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心火之毒巧用涼茶、口舌生瘡、 咽喉干痛、心煩失眠
祛心火之毒巧用涼茶
醫藥養生保健報 2017-07-20 23:49
天熱容易上火,尤以心火之毒為甚,很多人會出現口熱口渴、口舌生瘡、 咽喉干痛、心煩失眠、小便少黃等症狀。專家提醒,夏季氣血旺於心經,心火不去,心血就會瘀積,使許多慢性疾病潛伏至秋季高發,因此,盛夏時節祛心火之毒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記者近日采訪河北中醫學院的王慶華博士了解到,五髒的心對應著夏季, 心之陽氣最盛,炎熱的外部環境容易導致心火上炎。因為心有許多附屬系統,“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在體合脈,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因此,出現的症狀也多種多樣,如口舌生瘡、 面色通紅、胸口多汗且心慌氣短等諸多症狀。
另外,心與小腸為表裡,如果心火過盛,可移熱到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灼痛等症狀。想要祛心火之毒,可以多吃一些苦味或者清涼去火的食物,如苦瓜、蓮子心、綠豆、西瓜等。也可以經常少府穴(握拳時,小指尖所指處)、神門穴 (即手腕內側皺紋的小指一側),同樣有祛心火的功效。王博士說,很多人借助冷飲、空調來降溫去火是一種誤區,因為夏季腠理疏松、毛孔開放,過度貪涼不僅容易傷及脾胃,強制性降溫還會使毛孔突然閉塞,體內郁熱不得散發,會導致中暑的發生。此外,夏季避免晚睡熬夜、 過食辛辣,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起到預防心火的作用。
王博士說,提到祛除心火之毒,不能不提嶺南地區盛行的涼茶文化,因為當地天氣濕熱勝過北方,用一些清涼下火的材料,如菊花、決明子、薄荷等熬制出類似於湯藥的飲品,清火消暑的效果極佳。另外,涼茶與其他食療方不同,它並不會被一紙配方所限制,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采取不同的配方,更具針對性且效果也更好。
心煩失眠——酸棗茯苓茶失眠以七情內傷為主要病因, 常涉及心、 脾、 肝、 膽、腎諸髒腑。心火旺盛致心經火盛,會擾亂心神,使人心煩意亂,從而發生失眠症狀。而失眠又會帶來一系列的機體損害, 包括思考能力減退、免疫功能低下、內分泌紊亂等。此症一般為虛火,可用酸棗仁配合茯苓為主藥,以起到寧心安神的功效。
配方: 酸棗仁15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薄荷10克。先將酸棗仁炒熟,加水煎煮15分鐘,再將其他 4 味放入繼續熬煮30分鐘,倒出放涼即可飲用。酸棗仁甘酸質潤,可入心經,與茯苓搭配有較強的寧心安神功效; 知母苦寒質潤,滋陰潤燥;薄荷清火;諸藥經甘草調和後可寧心安神、清熱除燥。
咽干咽痛——三黃引火茶火熱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點,率先侵襲人體上部, 從而易導致咽干咽痛的症狀。如果不及時調治,任由炎症蔓延,可能會導致發熱、頭痛、周身酸痛等感冒症狀。一旦合並病菌感染,還可誘發腎炎、風濕疾病。此症虛實火皆有,可用三黃引火茶來引火下行從而緩解症狀。
配方: 黃連9克,黃芩6克,黃柏6克,梔子9克,雪梨20克,崗梅20克。加適量水先熬煮前4味 20分鐘,之後加入雪梨與崗梅,繼續煮3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黃芩瀉上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清瀉三焦之火並導熱下行,4 味齊聚可控制火氣上襲,再搭配具有清喉潤嗓效果的雪梨與崗梅,可有效緩解因心火旺盛引起的咽干咽痛。
流鼻血——犀角地黃湯邪熱入於血分,較諸熱閉營分更為重。血熱擾心,故躁擾發狂;血分熱極,迫血妄行。嚴重的致使血溢脈外,因而導致各種出血症狀,流鼻血就是較常見的一種出血症狀。此症一般為實火,可飲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
配方: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黃24克,芍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菊花10克,荷花10克。諸藥先搗成碎末,加水熬煮60分鐘,倒出放涼後即可飲用。水牛角可涼血清心而解熱毒,使火平熱降,解毒血寧;生地黃可涼血滋陰生津,並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配合可活血散瘀的芍藥和牡丹皮與同樣涼血的白菊花和荷花,可達到清熱寧血的功效。
夜間盜汗——仙鶴大棗茶盜汗是陰虛火旺的一個典型症狀,腎主五液,入心為汗,心生虛火,迫津外洩故潮熱盜汗。盜汗表現為入睡即汗出,或入睡至半夜後汗出,醒後汗止。汗後口干舌燥,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等多種不良症狀。若盜汗長期不止,將使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此症一般為虛火,可飲仙鶴大棗茶清火調補。
配方:竹葉6克,仙鶴草30克,大棗30克,粳米20克。以上4 味加水適量, 小火熬煮30分鐘左右,成湯後去掉殘渣,再加少量白糖拌勻調味,待涼後即可飲用。仙鶴草味澀收斂,同大棗合用能益氣固表, 調補氣血,使營衛調,腠理固,津液不妄外洩而盜汗愈。配以竹葉降火,粳米解溫,可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