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招即可看出是否濕氣重,1招就祛濕,簡單
多吃少動,傷身損脾,使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體內濕氣堆積。濕氣遇寒則形成寒濕;濕氣重加體熱則形成濕熱;濕氣遇到風邪形成風濕。濕氣長期在體內排不掉,就會形成慢性疾病。而濕氣在皮下,就會形成肥胖,即是人們常說的虛胖、水腫。
2招即可看出體內是否存濕氣
1、如廁時看便便
中醫認為,濕氣重因脾胃虛弱引起,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則水濕就會停留在體內。因此,濕氣重的人會出現大便不成形,大便溏粘、容易沾馬桶等。這是由於「濕性黏滯」,體內濕氣重引起。
2、刷牙時看舌頭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可以敏銳地反應出人體內的各種寒熱變化。舌苔滑膩發黃,說明體內有濕氣。如舌邊還有齒印,則表明體內濕氣重。
以上兩點是最簡單最直接的判斷體內是否濕氣重的方法,出現以上兩點可以說明身體濕氣重,需要注意祛濕。當然,濕氣重還會出現以下幾個症狀:
乏力易疲勞、總感覺睡不夠、注意力不集中、毛髮愛出油、長痘長斑、黑眼圈嚴重、眼袋下垂、肥胖(減肥易反彈)、後背長痘痘、濕疹、女性私處瘙癢等。
往往濕氣重的人,一對比症狀就會感覺全部中招,因為濕氣重所表現出來的症狀都類似。濕氣重對身體危害大,就好比定時炸彈,不過不用怕,中醫妙招教你輕鬆祛濕!
中醫健脾祛濕妙招推薦
1、馬齒莧薏仁茶
配方及做法:芡實10g、薏仁10g、赤小豆10g、馬齒莧10g、淡竹葉5g、槐米5g、綠茶3g。薏仁炒一炒,芡實和赤小豆提前泡一泡,備好一起下鍋煎水,去清茶飲用。此外一天量,3次/天。圖方便自行沖袋泡茶,看個人需要。
赤小豆養心補血,還能利水消腫,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薏米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芡實和槐米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脾好助水濕運化。馬齒莧、淡竹葉等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的功效,能改善濕氣重帶來的長痘長斑、瘙癢等毛病。常飲此方可除濕健脾,助你恢復健康!
這7種食材都是祛濕的材料,本身不含濕,因此怎麼熬煮都不稠,湯很清。而這份清正是祛濕的關鍵!這也是為何有些人用紅豆薏米煮粥達不到祛濕目的的原因,因為加入帶有濕氣的粳米。
2、拔罐祛濕
拔罐主通經活絡,現代發現,體內濕氣重亦可通過拔罐祛除。拔火罐能逐寒祛濕、祛除淤滯、拔毒瀉熱等,但拔火罐主要對外濕管用,如長期待在空調房、缺乏運動的人群,拔罐可以預防濕氣重。
對於侵入內腑的濕氣,拔罐是不起作用,還得靠食療。因此拔罐要根據自己的濕氣情況來,而且拔罐亦不可常做,9天一次即可,且每次拔罐不要超過40分鐘,以免燙傷。拔罐後要避免拔罐部位濕水,以免濕氣加重!
不管是食療還是拔罐,祛濕都是個長久活,需要長時間堅持才行,半途而廢不能清空體內濕氣。