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學會處世,學會生存之道。
人應該學會聰明,學會生存之道。
但不是學小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
大智若愚,表面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在人性的很多領域就是這種現象。清代的鄭板橋在自己奮鬥了一生即將離去之時,留下了「難得糊塗」這一名訓,是不無道理的。
仔細品味,它竟適合於人性叢林中的某些領域。
糊塗與清醒是相對應的。
清醒意味著理智與理性,人要想在叢林中行走必須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這樣才不致於決策失誤,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去和別人競爭,去戰勝別人,從而實現自己的利益。那麼這樣說「糊塗」自然無它的領地了?不,有,盡管很少,所以才難得。
在人性的叢林裡,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對手?
可以依靠誰,不可以依靠誰?
應該怎麼去戰勝對方?
應該怎麼去上臺階?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清醒。
這是生活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起碼的生存條件。
離開了這些認識,我們將生活在一片盲目之中而不知所措。
在與上級相處的領域裡,糊塗總比聰明好。
蕭何便是很好的例子。當年與劉邦共打天下的各位有功之臣,都非平庸之輩,而最後皆被劉邦和呂氏疏遠和加害,唯有蕭何能安度晚年,因為蕭何確實有一幅難得的糊塗。
他從來對一些大事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樣劉、呂便放松了對他的注意,從而聰明地保全了自己。
上級畢竟有他的權力,一旦你表現出才智超過他,他便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他不會讓你長期這樣下去的,可以說這是人性的必然,一旦你是位特聰明的人,你就更應該注意保護自己,不要處處張揚你的聰明和才智,要盡量裝得糊塗一點,裝得不如你的上司,讓他獲得一種優越感,讓他陶醉於他的成就之中,而你則小事糊塗一點,大事注意一點就行了。
這樣的糊塗,並非顯示出了你的無知。
只要能保全自己,還是應該這樣的。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終,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點「愚」。
不敗人生,「才」不外露。
做人是一門學問,甚至是用畢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個中因果的大學問,多少不甘寂寞的人求原竟委,試圖領悟到人生真諦,塑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
然而人生的複雜性使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洞明人生的全部內涵,但人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總是局限在事件的啟迪上,比如做人適當糊塗,大智惹愚便是其中一理,這正是有人活得瀟灑,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人要學會處世,不要聰明一時,也不要糊塗一世。
既然難得糊塗,那就不應該多,適可而止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