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個會往好處想的人?

當今社會出現的誠信危機,也是文化危機。事實上,相信別人善良是因為自己善良——信任是自信的明證,所以,奧爾巴赫說:「不相信任何人的人,知道自己是無信用的……」

現實生活中常常存在這種現象: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總是在騙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穿著自己認為漂亮的衣服,就認為別人也以為漂亮……對此,曹政鈞說:「焦慮型性格的人生活在焦慮中;憂鬱型性格的人生活在憂鬱中;沖突型性格的人生活在矛盾中;不安全型性格的人生活在敏感多疑中……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思維和心態理解世界,感知自己和他人的存在,並在思維定勢中形成了性格特徵和行為糢式,也形成了一種對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決定了他對生活的選擇,從而也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心理學通常把這些現象稱做心理投射。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說的也是心理投射:

有人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

他看那孩子走路的動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頭;瞧瞧那孩子臉上的表情,慌慌張張像是偷了斧頭;聽那孩子說話的樣子,吞吞吐吐也像是偷了斧頭。

總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像是偷了斧頭。

不久,這個人在山溝挖地的時候找到了他丟失的那把斧頭,他再看見鄰家的孩子時,看孩子的動作神態,沒有一點像是偷了斧頭的。

猜疑出自一種心態,並不取決於事實的真與假。

信任源自一種魄力,並不完全取決於過多的解釋,有時候,過多解釋反而適得其反,甚至引起更多的猜疑。

相比較而言,下面的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信任改變態度,態度創造機遇:

從前,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

可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於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汲水器,於是使盡全身氣力去抽水,可滴水全無。忽然又發現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壺上有一紙條,上面寫著:「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汲水器裡,然後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這壺水裝滿。」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壺塞,果然裡面是一壺水。

這個人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不是按紙條上所說,把這壺水倒進汲水器裡?如果倒進去之後汲水器不出水,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

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能暫保自己的性命。一種奇妙的靈感給了他力量,他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真,汲水器中湧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

休息了一會兒,他把水壺裝滿,在紙條上加了一句話:「信任也要付出成本,甚至要把危險置之度外。」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信任能夠使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懷疑會使關系變得更加糟糕。

許多機遇和選擇考驗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和魄力——也就是情商思維。與情商思維對立的是猜疑思維——猜疑思維對任何事物都採取不信任的懷疑態度,這是一種過度緊張的心理防衞。在這種思維方式中,思考並不取決於事物本身的真實性,而是取決於猜疑者本身的心態和自圓其說。

持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不會為任何機會投入成本,他們常常慶幸自己不會上當受騙。

事實上,這種沾沾自喜已經使自己畫地為牢了。

有人說「信任別人會使自己上當受騙」。

事實上,當一個人出於貪欲而信任常常會失去理性和原則。

但當一個人的信任不是出於貪欲,而且把自己的信任控制在可以承受和可以駕馭的範圍之內,這時就產生了一種情商思維,這是一種灌注著信任、理解、寬容、真誠、友善和敢於嘗試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開放的、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信任和自信從一個側面反映人的潛能和魄力,潛能和魄力的大小決定了敢於承擔風險的多與少,從而以一種神祕的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機遇和命運。

如果想法是猶豫的,行動必定是消極的;如果心態是積極的,行動必定是堅定的。

如果不往好處想,自然也不會往好處去做。

對此,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生是靠自己想象出來的」——這種想象不但取決於自己的心態,也取決於思考力水平和思維方式。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