,與妊娠後精神過度緊張、焦慮及生活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孕早期是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期,所需營養與未孕前持平即可。無明顯早孕反應的孕媽媽可繼續保持孕前的平衡膳食或者少量增加,不需要盲目進補。


從孕早期開始即需要監測體重變化,較理想的體重增長1~2公斤。適當補充優質蛋白,比如:蛋類、牛奶、魚類等,多吃含葉酸豐富的綠葉蔬菜等,孕媽媽還需要每天補充400微克葉酸,以預防神經管畸形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苗雲輝醫生提醒,在保證營養的基礎上,孕媽媽還要儘可能放鬆心情,以平常心對待整個孕期,保證充分睡眠,不要過度勞累。


孕中期,補足鐵、鈣、碘,保證蛋白質供應        


孕中期開始,胎兒生長發育逐漸加速,器官組織形成,母體的各個臟器隨之負擔逐漸加重,營養素的補充非常重要。而且這個時期常常早孕反應消失,食慾增強,容易缺乏鐵、鈣、鋅、碘及DHA。


孕期糖尿病篩查在24~28周這個時間段,監測血糖,預防體重增長過快,防止胎兒過大,為順利分娩做好準備。


貧血是孕中期的常見問題之一,補鐵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富含鐵的食物有動物的肝臟、蛋黃、瘦肉等。孕中期母體開始加速鈣的吸收和貯存,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鈣,為了保證胎兒對鈣的需要,母體會動用自身骨骼中的鈣,使血鈣降低。


需要每日攝入鈣1000毫克。此時要想獲得充足的鈣,一方面要攝取含鈣量豐富的食品,如奶及奶製品、豆製品等。另一方面要增加戶外活動,接受紫外線的照射,使體內產生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


        


孕期碘的需求量比孕前增加近一倍,若缺乏易發生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及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建議每周保證進食一次海產品,以提供鋅、碘等微量元素補充。食用碘鹽(但也要控制在每天6克以下)也可很好地預防碘缺乏。


孕中期孕媽媽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質15克,魚、禽、瘦肉交替選用約150克/日,雞蛋每日一個,可提供優質蛋白約10克。穀類300-400克,牛奶或者酸奶250克,蔬菜500克,綠葉蔬菜佔3/5。這需要在孕前平衡膳食的基礎上增加。根據個體差異適當調整。


孕晚期,控制血糖,避免體重增長過快        


自孕28周後進入孕晚期,胎兒體內組織、器官迅速增長,腦細胞組織增長加速,骨骼開始鈣化,對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求明顯增加,容易出現的問題有體重增長過快、血糖控制不好、貧血、鈣攝入不足等,需要孕媽媽特別注意。


這個時期的營養補充仍以平衡膳食為主要原則,在食物選擇上應該以量少質優、豐富多樣為主。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的食物,但熱量不能增加過多,以免體重增長過快,胎兒過大,增加產後出血及剖宮產概率。


另外,孕晚期的准媽媽們腸胃受到子宮的壓迫,會有食欲不振的傾向,宜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並分多次進食。


要攝取足量的鐵和鈣,推薦孕晚期攝入鐵35毫克/日,鈣1200毫克/日,不宜攝入過多的鹽,避免引起浮腫癥狀。魚、禽、瘦肉、蛋合計每日250克(每日蛋白質25克/日)。


每周三次以上進食魚類,並且最好以海產魚為主,清蒸的方式最好,避免油炸、紅燒等方式烹調。每周進食至少一次動物肝臟,每日至少250毫升牛奶。保證每日有穀類、豆類、蔬菜及水果的攝入。


常吃粗糧,多吃綠葉菜。


合理膳食原則為:


全面、平衡、足量、品種多樣化。孕媽媽在孕晚期更需要少量多餐,餐後適量運動。監測體重,體重增長不超過500克/周,整個孕期理想增重為11.5~12.5公斤。


適當限制水果的攝入量,拒絕以水果當正餐。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為了孩子成年以後的健康,孕媽媽科學合理營養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